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1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老年人颅脑外伤后缺血性脑卒中发作特点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老年人颅脑外伤后缺血性脑卒中发作特点及个性化治疗方案。方法针对7例颅脑外伤后急性期出现缺血性脑血管病症状的老年患者,通过脑血管造影检查分析其发病原因并根据不同的脑血管特点决定治疗方案。结果大多数患者(6/7)受伤前已存在不同程度的颅内外血管狭窄、血管壁溃疡以及附壁血栓形成等改变,提示脑缺血发作主要与这些病变为基础的脑血流下降、血栓脱落等因素密切相关。而外伤后脑灌注降低、脑血管痉挛是脑缺血发作的诱发因素。结论老年人外伤后的缺血性脑卒中发作主要与原有的脑血管基础疾病有关,预防和治疗老年人外伤后缺血性脑卒中发作,应基于这些病变特征并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3.
性功能障碍是日益受到重视的疾病,本文主要探讨了中医推拿治疗性功能障碍的中医机理和如何选用适当的经络和穴位对性功能障碍进行推拿及中医推的整体治疗方案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使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老年原发性面肌痉挛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清华大学玉泉医院应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老年原发性面肌痉挛的治疗效果。结果:656例患者中总治愈率为98.17%,复发2例。结论:采用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老年原发性面肌痉挛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使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老年原发性面肌痉挛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清华大学玉泉医院应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老年原发性面肌痉挛的治疗效果。结果:656例患者中总治愈率为98.17%,复发2例。结论:采用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老年原发性面肌痉挛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p16 mRNA及其蛋白、EGFR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观察脑胶质瘤中p16 mRNA及其蛋白、EGFR的表达,探讨其在脑胶质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原位杂交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在38例人脑胶质瘤中检测p16 mRNA及其蛋白、EGFR的表达。以7例正常组织为对照。结果:p16mRNA和p16蛋白在Ⅲ~Ⅳ级、Ⅰ~Ⅱ级胶质瘤、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3%,16.7%;53.7%,57.7%;71.4%,85.7%。EGFR在Ⅲ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在肌电监测下周围神经缩窄术治疗痉挛型脑瘫的临床效果.方法 纳入航空总医院神经外科自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行周围神经缩窄手术的65例痉挛型脑瘫患者.术前采用表面肌电(sEMG)及改良Ashworth量表(MAS)肌张力分级标准对目标痉挛肌群评定分级,术中给予目标肌群的痉挛肌肉神经分支分别缩窄.应用sEM...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医用胶在显微血管减压术(MVD)中的使用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354例在显微血管减压术中应用医用胶的患者资料并参考相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本组病例中应用医用胶的效果确切可靠,未见毒副作用。结论医用胶在显微血管减压术中的应用安全且固定牢固,可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温针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5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温针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疗效。方法将56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8例,采用温针灸治疗;对照组28例,采用常规针刺治疗。结果温针灸能明显改善RA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温针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是85.86%、56.47%(P<0.01)。疗效与病程、病情相关。结论温针灸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毫针刺组,有较好的抗炎镇痛及免疫调节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血管中心性胶质瘤(angiocentric glioma,AG)是2007年世界卫生组织新定义的一种具有独特临床病理特点的中枢神经系统实体肿瘤。本文报道1例AG致儿童难治性癫痫,并对相关文献进行了回顾。方法对一例7岁AG患儿采用术中皮层脑电监测再次定位致痫灶范围,并在显微镜下全切。并对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病理检查及手术方法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本例患儿临床表现为药物难以控制的癫痫发作。头颅核磁共振扫描显示病变位于右顶叶皮质,大脑镰旁,T1低信号(长T1),T2高信号(长T2),FLAIR高信号,增强无明显强化,同时合并有左侧颞极蛛网膜囊肿。手术显微镜下全切除,组织病理学检查示:肿瘤细胞GFAP、S-100蛋白、Vimentin、EMA、CD99和D2-40阳性。Ki-67/MIBk-1标记指数约为1%。结论目前国内外文献报道的52例AG患者大多以癫痫发作为临床表现。这一新定义的实体肿瘤在影像学上有特征性的表现,但确诊依赖于组织病理学检查。术中采取皮层脑电定位致痫病灶,扩大切除病灶后患者预后良好。本例患儿术后随访半年未见复发及癫痫发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