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9篇
综合类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3D打印经鼻蝶神经内镜手术训练模型的构建及其在神经内镜手术训练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3D打印方式制作经鼻蝶神经内镜手术训练模型。对制作的模型进行评价,并借助该模型对8名没有神经内镜操作经验的神经外科医师进行神经内镜操作培训。结果 3D打印经鼻蝶神经内镜手术训练模型可利用的操作空间与实际的神经内镜下经鼻蝶手术相似。固定在模型上的鸡蛋具有蛋壳、壳膜、蛋清和蛋黄等多层次的结构,是良好的镜下操作练习对象。经过训练,学员均表示能从中获益;在末次重复练习时,学员磨除蛋壳的效率[(1.07±0.22)cm~2/min vs.(1.45±0.27)cm~2/min,P0.001]以及壳膜破裂概率(8 vs.2,P=0.007)均较初次练习时有明显改善(P0.001)。结论该模型有助于神经外科医生熟悉神经内镜下基本操作和提高手术技巧,而且可重复使用。可作为尸颅标本操作训练之前的基础操作训练模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术前M RI多种扫描征象在预测垂体大腺瘤是否侵袭海绵窦的实用价值。方法垂体大腺瘤患者212例,手术前均行M RI多种序列扫描,分别观察以下4个征象:(1)冠状位T2加权像上表现为低信号的海绵窦内侧壁的完整性;(2)冠状位T1加权像上海绵窦内颈内动脉的环状增强影;(3)肿瘤是否突破颈内动脉外切线;(4)肿瘤是否长入海绵窦内颈内动脉下间隙。另外,测量肿瘤包绕颈内动脉所成的角度,并以ROC曲线进行分析。手术中神经内镜直视下观察海绵窦内侧壁是否完整,以确定是否具有侵袭性。结果212例垂体大腺瘤,术中证实侵袭海绵窦36例,4个征象综合起来判断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1.7%和97.2%,阳性预测值达92.8%。当颈内动脉被包绕达135°以上时,海绵窦被侵袭的可能性大,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是88.9%和84.1%。结论综合应用多种M RI扫描征象对于预测垂体大腺瘤是否侵袭海绵窦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术前准确判断垂体大腺瘤是否侵袭海绵窦将有助于优化治疗计划。  相似文献   
3.
梁金  漆松涛  陆云涛  王剑新  颜小荣 《广东医学》2012,33(24):3752-3754
目的探讨临床型和亚临床型垂体腺瘤卒中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的临床型和亚临床垂体腺瘤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术后均行内分泌激素、影像学和视觉功能检查。结果 61例患者符合垂体腺瘤卒中诊断,临床型18例,男11例,女7例,年龄(52.33±13.97)岁;亚临床型43例,男19例,女24例,年龄(40.42±14.13)岁。视觉障碍为两组共同临床特征,头痛、眼肌麻痹、假性脑膜炎、意识障碍临床型组常见。两组患者均行经蝶手术切除治疗,临床型组全切15例,亚临床型组37例;术后视力改善临床型组10例,亚临床型组28例。随访期间,术后肿瘤复发临床型组2例,亚临床型组6例;需要长期激素替代治疗临床型组3例,亚临床型组9例。结论临床型垂体腺瘤卒中患者平均年龄高于亚临床型组;术后视觉障碍恢复亚临床型组较临床型组好;两组在肿瘤全切率、肿瘤复发、需要长期激素替代治疗方面无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析牙周-牙髓联合病变采取盐酸米诺环素辅助根管治疗的临床可行性。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0年8月于本院就诊的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患者,统计52例,以随机法分组,即对照组(n=26)和实验组(n=26),对照组予根管治疗,且服用替硝唑片,实验组以此为基础采取盐酸米诺环素,比较两组效果。结果实验组有效率与对照组比明显提高(P<0.05);实验组各临床指标明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无较大差异(P>0.05)。结论牙周-牙髓联合病变采取盐酸米诺环素辅助根管治疗效果理想,应用安全性及可行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有效的实体性造釉细胞型颅咽管瘤细胞原代培养方法,检测体外培养的颅咽管瘤细胞生物学特性.方法 采用胰酶消化法建立实体性颅咽管瘤细胞株,并通过滤膜过滤纯化细胞;倒置显微镜、HE染色观察生长情况及细胞形态,免疫组化证实其细胞来源,噻唑蓝比色(MTT)法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并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结果 肿瘤呈典型上皮样形态,免疫细胞鉴定颅咽管瘤细胞原代培养成功,肿瘤细胞增殖速度缓慢,且均为二倍体细胞.结论 造釉细胞型颅咽管瘤细胞通过酶消化及改良的血清培养基法成功建立,且滤膜过滤可以提高所培养细胞的纯度和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儿童及青春期垂体腺瘤的临床特点和内镜下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20岁以下垂体腺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泌乳素腺瘤14例,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8例,生长激素腺瘤6例,无功能性腺瘤3例。均行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结果肿瘤全切除28例,次全切除3例。手术并发症:暂时性尿崩症4例,脑脊液漏2例,水电解质紊乱4例。随访6个月~5年,治愈26例,缓解3例,复发2例。结论儿童及青春期垂体腺瘤多为功能性腺瘤,无功能腺瘤仅占少数。内镜下经鼻蝶入路手术是治疗儿童和青春期垂体腺瘤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炎症相关因子IFN-α、TGF-β1与颅咽管瘤炎症反应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GTVisionTM法检测α-干扰素(interferon-α,IFN-α)、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在58例颅咽管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比较不同病理类型颅咽管瘤、复发组及初发组颅咽管瘤组织中IFN-α、TGF-β1的表达水平。结果造釉细胞型及复发颅咽管瘤IFN-α表达广泛。44例造釉细胞型颅咽管瘤有40例IFN-α表达阳性(90.91%),鳞状乳头型14例中有12例表达阳性,造釉细胞型IFN-α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鳞状乳头型(Z=-2.003,P<0.05)。16例复发颅咽管瘤均有IFN-α阳性表达,阳性表达率高于初发组(Z=-2.085,P<0.05)。TGF-β1在鳞状乳头型颅咽管瘤明显表达,14例中有10例阳性表达,而造釉细胞型44例仅有14例表达阳性(Z=-2.129,P<0.05)。经Spearman相关分析,在全部颅咽管瘤中,IFN-α与TGF-β1表达程度呈负相关(rs=-0.273,P<0.05)。结论颅咽管瘤存在复杂的炎症反应,炎症相关因子IFN-α、TGF-β1可能参与颅咽管瘤细胞的生长调控,两者之间可能存在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鞍膈的解剖特点,探讨其临床意义。 方法 应用成人15例尸头标本,在显微镜下进行解剖观察和测量。 结果 视交叉偏向蝶鞍左侧20%(3例),居于中线上66.7%(10例),偏向右侧13.3%(2例)。鞍隔孔完全被视交叉覆盖73.4%(11例),未被完全覆盖26.6%(4例)。鞍隔孔相对于视交叉的位置偏向左侧26.7%(4例),居于中线上66.7%(10例),偏向右侧6.6%(1例)。从上面观,鞍膈呈下凹型80%(12例),平坦型13.3%(2例),上凸型6.7%(1例)。鞍隔孔测量前后径为2.20 ~ 12.10 mm,左右径为3.10 ~ 13.40 mm;依据鞍隔孔的大小将鞍膈分为3种类型:紧密型,占13.3%(2例);常见型,占73.4%(11例);扩大型,占13.3%(2例)。垂体柄靠近鞍背前缘占53.3%(8例),居中占40%(6例),6.7%(1例)位于鞍结节后缘。 结论 鞍隔孔大小的变异可影响垂体瘤的生长方式,熟悉鞍膈及其周围解剖结构对鞍区手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阿替卡因在对牙体牙髓病诊治过程中的麻醉作用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来我医院就医的195例牙体牙髓疾病病人进行诊断分析,随机把所有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病人在治疗中使用阿替卡因进行镇痛麻醉,而对照组病人则使用利多卡因来麻醉。并对所有病人的结果实施跟踪观察。结果实验组病人在实施麻醉措施5min后统计有效率是93.25%,最终有效率是95.76%;而对照组的麻醉有效率是73.24%,最终有效率是78.65%,两组结果具有明显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0.
19世纪Rudolf Virchow在肿瘤组织中第一次发现了炎症细胞,肿瘤与炎症免疫之间的关系便成为人们研究肿瘤的一个重要途径[1].炎症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已逐步为人们所认识[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