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7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
临床资料2002年3月~2004年6月我院神经内科门诊主诉偏头痛患者200例,其中男96例,女104例,年龄19~62岁,平均年龄35.0±8.6岁。所有患者在病程中均行头颅CT检查未见异常。试验分组和服药方法冲击组服用通天口服液,第1天用法:分0、1小时、2小时、4小时各服1支(10ml/支),以后每6小时给药1次,第1天共给药6支。第2天及第3天每次2支,每天3次,以后均每天服3次,剂量改为每次1支;常规组亦服用通天口服液,每次10ml,每天服3次。疗程:两组均连服15天。观察期间不用镇静剂、镇痛剂、钙离子拮抗剂、麦角胺制剂等。临床症状及评分主要观察指标:进行统一计…  相似文献   
3.
Susac综合征(Susac'syndrome,SS)又称脑、视网膜、耳蜗微血管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脑病、视网膜小动脉分支闭塞(branch retinal artery occlusion,BRAO)和感音性耳聋三联征。该综合征于1979年由Susac等首次报道后,至今世界各地共报道约100余例。国内2例,由余刚等于2003年报道。该综合征少见,易被漏诊、误诊,故迫切需要进一步的临床资料总结。我们最近收治1例70岁的老年女性,临床表现为脑病、视力减退、耳聋。报道如下,并复习相关文献,加以讨论,以提高对SS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性骨骼肌病变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葡萄糖是细胞生长的重要调节因子,骨骼肌是全身利用葡萄糖的重要组织之一[1].研究表明葡萄糖灌注后约75%的糖被骨骼肌摄取,骨骼肌既是胰岛素作用的重要靶组织,也是胰岛素抵抗的主要部位[2].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伴发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认知损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发病时间≤7d且诊断明确的急性期单纯脑梗死和糖尿病伴发脑梗死患者,酶放大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价认知损害程度。结果糖尿病伴发脑梗死组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17.06±4.41)μmol/L]高于、MMSE评分(25.36±3.11)低于单纯脑梗死组[(15.49±4.11)μmo/L和(26.48±2.26)],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85,P=0.031;t=-2.502,P=0.013);以完全/部分前循环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最高、MMSE评分最低,其次为后循环梗死和腔隙性梗死。糖尿病伴发脑梗死组患者MMSE评分分别与年龄、糖尿病病程、血压、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糖化血红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和脑卒中亚型呈负相关(均P=0.000);与吸烟、心血管病病史、受教育程度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正相关(P<0.05或P<0.01)。结论糖尿病伴发脑梗死患者认知损害可能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导致的神经毒性、脑卒中类型、脑血管病相关危险因素,以及糖尿病病程和血糖控制状态具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糖尿病大鼠血蛋白激酶C(PKC)和骨骼肌Bax/Bcl-2、Caspase3变化及意义。方法: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16只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和糖尿病组,采用ELIsA法测定血PKC值,取后肢腓肠肌HE染色后行组织学观察,并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Bax、Bcl-2和Caspase3值。结果:糖尿病组大鼠骨骼肌普遍萎缩,肌纤维萎缩变细,纤维变性、水肿,部分区域坏死,纤维断裂,肌丝走行紊乱,核固缩,横纹模糊消失,间质脂肪组织略增生。糖尿病组和正常对照组大鼠的血PKC值分别为110.60&#177;5.94ng&#183;mL^-1。和74.72&#177;7.19ng&#183;mL^-1,骨骼肌Bax值分别为26311&#177;3698.30μm^2和16764&#177;6116.10μm^2,Bcl2值分别为18573&#177;8529.90μm^2和35533&#177;485.52μm^2,Caspase3值为32419&#177;3201.50μm^2和12123&#177;1919.60μm^2.糖尿病大鼠血中PKC值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糖尿病组肌肉中Caspase3及Bax值显著升高,而Bcl2值明显下降,Bax/Bcl2值升高,两组间比较均有显著差异。结论:氧化应激中的PKC途径及细胞凋亡通路共同参与了糖尿病骨骼肌病变的发生,可能是糖尿病骨骼肌病变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脑梗死患者13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8例,对照组70例。对照组予丹参10ml及胞磷胆碱1.0g分别加入0.9%NS 250ml静脉点滴,1次/d为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治疗上加用低分子肝素4100IU脐旁皮下注射,2次/d,治疗10d。结果:低分子肝素治疗组总有效率86.76%,对照组总有效率71.43%,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表现为海绵窦综合征的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1例表现为痛性眼肌麻痹、额部痛觉减退和视乳头水肿的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并复习了既往报道的19例类似病例。结果:其中大部分患者为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头颅核磁共振检查可以较早发现病灶,肿块或淋巴结的活检或穿刺是诊断的重要组织学依据。结论:恶性淋巴瘤是海绵窦综合征的一个重要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牛磺酸治疗对成年大鼠脑缺血后缺血侧神经干细胞巢蛋白(nestin)表达的影响,探讨牛磺酸治疗缺血性脑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开颅热凝闭法制作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与牛磺酸组,采用腹腔注射每天给予牛磺酸,采用巢蛋白免疫组化法观察脑缺血后3d,7d,14d与21d四个不同时相巢蛋白表达阳性细胞的数量。【结果】脑缺血后不同时相缺血侧皮质、海马齿状回和纹状体均有巢蛋白表达阳性细胞,其中7d时各区的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增加(均P<0.05);而牛磺酸组在不同时相的巢蛋白阳性细胞数量均较同时相模型组有明显的增加(P<0.05)。【结论】牛磺酸可促进缺血后相关脑区巢蛋白阳性细胞数量的增加,提示这种作用可能是牛磺酸治疗脑缺血的重要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醒脑静治疗急性脑血管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正> 一、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经临床和头颅CT或MRI确诊为急性脑血管疾病16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82例,对照组80例。治疗组男45例,女37例。对照组男41例,女39例。年龄:治疗组:45岁~80岁,平均66.6岁。对照组年龄:48~76岁,平均64.2岁。所有病例均符合1995年修订《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讨论稿,其中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