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0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5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探讨前中足脱套伤修复的新方法.方法 设计以胫后动脉及足底内侧动脉为血管蒂的胫后动脉和足底内侧的串联皮瓣,修复前中足脱套伤患者5例,用足底内侧皮瓣修复前足跖底负重区的皮肤缺损,胫后动脉皮瓣修复足背区皮肤缺损并覆盖血管蒂部,中足跖底的皮肤缺损取全厚皮植皮.结果 皮瓣及植皮全部成活,随访1~2年,皮瓣及植皮区外观良好,前跖负重区两点辩别觉10~15 mm,平均12 mm,感觉恢复至S3+级,长距离行走无继发溃疡.结论 胫后动脉皮瓣串联足底内侧皮瓣是修复前中足大面积套状皮肤缺损、重建跖底感觉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膝关节是人体最复杂的关节 ,急性膝关节损伤时 ,除骨折外 ,常伴有韧带、软骨、半月板、滑膜等损伤。但体检及术前 X线检查很难发现骨折以外的损伤 ,并因此而延误治疗。为此 ,2 0 0 2年 1月至 7月 ,我们对 1 1例急性膝关节损伤患者施行了早期关节镜检查 ,其中 1 0例施行了相应镜下手术治疗。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本组男 9例 ,女 2例 ;年龄 1 8~ 42岁 ,平均 2 6岁 ;左膝 4例 ,右膝 7例。均有膝部外伤史 ,其中车祸伤 8例 ,摔伤 2例 ,扭伤 1例。膝关节损伤至行关节镜检查时间为 3~ 9天 ,平均 4.5天。患者均经体检或关节…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三种阿片类药物联合氟比洛酚酯在腰椎骨折内固定术后镇痛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120例后路单节段腰椎骨折的病例随机分为四组,各组术后镇痛以氟比洛酚酯50 mg+100 ml生理盐水为基础,分别联合三种阿片类药物:盐酸羟考酮组30例,10 mg口服,术毕给药1次;丁丙诺啡透皮帖组30例,5 mg外部贴敷,术前24 h给药一次;地佐辛组30例,10 mg肌肉注射,术毕给药1次;空白对照组30例,术毕静点等量生理盐水1次。必要时吗啡10 mg皮下注射作为补救镇痛药物。记录术后4、8、12、24 h患者的VAS疼痛评分、不良反应情况以及各组首次使用补救镇痛药物吗啡的时间及药物总剂量。[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三个处理组术后VAS评分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 h和8 h时VAS评分排列为丁丙诺啡组盐酸羟考酮组地佐辛组,而12 h和24 h时VAS评分排列为盐酸羟考酮组地佐辛组丁丙诺啡组,但各时间点三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空白对照组与三个处理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个处理组首次使用吗啡的时间相较空白对照组有明显的延迟,吗啡使用量也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三个处理组之间相比较,首次使用吗啡时间及使用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种阿片类药物联合氟比洛酚酯在腰椎骨折内固定术后的镇痛中均可起到良好效果,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4.
背景:有研究表明,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可诱导内皮前细胞分化成新生内皮细胞,高压氧则为新生内皮细胞提供增殖所需的充足氧分,加速了新生血管的发生。 目的:分析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高压氧及其联合应用时对大鼠背部逆行超长缺血皮瓣的影响。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分组,细胞形态学观察,于2008-04/09在山东大学实验动物中心进行。 材料:40只Wistar大鼠,于背部制作逆行超长缺血皮瓣。 方法:于大鼠背部按4∶1设计逆行超长缺血随意皮瓣,皮瓣原位缝合后按照不同的干预方式均分为4组,常压氧组:给予生理盐水+常压氧;高压氧组:高压氧+生理盐水;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组: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常压氧;综合组: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常压氧。干预方法: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的注射量为400 IU/kg与生理盐水等量,1次/d,连用10 d。高压氧为202.65 kPa,体积分数为95%;常压氧为101 kPa;体积分数为35%,给氧均于缝合后8 h进行,1 h/次,2次/d,共10 d。 主要观察指标:于缝合后10 d测量各组皮瓣成活率。以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和CD34作为血管标记行免疫组化染色,计数皮瓣新生血管密度。 结果:定性分析:常压氧组局部坏死,腺体萎缩。高压氧组腺体形态较好,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组腺体增生,而综合组增生更加明显。定量分析:与常压氧组比较,后3组的血管密度值均增高(P < 0.01),且呈递增趋势,以α=0.05的检验标准,各组之间的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 < 0.01),方差分析结果显示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和高压氧之间存在协同作用,同时使用效果更好。 结论: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和高压氧以及二者联合应用,可以促进缺血皮瓣下的毛细血管生成,提高皮瓣存活率并扩大皮瓣长宽比例,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促进皮瓣成活效果好于高压氧,二者同时使用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5.
用侧胸皮瓣修复手指撕脱伤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在对侧胸皮瓣的解剖学进行研究的基础上 ,修复严重手指撕脱伤 62例 ,取得了较满意疗效 ,现报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 .解剖学观察 :7具尸体 1 4侧胸壁 ,每侧胸壁为 1条肋间动脉乳胶颜料灌注 ,侧胸壁主动脉乳胶颜料灌注以及侧胸壁主动脉铅丹灌注 ,此动脉灌注均做X线摄片 ,在手术显微镜下观察血管皮肤起点、走行、分支数目以及供血范围。结果 :肋间动脉前支经肋间内韧带的前面外行至肋角处进入肋间、外肌之间 ,紧贴肋沟行走 ,与同名的静脉和神经伴行 ,沿途发出大量的肌皮穿支穿过肋间肌到达皮肤。大部分稍大的皮穿支集中分布在乳房下皱…  相似文献   
6.
椎间盘源性腰痛(discogenic lowback pain,DLBP)是指腰椎间盘内各种病变刺激椎间盘内的疼痛感受器产生的腰痛,以其不伴根性症状、无神经受压、无节段过度活动为临床特点。椎间盘源性腰痛属于中医学的“痹证”的范畴,保守疗法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应用中医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具有独特的疗效和作用。本研究2005年2月—2008年2月采用补阳还五汤加减为主保守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71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应用高压氧(HBO)和地塞米松(DEX)对大鼠真皮下血管网(SVN)皮瓣愈合的影响,以及二者的协同作用。方法将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DEX组、HBO组和DEX+HBO组。于背部制备2.5cmx10cmSVN皮瓣。于术后第7天观察各皮瓣的成活面积,皮瓣横断面的肉芽组织生长厚度、毛细血管数量以及中性粒细胞浸润情况等。结果4组大鼠术后第7天,皮瓣的成活面积分别为7.90,10.48,15.53,15.58cm。.DEX组、HBO组和DEX+HBO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BO组和DEX+HBO组与DEX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BO组和DEX+HBO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O与DEX单独应用时,均对大鼠SVN皮瓣的愈合有促进作用,且HBO优于DEX,二者联合应用亦可促进SVN皮瓣的愈合,但与HBO单独应用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单层培养和微载体旋转立体培养成人退变髓核细胞对比,研究两种培养方式对其生长活性及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本实验通过Trypan blue法计数细胞并绘制生长曲线,应用3H- TdR放射免疫法检测退变髓核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退变髓核细胞周期,比较两种培养方式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微载体旋转立体旋转培养较单层培养细胞从贴壁到对数生长期开始时间( 16~20 d)较长,但是严格意义的稳定生长期(3~5 d)很短;对数生长期长,一般14 ~ 17 d,期间细胞增殖活跃.两种培养方式的细胞处于稳定生长期时,细胞增殖能力没有明显区别,而处于对数生长期时,微载体培养的细胞的增殖能力明显高于单层培养组的细胞(P<0.05).细胞周期测定显示两种细胞停滞在G0/G1期的占71%左右,培养方式对其影响不明显.而微载体培养的细胞的S期明显较单层培养的细胞为长(P<0.05).[结论]成人退变髓核应用微载体培养后增殖能力及生长活性提高,可解决组织工程学椎间盘种子细胞难以收集的难题,为将来开展椎间盘组织工程学的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软骨肉瘤临床罕见。2009年7月、2010年5月,我们分别收治高分化软骨肉瘤1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例1女,76岁,因左小腿肿痛2个月余入院。患者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小腿肿痛,为钝痛,可忍受,近期出现肿痛加重并伴有局部皮肤发红、发热。在外院行CT检查考虑骨髓炎,经抗生素治疗后症状好转,为进一步治疗来我院就诊。患者5年前曾有左第一跖骨高分化软骨肉  相似文献   
10.
背景:有研究表明,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可诱导内皮前细胞分化成新生内皮细胞,高压氧则为新生内皮细胞提供增殖所需的充足氧分,加速了新生血管的发生.目的:分析币组人红细胞生成素、高压氧及其联合应用时对大鼠背部逆行超长缺血皮瓣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分组,细胞形态学观察,于2008-04/09在山东大学实验动物中心进行.材料:40只Wistar大鼠,于背部制作逆行超长缺血皮瓣.方法:于大鼠背部按4:1设计逆行超长缺血随意皮瓣,皮瓣原位缝合后按照不同的干预方式均分为4组,常压氧组:给予生理盐水+常压氧:高压氧组:高压氧+生理盐水: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组: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常压氧;综合组: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常压氧.干预方法: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的注射量为400 IU/kg与生理盐水等量,1次/d,连用10 d.高压氧为202.65 kPa,体积分数为95%;常压氧为101 kPa;体积分数为35%,给氧均于缝合后8 h进行,1 h,次,2次/d,共10 d.主要观察指标:于缝合后10 d测量各组皮瓣成活率.以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和CD34作为血管标记行免疫组化染色,计数皮瓣新生血管密度.结果:定性分析:常压氧组局部坏死,腺体萎缩.高压氧组腺体形态较好,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组腺体增生,而综合组增生更加明显.定量分析:与常压氧组比较,后3组的血管密度值均增高(P<0.01),且呈递增趋势,以α=0.05的检验标准,各组之间的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方差分析结果显示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和高压氧之间存在协同作用,同时使用效果更好.结论: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和高压氧以及二者联合应用,可以促进缺血皮瓣下的毛细血管生成,提高皮瓣存活率并扩大皮瓣长宽比例,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促进皮瓣成活效果好于高压氧,二者同时使用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