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检测HIV核酸在肝脏组织中的分布情况,初步探讨HIV引起肝损害的机制.方法 选取12例HIV感染者和5例AIDS患者,取其肝脏标本(其中15例活检,2例尸检),使用4条3'末端生物素标记的HIV gag区保守序列的寡核苷酸探针混合后进行原位杂交实验,由2名病理科医生和2名传染病科医生共同读取结果,衬染后蓝色为阳性信号.结果 所有17份标本的单个核细胞和窦壁细胞胞质中均有阳性信号,此外有4份标本(标本6、11、15、17)的肝细胞胞质中有阳性信号,其中2例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肝细胞内也有HIV p24抗原,而血清抗HIV阴性患者肝组织和未加探针的阴性对照均未见阳性信号.AIDS患者肝组织中阳性杂交信号较HIV感染者明显.结论 HIV可能直接感染了肝脏组织的多种细胞,包括Kupffer细胞、淋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以及肝细胞等.HIV感染肝组织的情况可能与免疫抑制的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Xp11.2易位性肾细胞癌的病理特点及诊断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Xp11.2易位性肾细胞癌的临床资料。结果 3例Xp11.2易位性肾细胞癌均为女性,平均年龄35岁,体检时发现肾区占位。肿瘤细胞表现出混合乳头状和巢状形态伴透明和(或)嗜酸性细胞较为一致的组织学外观,其中1例有常见的钙化灶。肿瘤组织免疫组化(IHC)结果提示,TFE3和PAX8呈现细胞核阳性,CD10在细胞膜上表达阳性;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到肿瘤细胞核呈现TFE3基因断裂信号(细胞核内出现一红一绿一融合)。结论 Xp11.2易位性肾细胞癌组织学多表现为乳头状和巢状形态伴透明和(或)嗜酸性细胞,IHC呈现典型的细胞核TFE3、PAX8阳性及细胞膜CD10阳性,FISH检测出现肿瘤细胞核TFE3基因断裂信号。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透明细胞癌可能性评分(ccLS)v1.0和v2.0对肾脏实性小肿瘤(SRM)中肾透明细胞癌(ccRCC)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2018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经病理证实SRM患者的临床资料和MR检查资料,并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友谊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于2019年1月1日~2021年5月17日行肾脏MR检查的SRM病例。6名放射科医师经ccLS培训后分别运用v1.0和v2.0版本进行独立评分。运用随机效应Logistic回归模型绘制合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以评估ccLS v1.0和ccLS v2.0诊断ccRCC效能,运用DeLong检验比较两者曲线下面积(AUC)差异。运用加权Kappa检验评价评分结果一致性,并采用Gwet一致性系数对加权Kappa系数的差异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共纳入691例患者(700个肿瘤),其中,男491例(71.1%),女200例(28.9%),年龄54±12岁。对SRM的评分结果显示:6名医师运用ccLS v1.0和v2.0诊断ccRCC的合并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7.1%、7...  相似文献   
4.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8,他引:6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TNF-α、TGF-β1和Leptin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患者肝组织中的表达状况及在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9例不同病变程度NASH穿刺肝组织中TNF-α、TGF-β1和Leptin的表达,分析其与NASH病变以及肝星状细胞(HSC)、库普弗细胞(KC)活化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NASH肝组织中,TNF-α表达于肝脂肪变区及炎症活动区的肝窦壁细胞及炎细胞中,其阳性表达随肝脏炎症损伤程度的加重而增加(P〈0.05);TGF-β1主要表达于纤维化较明显区域的肝窦壁细胞,其阳性表达与炎症及纤维化程度均密切相关(P〈0.05),分布及表达量与HSC的免疫组化改变大致平行;Leptin主要于NASH肝组织脂肪变区及纤维化区的单个核细胞、KC和HSC内表达,与NASH肝脂肪变及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P〈0.05);Leptin表达纤维化程度加重而呈递增趋势,与TGF-β1的变化呈大致平行关系。结论TNF-α可能是NASH炎症过程中的关键性炎症因子,而TGF-β1和Leptin可能与NASH纤维化的启动及进展关系密切,上两者间可能存在着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细胞因子Leptin及其受体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患者肝组织中的表达状况及其在NASH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原位分子杂交方法 ,对59例不同病变程度的NASH穿刺肝组织中Leptin及其受体Ob-R、Ob-Rb和Ob-Ra的表达进行检测,观察表达部位和表达量的变化,分析其与NASH病变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 NASH肝组织内,Leptin主要表达于肝腺泡3带脂变区域及纤维化明显的汇管区及其周围的库普费细胞(KC)、单个核细胞(MNC)、肝星状细胞(HSC)内;Leptin mRNA多表达于肝腺泡3带肝细胞内;Leptin受体的定位和分布与Leptin大体一致,其中Ob-Rb表达量较Ob-Ra多;Leptin及其受体在NASH纤维化分期(S)组和脂变分级(F)组组间的表达差异性明显(均P<0.05).结论 Leptin及其受体与NASH肝细胞脂变发生及程度密切相关,并可能作为重要的调节因子参与NASH肝纤维化过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 参照2005年NASH临床研究网络病理学会(NASH-CRN)评估方案,研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病理特点.方法 对130例NAFLD的肝穿组织进行常规HE、网状纤维和Masson三色染色,观察分析NAFLD的病理改变.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排除其他非NAFLD肝病.结果 脂肪变性、肝细胞气球样变、小叶内炎症和纤维化发生普遍,脂肪变性以大泡型为主,肝腺泡3带为著,肝细胞气球样变发生率为94.6%,小叶内炎症多为轻度炎症.统计学分析示,脂肪变性与小叶内炎症、纤维化、肝细胞气球样变程度间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87、0.374、0.488,P均<0.01).随脂肪变性、小叶内炎症、纤维化程度的加重,微肉芽肿、脂性肉芽肿和凋亡小体出现频率呈增加趋势.随气球样变程度加重,巨大线粒体和糖原核发生率明显增高(P均<0.01).结论 在NAFLD的评估中,除脂肪变性、肝细胞气球样变、小叶内炎症和纤维化外,汇管区炎症也应予以重视.微肉芽肿、脂性肉芽肿和凋亡小体是否可作为NAFLD病情进展的组织学指标尚需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基于多参数MRI(mpMRI)的多种评估系统对前列腺癌包膜外侵犯(EPE)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连续入组2021年1月至2022年2月期间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 并于术前行标准mpMRI扫描的168例前列腺癌患者, 年龄48~82(66.6±6.8)岁。由2名放射科医师使用欧洲泌尿生殖放射学会(ESUR)评分、EPE分级及多参数磁共振前列腺癌包膜外侵犯(mEPE)评分对所有病例进行独立评估, 有分歧的病例通过高年资医师审核作为最终结果。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各MRI-EPE评估系统预测EPE的诊断效能, 运用DeLong检验对比不同评估系统间曲线下面积(AUC)差异。运用加权Kappa检验评价各MRI-EPE评估系统的观察者间一致性。结果共计62例(36.9%)前列腺癌患者经术后病理证实存在EPE。基于mpMRI的ESUR评分、EPE分级及mEPE 评分诊断EPE的AUC分别为0.836(95%CI:0.771~0.888)、0.834(95%CI:0.769~0.887)和0.785(95%CI:0.715~0.844);ESUR评分与EPE分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肾脏混合性上皮间质肿瘤家族(MESTF)的临床及MRI征象。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21年9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经病理确诊的42例MESTF患者的临床、MRI和病理资料。根据2019版Bosniak分类系统, 分为囊性MESTF(36例)和囊实性MESTF(6例)。记录囊性和囊实性MESTF的R.E.N.A.L.肾肿瘤评分、病灶最大径、侧别、位置、边界、病变形状、生长方式、突向肾盂生长、出血、强化特点。分别应用2005版及2019版Bosniak分类标准对囊性MESTF进行分类, 并分为低级别(Ⅰ、Ⅱ、ⅡF类)或高级别(Ⅲ、Ⅳ类)。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U检验比较囊性和囊实性MESTF患者的年龄、R.E.N.A.L.肾肿瘤评分和病灶最大径, 采用Pearson χ2检验、连续性校正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临床特征、MRI征象及囊性MESTF在2005和2019版Bosniak分类系统中的分布差异。结果 42例MESTF均为单发病灶, 男25例、女17例, 年龄(41±13)岁。相较于囊实性MESTF, 囊性MESTF的生长方式更...  相似文献   
10.
延胡索酸水合酶缺陷型肾细胞癌(FH-RCC)是一种罕见且具有高侵袭性和转移性的肾细胞癌, 临床诊断相对困难, 对于晚期FH-RCC缺乏标准的系统治疗方案。因此, 在临床工作中, 需要更深入地了解该病, 充分结合家族史、影像学、病理学表现进行临床识别, 必要时进行分子病理检测。通过根治性手术或系统治疗方案, 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