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1篇
神经病学   24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脑卒中后遗症50例临床效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观察应用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改善脑卒中患者功能独立性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4-01/2005-06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和北京武装警察部队总医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50例。男31例,女19例;平均55岁;末次发病至接受神经干细胞移植时间平均为3.4年。其中基底节病变39例,脑干病变3例,其他部位(丘脑、大脑半球)8例,累计多部位的病变6例。所有患者腰椎穿刺蛛网膜下腔植入神经干细胞,1次/周,共计3次。采用美国功能独立性评测评分对患者术前,术后6月进行评定。主要评价6个方面的能力:生活自理能力,括约肌控制能力,活动能力,行动能力,理解交流能力,社会认识能力。分值高表示功能独立性好。结果:50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脑卒中患者干细胞移植后6个月功能独立性评分显著高于移植前(99.86±7.61,95.84±7.51,P<0.01)。结论:神经干细胞移植可以一定程度地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后遗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背景:差速贴壁+Thy1.1抗体及补体纯化法的应用较多,细胞换液过程中使用含血清的培养基主要针对成纤维细胞的去除,而对神经元的去除作用不明显。 目的:根据神经元体外培养需要血清的特性,拟利用无血清培养基在体外建立一种分离培养嗅鞘细胞的简单方法。 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观察,于2008-06/2009-01在哈尔滨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完成。 材料:成年SD大鼠10只,由哈尔滨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方法:在差速贴壁+Thy1.1抗体及补体纯化法的基础上,剪开大鼠颅骨,显露位于颅腔前方的嗅球,取出2只嗅球,在显微镜下去除嗅球表面的软脑膜和毛细血管及外周组织,保留富含嗅鞘细胞的嗅神经层和嗅球颗粒层,剪成1 mm3小块分离获取单细胞悬浮液,调整细胞密度至1×107 L-1,接种在用poly-l-lysine包被的培养瓶或培养板中,于37 ℃、体积分数为5%的CO2培养箱中培养,第3天用无血清DMEM/F12培养基换液培养。 主要观察指标:嗅鞘细胞的形态学观察、生长曲线分析、免疫荧光染色结果。 结果:培养前3 d细胞数目无明显增加,甚至减少;然后细胞数目逐渐增多,13 d细胞基本长满;传10代后细胞形态发生明显变化,胞浆内出现许多空泡,细胞增殖速度减慢或停止。纯化培养10 d后,培养板内双极和三极细胞均呈GFAP,NGFR p75阳性。 结论:在差速贴壁+Thy1.1抗体及补体纯化法的基础上,利用无血清DMEM/F12培养基进行换液培养可使嗅鞘细胞迅速增殖,是一种效率较高的体外培养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介绍眶顶锁孔入路切除颅咽管瘤的技术和经验。方法 所有病人采用经眉切口眶顶锁孔入路切除。结果 肿瘤全切率达86.4%,后患者症状缓解,并发症少。结论 采用经眉切口眶顶锁孔入路,将眶顶一直切除至视神经管和眶上裂,增加了眶腔的开放,手术的工作空间主要是在眶腔中进行的,加上引流脑脊液以后,脑组织回缩增加空间对于切除鞍区的占位病变是足够的。本组病例应用眶顶锁孔入路成功地切除了12例颅咽管瘤,此入路的优点之一是手术的 创伤小,手术创口4~5cm,骨瓣的面积只有2cm×3cm大小,术后病人恢复较快,本组病人皆于术后约1周出院。另一个优点在于经此入路可直达病灶,术中减少脑压板的使用,避免了对脑组织的压迫。手术创伤小,病人恢复快。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神经细胞黏附分子(NACM)、核增殖抗原表达基因(Ki67)在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胶质瘤复发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0例正常脑组织和76例胶质瘤复发脑组织中MMP9、VEGF、NACM、Ki67的表达,并对胶质瘤复发进行分析。结果:胶质瘤复发与Ki67和MMP9表达有关(P〈0.05),而其他生物学指标的表达与其复发无显著关系。结论:Ki67和MMP9的阳性表达可以作为评价胶质瘤复发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5.
大鼠C6胶质瘤模型构建及生长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Wistar大鼠C6胶质瘤模型,研究C6脑胶质瘤的发生,发展过程,细胞侵袭情况,肿瘤细胞及血管特性,肿瘤自发消退现象,模型最佳应用时间段及应用范围.方法 Wistar大鼠各50只,其中9只用于对照.将C6胶质瘤细胞悬液和DMEM培养基立体定向接种于大鼠的右侧尾状核,分别于接种后3,7,14.21,28,35.50 d进行增强MRI扫描及病理切片HE染色,MMP-2,CD31免疫组化染色.同时观察荷瘤鼠的生物学行为.结果 肿瘤模型于接种后7 d可在MRI上见到肿瘤生长,病理切片可见肿瘤细胞沿神经纤维向周边侵袭,成出芽状生长,14~28 d为快速增长期,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及新生血管CD31成强阳性表达,肿瘤细胞聚集,血脑屏障严重破坏,并可沿胼胝体向对侧生长.大部分荷瘤鼠死于30 d内,但有2只28d后出现肿瘤自发消退现象,病理切片可见大量炎细胞浸润,肿瘤内部出现软化灶.结论 大鼠C6胶质瘸模型的生长过程,病理性质与人脑间变,胶质母细胞瘤具有相似性,生长稳定.尽管部分荷瘤鼠出现肿瘤自发消退现象,但此模型仍适合大部分抗胶质瘤药物或基因治疗等的临床前期研究.试验研究最佳时间窗为14~28 d.  相似文献   
6.
背景:目前研究多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培养及细胞移植对颅内疾病的治疗,对植入细胞在损伤脊髓中的成活、分化、迁移、结构重建等了解有限.目的:探讨局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在脊髓损伤修复中的作用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替代治疗的可行性.方法:成年健康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细胞移植组和对照组,建立SD大鼠脊髓横断损伤模型,伤后即刻分别向损伤区局部移植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悬液或无钙镁磷酸缓冲液.在术前和术后1 d,1周,2周,3周,4周和8周进行BBB评分,观测大鼠的运动功能,并于移植后1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BrdU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脊髓损伤处的存活情况,移植后4周进行损伤脊髓的大体观察和组织学检测.结果与结论:移植后第1~8周细胞移植组BBB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术后1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在细胞移植组大鼠脊髓远端检测到BrdU阳性细胞,术后4周脊髓损伤处发现有神经纤维.证实通过损伤后立即局部注射的方式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进大鼠脊髓损伤区,细胞可在损伤区存活;存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分化为神经元,在损伤局部形成神经元通路,从而促进脊髓神经纤维传导功能的恢复,并促进高位脊髓损伤后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7.
经眉弓锁孔入路治疗颅内病变(附290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总结经眉弓锁孔入路治疗颅内病变的手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近10年来收治的290例颅内病变的手术经验。病变位于鞍区279例,颅前窝9例,第三脑室2例。均行经眉弓锁孔入路病变切除术。结果病变全切除214例(73.8%),次全切除76例(26.2%)。206例术前视力障碍病人中,术后1周内视力有所改善158例(76.7%)。术后出现暂时性尿崩24例(8.3%);脑脊液鼻漏5例(1.7%),经保守治疗后恢复。107例功能性腺瘤病人中,术后1周内分泌恢复正常水平56例(52.3%),其余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1例无功能垂体腺瘤病人术后第5天死于心肌梗死。对180例病人术后随访1年,复发15例。结论经眉弓锁孔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siMDR1基因转染人类胶质母细胞瘤细胞BT325后细胞的表达能力。方法设计并合成siRNA质粒,取培养对数期生长良好的胶质母细胞系BT325,传代培养。将阳离子脂质体(Lipofectamine 2000)和质粒MDR1 DNA按比例共转染。瞬时对转染成功的细胞系应用抗性药物-嘌呤霉素进行筛选,筛出稳定的细胞系后,分别在荧光显微镜下分析转染情况。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及图像分析对瞬时转染和稳定转染的BT325细胞进行检测,确定MDR1基因产物P-糖蛋白(P-gp)表达水平。阿霉素对瞬时转染及稳定转染的BT325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成功构建了逆转录病毒si RNA质粒载体,经过瞬时转染BT325细胞生长状态良好,48h表达绿色荧光最强。加入嘌呤霉素筛选后,在第8天出现单细胞克隆。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证实瞬时转染与稳定转染BT325细胞P-gp的表达下降。细胞的转染效率为70%~80%。BT325细胞经过RNA干扰,细胞对MDR1耐药性明显下降,IC_(50)降低,细胞的耐药因子(RF)有所升高。结论siMDR1基因瞬时转染和稳定转染都可以抑制P-gp蛋白的表达,其可以作为基因治疗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背景: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具有调节细胞增殖、移行、分化和生存的作用,也可以下调已知轴突再生的抑制因子如蛋白聚糖等,帮助轴突克服这些抑制因子,对神经纤维再生有重要作用。 目的:观察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联合周围神经移植治疗大鼠高位脊髓损伤的可行性及效果。 方法:健康成年雌性SD大鼠108只随机抽签法分为自体神经组、自体神经联合生长因子组、高位脊髓横断组。咬除大鼠T8~10棘突、椎板,显露硬膜囊,水平切断高位脊髓并切除3 mm,显微镜下确认无神经纤维相连。自体神经组、自体神经联合生长因子组取双侧第8~10对肋间神经各2 cm,将肋间神经交叉移植入高位脊髓缺损处(近端白质与远端灰质、远端白质与近端灰质),分别以纤维蛋白凝胶、含有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纤维蛋白凝胶固定植入的肋间神经,缝合硬膜。高位脊髓横断组断端间旷置。术后90 d,行体感诱发电位及运动诱发电位检测观察神经电生理恢复情况。术后76 d,生物素葡聚糖胺顺行神经示踪观察运动传导束恢复情况。术后60 d,后肢BBB运动功能评分观察肢体运动恢复情况。 结果与结论:高位脊髓横断组大鼠均未引出体感及运动诱发电位波形。自体神经组、自体神经联合生长因子组均可引出体感及运动诱发电位,自体神经联合生长因子组体感诱发电位及运动诱发电位的平均潜伏期和波幅、BBB评分均明显优自体神经组(P < 0.01)。自体神经组和自体神经联合生长因子组在损伤区有较多生物素葡聚糖胺标记阳性神经纤维通过,明显多于高位脊髓横断组(P < 0.01),自体神经联合生长因子组多于自体神经组(P < 0.01)。提示自体周围神经移植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能更好地恢复高位脊髓损伤后大鼠肢体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0.
早期手术治疗34例破裂脑动脉瘤.其中位于颈内动脉24例,前交通动脉9例.大脑后动脉1例。27例治愈,4例好转,3例死亡。早期手术的主要目的是预防再出血,清除蛛网膜下腔积血,以预防脑血管痉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