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9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7篇
肿瘤学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2.
目的探讨脑脊液溶血磷脂酸(LPA)含量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后脑积水的关系。方法选取经临床和辅助检查确诊的aSAH患者72例,于发病1、7、14、28d测定脑脊液中LPA含量,观察LPA含量与脑积水发生在时程上的相关性。结果 72例SAH患者中有23例(31.9%)发生脑积水,平均发生时间为(12.6±9.7)d。发病7d时aSAH患者脑脊液中LPA含量与发病1d时相比明显升高(P=0.002),14 d时开始下降,28d时与发病1d时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931)。发病7、14d时脑积水组脑脊液LPA含量显著高于无脑积水组(t1=11.15,P1=0.000;t2=4.90,P2=0.001),1、28d时两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t1=1.126,P1=0.286;t2=0.726,P2=0.484)。结论脑脊液aSAH LPA水平在SAH后7~14d明显升高,且在时程上与脑积水的发生有明显关联;脑脊液LPA可能参与了aSAH后脑积水的形成,检测脑脊液LPA含量对预测aSAH后脑积水的发生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 SAH)并发脑积水的防治效果。方法选取86例a SAH急性期行动脉瘤夹闭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术后仅行间断腰椎穿刺治疗,观察组患者则术后则行腰大池置管持续外引流治疗,并定期测定两组患者脑脊液中溶血磷脂酸(LPA)含量,观察其与a SAH并发脑积水的关系及临床安全性。结果 a SAH对照组患者发病7 d、14 d时脑脊液LPA含量显著高于观察组(t1=8.225,P=0.000;t2=4.168,P<0.001);a SAH对照组并发急性脑积水的发生率与观察组间无显著性差异(χ2=0.192,P=0.661),而a SAH对照组并发亚急性和慢性脑积水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χ2=7.535,P=0.006);所有a SAH并发脑积水患者发病14 d时脑脊液中LPA含量显著高于a SAH未并发脑积水患者(t=4.893,P<0.001);治疗期间两组a SAH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早期腰大池持续外引流能够有效防治a SAH并发脑积水的发生,该作用与其降低a SAH后脑脊液中LPA含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探讨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来源的循环肿瘤DNA(circulating tumor DNA,ctDNA)与肿瘤间质液(tumor interstitial fluid,TIF)ctDNA检测在脑胶质瘤中的诊断、复发监测、肿瘤标志物及靶向药物筛选方面的应用价值。  方法  收集2019年1月至12月河南省人民医院12例脑胶质瘤患者CSF标本、TIF标本及血液标本。CSF标本、TIF标本进行二代基因测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检测ctDNA突变,血液标本进行白细胞胚系突变检测,二者对比筛选出肿瘤突变基因。与临床资料结合,对胶质瘤患者CSF-ctDNA与TIF-ctDNA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结果  检测到57种基因变异类型共209个,标本总平均突变数为8.7个,CSF-ctDNA平均突变数为4.3个,TIF-ctDNA平均突变数为13个。9例CSF-ctDNA检测阳性率为(75.0%)、11例TIF-ctDNA检测阳性率(91.6%)。同1例患者ctDNA浓度TIF标本高于CSF标本,TIF标本ctDNA平均浓度(3.38 ng/μL)高于CSF标本中ctDNA平均浓度(0.58 ng/μL)。ctDNA检测发现肿瘤基因突变,较影像学发现复发时间平均提前2.9个月。突变基因PIK3CA、PTEN、KRAS、EGFR、TP53、NF1、BRCA1、BRCA2、TSC1、TSC2、IDH1、CDKN2A匹配到靶向潜在获益药物,突变基因PIK3CA、KRAS、EGFR匹配到潜在耐药药物。  结论  CSF-ctDNA与TIF-ctDNA能够比影像学更早发现肿瘤复发,是一种可行的能够在肿瘤的发生和复发的过程反复检测、筛选胶质瘤标志物的方法,对胶质瘤患者基因诊断及靶向治疗有一定临床指导作用。相对于CSF-ctDNA,TIF-ctDNA检测获得样本ctDNA浓度更高,检测患者基因平均突变数更多、检测阳性率与检测效力更高,能够提供更多、全面的肿瘤基因组信息,适合临床用于获取胶质瘤的基因表达信息。   相似文献   
6.
目的 建立一种双标记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TRFIA)用于定量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方法 将抗TNF-α和hs-CRP单克隆抗体包被在96孔板,制备铕(Eu3+)和钐(Sm3+)检测抗体偶联物,建立双抗体夹心TRFIA法并组装成试剂盒,评价此试剂盒的灵敏度、线性范围、加标回收率和各项检测性能。结果 建立了TRFIA检测血清TNF-α和hs-CRP水平的新方法并组装成试剂盒,此试剂盒对TNF-α检测的线性范围为0~100 ng/L,灵敏度为0.05 ng/L,对hs-CRP检测的线性范围为0~100 mg/L,灵敏度为0.02 mg/L;对TNF-α检测的加标回收率92.00%~107.00%,对hs-CRP检测的加标回收率95.00%~106.82%,与其他常见的血清干扰物质无明显的交叉反应;对TNF-α检测的批内CV 4.57%~9.24%,批间CV 5.13%~9.27%;对hs-CRP检测的批内CV 3.57%~7.69%,批间CV 6.07%~10.00%;试剂盒能够在4 ℃稳定保存6个月,37 ℃下可稳定保存7 d以上。TNF-α的检测阈值为0.44 ng/L,hs-CRP的检测阈值为1.41 mg/L。该试剂盒检测判定结果与临床情况相一致,符合率100%。结论 双标记TRFIA法可定量检测TNF-α和hs-CRP水平,具有灵敏度和准确度高、特异性强、方便快捷等优点,可为脓毒症临床样品的早期筛查、疗效评价和预后评估提供一种新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基因表达及启动子甲基化与脑胶质瘤患者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郑州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07年4月至2009年4月收治的同意接受脑胶质瘤个体化综合治疗且有完整病历资料的患者78例,根据脑胶质瘤MGMT基因表达及启动子甲基化情况分组,术后均采用同步放化疗,观察患者近期疗效、无进展生存时间及安全性,比较各组间疗效。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R×C表χ2检验,采用Kaplan-Meier方法绘制生存曲线,并采用Log-rank检验对其生存曲线进行分析。结果 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与MGMT蛋白表达呈负相关(r=-0.514,P〈0.05)。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组近期客观疗效明显优于MGMT基因启动子非甲基化组(χ2=47.890,P=0.000);MGMT蛋白低表达组近期客观疗效明显优于MGMT蛋白高表达组(χ2=30.032,P=0.000)。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患者生存期明显长于非甲基化组(χ2=21.405,P〈0.05),MGMT蛋白低表达患者生存期明显长于MGMT蛋白高表达组(χ2=18.643,P〈0.05);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组客观有效率81.0%(34/42)优于MGMT蛋白低表达组74.4%(29/39)。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脑胶质瘤MGMT基因表达及启动子甲基化与患者应用尼莫司汀+替莫唑胺会师化疗同步适行放疗治疗预后密切相关,且MGMT甲基化对判断恶性胶质瘤患者预后吻合性更高,为临床制订有效的个体化疗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联合自体骨髓干细胞(BMSCs)动员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联合BMSCs动员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间格拉斯哥评分(GCS)、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及临床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伤后治疗14d、28d的GC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并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提高更为显著(P〈0.05),而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并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为显著(P〈0.05);观察组外周血CD34+CD133+占外周血单核细胞比率治疗3w时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联合自体BMSCs动员可安全有效的促进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神经损伤修复,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干细胞(BMSCs)动员联合辛伐他汀治疗脑出血的疗效、机制。方法选用成年SD大鼠制备脑出血动物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辛伐他汀治疗组、自体BMSCs动员组和自体BMSCs动员联合辛伐他汀组。采用改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mNSS)检测大鼠脑功能,组织病理和免疫荧光双标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BrdU/GFAP、BrdU/NSE及Nestin、BDNF和Ⅷ因子抗原,TUNEL检测细胞凋亡。结果脑出血4周时,自体BMSCs动员联合辛伐他汀组mNSS评分明显低于辛伐他汀治疗组和自体BMSCs动员组,后两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脑组织病理显示炎症水肿、缺血由重至轻依次为对照组、辛伐他汀治疗组、自体BMSCs动员组和自体BMSCs动员联合辛伐他汀组;自体BMSCs动员联合辛伐他汀组BrdU/GFAP和BrdU/NSE免疫荧光双标阳性细胞数显著高于辛伐他汀治疗组(P1=0.000,P2=0.000)和自体BMSCs动员组(P1=0.000,P2=0.000),后两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1=0.000,P2=0.000);自体BMSCs动员联合辛伐他汀组Nestin和Ⅷ因子阳性表达数分别显著高于辛伐他汀治疗组(P1=0.000,P2=0.000)和自体BMSCs动员组(P1=0.000,P2=0.000),后两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1=0.000,P2=0.000)。自体BMSCs动员联合辛伐他汀组BD-NF阳性表达数与自体BMSCs动员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5),但显著高于辛伐他汀组(P=0.005),后两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1=0.000,P2=0.000);自体BMSCs动员联合辛伐他汀组细胞凋亡数明显低于辛伐他汀治疗组(P=0.000)和自体BMSCs动员组(P=0.000),后两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1=0.000,P2=0.000)。结论自体BMSCs动员联合辛伐他汀可协同促进BMSCs向出血区脑组织聚集、增殖、分化,分泌神经营养因子、促进血管生成、减少细胞凋亡,增强脑出血后神经再生与脑损伤的修复,明显改善脑出血大鼠脑功能。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