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9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少突胶质前体细胞(OPCs)的分离、培养及传代方法进行改良,并建立少突胶质谱系限制细胞的体外分化模型,以模拟体内OPCs的发育过程。方法通过非特异性差异黏附法与A2B5-IgM抗体免疫筛选法结合,从胚胎大鼠脊髓来源的细胞悬液中分离、纯化OPCs,用含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和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的培养液作扩增培养;再以三碘甲状腺氨酸和神经营养因子-3诱导OPCs分化,最终分化为成熟的少突胶质细胞(OLs)。OPCs及其分化细胞的特性通过形态学观察和免疫化学染色法鉴定。结果 95%以上的细胞具有双极或三极突起的典型OPCs形态,并表达A2B5;在一定的培养条件下,OPCs可持续扩增和反复传代,且扩增的OPCs仍能维持其特有的形态和自我增殖的特性;进入分化进程的细胞将依次表达O4、O1、受体反应蛋白及髓鞘碱性蛋白等特异性分化抗原。结论分离的OPCs在形态、增殖以及分化格局等方面均与存在于胚胎脑区的O2A前体细胞(体内OPCs)相类似。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上海地区汉族人HLA-DQA1启动子(QAP)多态性,以及QAP与DQA1的连锁关系.方法采用PCR-RFLP分析DQA1等位基因多态性;采用PCR-SSO检测QAP多态性.结果在96个个体中检测到9种DQA1启动子(QAP)等位基因.QAP与DQA1之间有3种连锁格局①QAP与DQA1存在一对一关系;②一种QAP可与不同的DQA1组成多种单元型;③一种DQA1等位基因可受到多种类型的QAP调控.与意大利、德国人群比较发现QAP和QAP-DQA1单倍型频率在不同人群中存在差异.结论上海汉族人中未发现新的QAP等位基因,但QAP等位基因的频率以及与DQA1的连锁格局和白种人相比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激活的凝血因子Ⅱ(Ⅱ因子)能否诱导外周血单核细胞分化为卵巢上皮性癌(EOC)腹膜微环境肿瘤相关巨噬细胞.方法 分离正常女性外周血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MO/MA)以及EOC腹水内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凝血因子Ⅱ刺激后,检测MO/MA和TAM表面Ⅱ因子受体PAR1、3、4表达,分析MO/MA在Ⅱ因子或(Ⅱ因子+水蛭素)刺激后CD14、CD68和CD163表达比例,ELISA检测Ⅱ因子刺激后巨噬细胞表达的细胞因子,Real-time PCR检测细胞因子、趋化因子mRNA表达.结果 MO/MA及TAM细胞表面上均有Ⅱ因子受体PARI、3、4表达;Ⅱ因子刺激后,MO/MA高表达CD14[(50.23±4.34)%]及CD163[(3.82±1.93)%],与Ⅱ因子+水蛭素刺激组[CD14(32.37±6.24)%,CD163(0.56±0.28)%]及培养液对照组[CD14(40.06±8.06)%,CD163(1.02±0.38)%]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LISA结果示Ⅱ因子刺激后IL-8、IL-10及TGF-β分泌表现出时间依耐性特征,刺激后3h表达量达高峰;Real-time PCR显示IL-8、IL-10、IL-12、CXCR2、CCR2、CCL18mRNA表达上调,CXCR1和TGF-β表达下降.结论 激活的凝血因子Ⅱ能诱导外周血MO/MA分化为CD163highIL-10highIL-12highCCL18highIL-8high,具有类似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特征的M2型巨噬细胞亚型;Ⅱ因子可能参与了EOC腹膜微环境浸润的TAM的分化和极化作用.  相似文献   
4.
IDDM与HLA-DQA1及其启动子QAP 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IDDM)的易感性与HLA-DQA1及其启动子QAP基因多态性是否存在关联。方法 采用PCR-RFLP分析DQA1等位基因多态性;采用PCR-SSO检测QAP多态性。结果 等位基因分析发现,患者中DQA1*0301、QAP3.2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正常人(RR=2.80、2.43,P<0.01);而DQA1*0601、QAP4.2在患者中分布频率较正常人显著降低(RR=0.10,P<0.025)。启动子与结构基因连锁分析表明:QAP3.2-DQA1*0301单元型与IDDM关联,QAP3.1-DQA1*0301与IDDM无关联;QAP4.20-DQA1*0601则具有保护作用。结论 1.IDDM与HLA的关联不仅存在于结构基因,而且也存在于启动子;2.同一结构基因与不同的启动子连锁可呈现不同的关联格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methylenetetrahydrofolate reductase,MTHFR)C677T和A1298C位点突变与抗心磷脂抗体(anticard iolipin antibody,ACL)阳性复发性流产是否相关。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39例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和82例正常对照的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C677T和A1298C位点突变。结果:MTHFR 677 3种基因型(CC、CT和TT)在ACL(+)流产组和对照组分布有统计学差异(P=0.045),进一步分析表明,677TT在患者组中表达频率显著增大(P=0.026),T等位基因频率在患者组中也显著增大(P=0.018),MTHFR1298相关3种基因型(AA、AC和CC)和A、C等位基因频率在2组中分布无差异,同时发现8种C677T/A1298C连锁基因型,但都与ACL(+)复发性流产无关。结论:ACL(+)复发性流产与MTHFR C677T突变有关,表明除自身抗体有关的获得性凝血途径以外,遗传性凝血因素在此种类型的流产发生中也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嗅神经鞘细胞及其在脊髓损伤中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年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e system,CNS)损伤后,由于内部微环境不适合,神经元轴突往往不能再生,而成年嗅觉系统中嗅感觉神经细胞却终生具有增殖、更新能力,新生成的轴突能长入嗅球并建立功能联系。研究发现,嗅觉系统这种独特的特点可能与一种特殊的大胶质细胞——嗅神经鞘细胞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原因不明习惯性流产易感性与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Q区域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PCR-RFLP),分析32例原因不明习惯性流产患者(研究组)和54例无不良妊娠史正常妇女(对照组)的DQA1和DQB1基因型.结果研究组的DQB1*0604,0605等位基因频率(12.5%)较对照组频率(2.8%)显著增高(P<0.05),DQB1*0501,0502等位基因频率(3.1%)较对照组频率(11.1%)显著降低(P<0.05);两组间DQA1各等位基因频率无统计学差异.研究组的DQA1*01-DQB1*0604,0605单元型频率(12.5%)较对照组(2.8%)显著增高(P<0.05).结论DQB1*0604,0605等位基因与DQA1*01-DQB1*0604,0605单元型可能是该病的易感基因与易感单元型,而DQB1*0501,0502等位基因可能是防止该病发生的保护性因子.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索凝血因子Ⅻ刺激正常人外周血单核细胞(monocytes,MOs)后对卵巢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 正常女性外周血来源MOs在体外经Ⅻ因子刺激12h后,以卵巢癌患者腹水来源的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为阳性对照,通过印度墨汁吞噬实验检测经Ⅻ因子刺激后,MOs吞噬功能的变化;检测经Ⅻ因子刺激后MOs培养上清对卵巢癌细胞系ES-2,SKOV-3,HO-8910体外侵袭能力的影响;采用AP-1、STAT、Inflammation-1、Oncogene-3家族转录因子试剂盒筛选Ⅻ因子可能通过何种细胞信号转导途径激活MOs.结果 (1)卵巢癌腹水来源的TAM和经Ⅻ因子刺激后MOs吞噬印度墨汁的比例分别为0.66±0.04和0.36±0.03,显著高于外周血来源的MOs(0.27±0.018)(P<0.01,P=0.033).(2)卵巢上皮性癌细胞ES-2在MOs+Ⅻ因子组上清为趋化诱导物时侵袭细胞数目为110.9±5.046,略少于腹水组(157.5±14.86),但显著高于使用普通培养基作为趋化诱导物的阴性对照组(39.14±10.91),在MOs+Ⅻ因子组上清中添加Ⅻ抑制剂西妥昔单抗后,侵袭细胞数量减少为42.43±9.097.结论 卵巢癌腹膜内上调的Ⅻ因子可能通过教育和诱导MOs向具有类似TAM特征的M2型巨噬细胞亚型分化,成为加速卵巢癌细胞在腹膜转移的诱导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凝血因子Ⅻ能否诱导外周血单核细胞(MO)分化为卵巢癌(EOC)腹膜微环境中的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方法:分离正常女性外周血MO,在体外经Ⅻ因子刺激,流式荧光激活细胞分选技术(FACS)检测刺激后CD14、CD68和CD163表达的比例;ELISA检测TNF-α、IL-4、IL-8、TGF-β、IL-10、MMP2等因子的表达;Real-timePCR检测IL-10、IL-8、CCL18、CCR2、TGF-β、CXCR1及CXCR2等细胞因子及相关受体mRNA的表达,添加Ⅻ因子抑制物-C1酯酶抑制剂(C1-INH)后检测相应mRNA转录变化。结果:经Ⅻ因子刺激后,MO表面CD14,CD163表达比例上调[CD14:(57.025±11.135)%,CD163:(1.09±0.21)%],与阴性对照组[CD14:(45.2±5.24)%,CD163:(0.7±0.08)%]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经Ⅻ因子刺激后MO分泌IL-8,IL-10及TGF-β分泌表现出时间依赖性,IL-8及TGF-β于刺激后12h分泌达到高峰,IL-10分泌高峰为刺激后3h;刺激后IL-8,IL-10,CXCR2,CCR2以及CCL18mRNA的表达上调,添加C1-INH后,相应mRNA的转录水平下调。结论:凝血因子Ⅻ能诱导外周血MO分化成表型为CD14highCD163highIL-10highCCL18highIL-8high的单核巨噬细胞,类似TAM特征的巨噬细胞亚型,Ⅻ因子可能参与EOC腹膜微环境中浸润的MO分化,从而调控EOC的腹膜转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HLA DQB1启动子区域基因多态性是否与原因不明习惯性流产发病存在关联。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杂交方法 ,对 32例原因不明习惯性流产患者和 5 3例正常妇女 ,分析DQB1启动子区域基因多态性。结果 :发现DQB1启动子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中无统计学上差异 ,而QBP6 2 DQB1 0 6 0 4 0 6 0 5单元型在患者组中的表达频率是 12 5 % ,在对照组中频率是 2 83% ,两者相比差异显著 (RR =4 9,P <0 0 5 )。此外 ,还发现了 6种中国人新的QBP DQB1的单元型。结论 :DQB1启动子与原因不明习惯性流产不存在直接关联 ,但与DQB1组成的单元型可能是导致该病易感性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