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神经病学   5篇
综合类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目前研究多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培养及细胞移植对颅内疾病的治疗,对植入细胞在损伤脊髓中的成活、分化、迁移、结构重建等了解有限.目的:探讨局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在脊髓损伤修复中的作用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替代治疗的可行性.方法:成年健康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细胞移植组和对照组,建立SD大鼠脊髓横断损伤模型,伤后即刻分别向损伤区局部移植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悬液或无钙镁磷酸缓冲液.在术前和术后1 d,1周,2周,3周,4周和8周进行BBB评分,观测大鼠的运动功能,并于移植后1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BrdU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脊髓损伤处的存活情况,移植后4周进行损伤脊髓的大体观察和组织学检测.结果与结论:移植后第1~8周细胞移植组BBB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术后1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在细胞移植组大鼠脊髓远端检测到BrdU阳性细胞,术后4周脊髓损伤处发现有神经纤维.证实通过损伤后立即局部注射的方式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进大鼠脊髓损伤区,细胞可在损伤区存活;存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分化为神经元,在损伤局部形成神经元通路,从而促进脊髓神经纤维传导功能的恢复,并促进高位脊髓损伤后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
背景:差速贴壁+Thy1.1抗体及补体纯化法的应用较多,细胞换液过程中使用含血清的培养基主要针对成纤维细胞的去除,而对神经元的去除作用不明显。 目的:根据神经元体外培养需要血清的特性,拟利用无血清培养基在体外建立一种分离培养嗅鞘细胞的简单方法。 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观察,于2008-06/2009-01在哈尔滨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完成。 材料:成年SD大鼠10只,由哈尔滨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方法:在差速贴壁+Thy1.1抗体及补体纯化法的基础上,剪开大鼠颅骨,显露位于颅腔前方的嗅球,取出2只嗅球,在显微镜下去除嗅球表面的软脑膜和毛细血管及外周组织,保留富含嗅鞘细胞的嗅神经层和嗅球颗粒层,剪成1 mm3小块分离获取单细胞悬浮液,调整细胞密度至1×107 L-1,接种在用poly-l-lysine包被的培养瓶或培养板中,于37 ℃、体积分数为5%的CO2培养箱中培养,第3天用无血清DMEM/F12培养基换液培养。 主要观察指标:嗅鞘细胞的形态学观察、生长曲线分析、免疫荧光染色结果。 结果:培养前3 d细胞数目无明显增加,甚至减少;然后细胞数目逐渐增多,13 d细胞基本长满;传10代后细胞形态发生明显变化,胞浆内出现许多空泡,细胞增殖速度减慢或停止。纯化培养10 d后,培养板内双极和三极细胞均呈GFAP,NGFR p75阳性。 结论:在差速贴壁+Thy1.1抗体及补体纯化法的基础上,利用无血清DMEM/F12培养基进行换液培养可使嗅鞘细胞迅速增殖,是一种效率较高的体外培养方法。  相似文献   
3.
背景: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具有调节细胞增殖、移行、分化和生存的作用,也可以下调已知轴突再生的抑制因子如蛋白聚糖等,帮助轴突克服这些抑制因子,对神经纤维再生有重要作用。 目的:观察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联合周围神经移植治疗大鼠高位脊髓损伤的可行性及效果。 方法:健康成年雌性SD大鼠108只随机抽签法分为自体神经组、自体神经联合生长因子组、高位脊髓横断组。咬除大鼠T8~10棘突、椎板,显露硬膜囊,水平切断高位脊髓并切除3 mm,显微镜下确认无神经纤维相连。自体神经组、自体神经联合生长因子组取双侧第8~10对肋间神经各2 cm,将肋间神经交叉移植入高位脊髓缺损处(近端白质与远端灰质、远端白质与近端灰质),分别以纤维蛋白凝胶、含有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纤维蛋白凝胶固定植入的肋间神经,缝合硬膜。高位脊髓横断组断端间旷置。术后90 d,行体感诱发电位及运动诱发电位检测观察神经电生理恢复情况。术后76 d,生物素葡聚糖胺顺行神经示踪观察运动传导束恢复情况。术后60 d,后肢BBB运动功能评分观察肢体运动恢复情况。 结果与结论:高位脊髓横断组大鼠均未引出体感及运动诱发电位波形。自体神经组、自体神经联合生长因子组均可引出体感及运动诱发电位,自体神经联合生长因子组体感诱发电位及运动诱发电位的平均潜伏期和波幅、BBB评分均明显优自体神经组(P < 0.01)。自体神经组和自体神经联合生长因子组在损伤区有较多生物素葡聚糖胺标记阳性神经纤维通过,明显多于高位脊髓横断组(P < 0.01),自体神经联合生长因子组多于自体神经组(P < 0.01)。提示自体周围神经移植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能更好地恢复高位脊髓损伤后大鼠肢体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观察海人酸(kainite acid,KA)致癫痫发作后大鼠海马中Caspase-3的动态变化,以便及时进行干预并控制凋亡的发生.方法 海人酸(KA)致痫急性发作后分别在12 h、24 h、3 d、7 d,采用免疫组化法计算阳性细胞的平均光密度值;Nissle染色法检测神经细胞丢失坏死情况;Westernblot方法检测海马组织中Caspase-3表达情况.结果 致痫后Caspase-3表达趋势在12 h开始表达增高,24 h~3 d达到高峰,3~7 d后明显下降,3 d对神经细胞表现典型的凋亡状态,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癫痫持续状态(Status epilepticus,SE)同时上调了Caspase-3的表达,可导致神经细胞发生凋亡,为癫痫的神经保护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旋毛虫感染对BAlB/c小鼠体内C6胶质瘤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用不同剂量的旋毛虫感染BALB/c小鼠,并在不同时间接种C6胶质瘤细胞,荷瘤20d后解剖小鼠,测定小鼠体内肿瘤重量及抑瘤率,并对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检测。结果(1)治疗组(先荷瘤,后接虫)小鼠肿瘤重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CD4 /CD8 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2)预防组(先接虫,11d后荷瘤)肿瘤体积和重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CD4 /CD8 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旋毛虫对BALB/c小鼠体内的C6胶质瘤细胞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且预防组的抑瘤效果好于治疗组。  相似文献   
7.
大鼠嗅球嗅鞘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及纯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背景:差速贴壁+Thy1.1抗体及补体纯化法的应用较多,细胞换液过程中使用含血清的培养基主要针对成纤维细胞的去除,而对神经元的去除作用不明显.目的:根据神经元体外培养需要血清的特性,拟利用无血清培养基在体外建立一种分离培养嗅鞘细胞的简单方法.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观察,于2008-06/2009-01在哈尔滨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完成.材料:成年SD大鼠10只,由哈尔滨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方法:在差速贴壁+Thy1.1抗体及补体纯化法的基础上,剪开大鼠颅骨,显露位于颅腔前方的嗅球,取出2只嗅球,在显微镜下去除嗅球表面的软脑膜和毛细血管及外周组织,保留富含嗅鞘细胞的嗅神经层和嗅球颗粒层,剪成1 mm3小块分离获取单细胞悬浮液,调整细胞密度至1×107L-1,接种在用poly-l-lysine包被的培养瓶或培养板中,于37℃、体积分数为5%的CO2培养箱中培养,第3天用无血清DMEM/F12培养基换液培养.主要观察指标:嗅鞘细胞的形态学观察、生长曲线分析、免疫荧光染色结果.结果:培养前3 d细胞数目无明显增加,甚至减少;然后细胞数目逐渐增多,13d细胞基本长满;传10代后细胞形态发生明显变化,胞浆内出现许多空泡,细胞增殖速度减慢或停止.纯化培养10 d后,培养板内双极和三极细胞均呈GFAP,NGFRp75阳性.结论:在差速贴壁+Thy1.1抗体及补体纯化法的基础上,利用无血清DMEM/F12培养基进行换液培养可使嗅鞘细胞迅速增殖,是一种效率较高的体外培养方法.  相似文献   
8.
背景:利用间充质干细胞或含有治疗因子的干细胞进行有选择性的杀伤肿瘤细胞是一种有前途的治疗方法。 目的:建立含稳定转染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系。 方法:通过脂质体介导慢病毒质粒pVector-EGFP、pHelper、Envelope 共转染293T细胞完成载体病毒构建,以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慢病毒滴度;取对数生长期的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以复感染指数MOI值0,5,10,15,20加入携带报告基因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的慢病毒载体稀释液,72 h后观察各组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效率及阳性转染率。 结果与结论:携带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的慢病毒载体系统转染293T细胞能够正确表达,滴度为1×108 TU/mL。包装好的病毒颗粒转染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二三天后,各孔均有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MOI值从0增至10,细胞的阳性表达率逐渐提高(P < 0.05),MOI值为10的组能获得>70%的转染率,但MOI值从10增至20,转染率变化不明显。说明以MOI值为10的滴度将慢病毒载体可将外源基因高效转入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内,建立含稳定转染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系。  相似文献   
9.
背景:目前研究多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培养及细胞移植对颅内疾病的治疗,对植入细胞在损伤脊髓中的成活、分化、迁移、结构重建等了解有限。 目的:探讨局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在脊髓损伤修复中的作用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替代治疗的可行性。 方法:成年健康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细胞移植组和对照组,建立SD大鼠脊髓横断损伤模型,伤后即刻分别向损伤区局部移植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悬液或无钙镁磷酸缓冲液。在术前和术后1 d,1周,2周,3周,4周和8周进行BBB评分,观测大鼠的运动功能,并于移植后1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BrdU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脊髓损伤处的存活情况,移植后4周进行损伤脊髓的大体观察和组织学检测。 结果与结论:移植后第1~8周细胞移植组BBB评分均髙于对照组;术后1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在细胞移植组大鼠脊髓远端检测到BrdU阳性细胞,术后4周脊髓损伤处发现有神经纤维。证实通过损伤后立即局部注射的方式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进大鼠脊髓损伤区,细胞可在损伤区存活;存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分化为神经元,在损伤局部形成神经元通路,从而促进脊髓神经纤维传导功能的恢复,并促进高位脊髓损伤后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0.
背景:利用间充质干细胞或含有治疗因子的干细胞进行有选择性的杀伤肿瘤细胞是一种有前途的治疗方法。目的:建立含稳定转染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系。方法:通过脂质体介导慢病毒质粒pVector-EGFP、pHelper、Envelope共转染293T细胞完成载体病毒构建,以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慢病毒滴度;取对数生长期的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以复感染指数MOI值0,5,10,15,20加入携带报告基因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的慢病毒载体稀释液,72h后观察各组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效率及阳性转染率。结果与结论:携带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的慢病毒载体系统转染293T细胞能够正确表达,滴度为1×108TU/mL。包装好的病毒颗粒转染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二三天后,各孔均有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MOI值从0增至10,细胞的阳性表达率逐渐提高(P〈0.05),MOI值为10的组能获得〉70%的转染率,但MOI值从10增至20,转染率变化不明显。说明以MOI值为10的滴度将慢病毒载体可将外源基因高效转入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内,建立含稳定转染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