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苯乙酸钠诱导人前列腺癌细胞凋亡及其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苯乙酸钠 (Na PA)诱导人前列腺癌细胞株 (PC- 3)凋亡及其分子机理。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 (FCM)观察不同剂量 Na PA对 PC- 3细胞周期改变的影响 ,通过 RT- PCR检测 bcl- 2和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在 m RNA水平的表达。结果  PC- 3细胞体外经不同剂量 (0m M/ L,1 .5m M/ L,3.0 m M/ L,6.0 m M/ L) Na PA处理后 ,细胞周期的 G0 / G1 期升高 ,S期、G2 / M期相对下降 ,G0 / G1 峰前有明显的亚二倍体峰 ,即凋亡峰 ,且随着 Na PA浓度的增加 ,凋亡细胞数逐渐增多 (P<0 .0 0 1 ) ;bcl- 2和 PCNA在 m RNA水平随 Na PA剂量的增加 ,表达量下降。结论 Na PA可能通过下调 bcl- 2和 PCNA在 m RNA水平的表达诱导 PC- 3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特征及诊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1月至2009年11月共52例CVST患者的发病年龄、发病形式、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诊疗方案及预后情况。结果本组男性29人,女性23人。年龄21-73岁,多数为亚急性起病,临床表现为头痛、意识障碍、癫痫、偏瘫等。其中单纯肝素抗凝治疗37例(71.2%),肝素联合静脉窦内溶栓治疗11例(21.2%),肝素联合颈动脉穿刺溶栓治疗3例(5.7%),单纯动脉穿刺溶栓治疗1例(1.9%)。结论 CVST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血D-二聚体对CTST诊断有参考作用,头部CT及CTV有助于早期诊断;治疗以持续静脉注射肝素抗凝为主,必要时可联合介入溶栓治疗,及早诊断及早治疗是救治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自发脑出血患者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与病情的关系。方法分析我科2009-2012年收治的自发脑出血64例患者,均无外伤病史,所有患者入院1~2d内查高敏C反应蛋白。结果高血压脑出血47例,非高血压性脑出血17例[hs-CRP(18.78±22.76)mg/L vs(6.85±8.32)mg/L,P=0.003 6];高血压中手术者10例,非手术者37例[hs-CRP(47.52±28.32)mg/L vs(11.01±12.55)mg/L,P=0.003 7]。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浆hs-CRP值明显高于非高血压脑出血,且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相关,手术组血浆hs-CRP值明显高于非手术组,说明血浆hs-CRP可作为判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监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齐辉  尹卫  赵雷  吴广源  郑思阳  刘胜  吴军 《四川医学》2009,30(7):1128-1129
目的探讨以意识障碍首诊的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方法对我院2002年7月-2008年7月期间收治的以意识障碍就诊或在入院6h内出现不同程度意识障碍的9例CVST患者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随访0.5—7年,6例无明显颅内压增高和脑静脉窦血栓及相关脑血管意外,3例死亡。结论以意识障碍首诊的CVST预后差,病死率高,其特点:①中青年多见,起病急,进展快,主要表现为高颅压症候群;②多伴有颅内出血;③D-二聚体阳性率高;④多发静脉窦血栓,并可能合并深静脉血栓;⑤早诊断早治疗有利于改善预后;⑥多需要抗凝及溶栓联合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烟雾病合并Graves病(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的临床特征、发病机制、手术及药物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成人烟雾病合Graves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符合烟雾病及Graves病的诊断标准。3例患者在甲亢稳定1个月后,1例在甲状腺功能未完全正常时行直接间接联合血管重建术。结果①4例患者中,3例为女性,1例男性。平均年龄32.3岁(27-42岁)。②4例患者中,3例表现为脑梗塞,1例表现为频发TIA。影像学DSA证实2例为单侧烟雾病,2例为双侧烟雾病;MR均可见脑梗塞灶。③对4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6-18个月,4患者经治疗后,神经功能症状均减轻或消失,无新发神经功能障碍。SPECT提示脑缺血灶较术前明显改善,CTA提示吻合口通畅。无手术并发症。结论烟雾病合并Graves病以女性患者为多,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脑缺血发作或脑梗死。控制甲亢症状后,行手术治疗能够建立有效的侧支循环,改善临床症状。手术时机须根据甲状腺功能及烟雾病症状宜早实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室、腰池外引流管的应用与管理,总结减少分流依赖性脑积水及颅内感染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连续收治的102例破裂动脉瘤夹闭后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处理及28例脑室出血或积血脑室外引流的放置方法及疗效。破裂动脉瘤病人中,术中留置脑室外引流51例,术后行腰池引流或腰穿9例;对脑室出血病人均行脑室外引流。术中采用聚乙烯吡咯烷酮碘进行硬膜外冲洗;在留置脑室、脑池外引流期间,引流管内压力保持10~15cm H2O。结果本组外引流放置时间2~24d,术后无颅内感染发生。仅出现分流依赖性脑积水3例,均为动脉瘤病人。结论保持10~15cm H2O的脑室、脑池外引流压力及预防颅内感染是减少分流依赖性脑积水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鞍区肿瘤经蝶切除术发生脑脊液漏的治疗及疗效。方法2009年9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86例鞍区肿瘤均经蝶手术切除,其中发生脑脊液漏16例;所有脑脊液漏患者均行鞍底修补重建治疗。现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一期手术修补12例,二次手术修补4例。全部病例修补成功。术后随访3月-2年均无脑脊液漏复发。结论鞍区肿瘤经蝶切除术中和术后发生的脑脊液漏可利用自身肌肉组织、筋膜、脂肪及止血材料多层复合修补重建,辅以围术期综合治疗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保留乳房的改良式乳腺癌根治术21例报告   总被引:23,自引:5,他引:18  
目的 探讨保留乳房的乳腺癌根治术的适应证、手术和术后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早期乳腺癌患者行保留乳房改良式乳腺癌根治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病例术后经过良好,乳房外形正常,随访3-20个月,无复发及并发症。结论 对早期乳腺癌,可行保留乳房的根治术,术后乳房外形正常,患者生存质量高。但术后应定期随访,以便及时发现和治疗乳腺癌复发。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烟雾病直接血管重建术前应用SPECT脑灌注成像与同机CT影像融合确定脑缺血灶体表位置并以此设计手术入路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成年缺血型烟雾病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将单光子发射体层摄影(SPECT)脑灌注成像与同机CT影像融合,将皮质缺血灶在体表定位,以缺血灶为中心设计手术入路。术后随访6~12个月,观察术后临床症状的改善以及术后脑灌注改善情况。结果围手术期有1例脑高灌注综合征,其余无其他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随访1个月时症状改善优秀者4例,良好者5例,一般者为4例,差者为0;随访6~12个月时症状改善优秀者9例,良好者4例,一般者为0,差者为0。术后SPECT脑灌注成像视觉分析提示全部患者脑灌注较术前明显改善;定量分析:目标缺血灶术前术后试验前各病灶/全脑计数比值(Fb)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3±1.06)%比(4.13±2.09)%,P0.05],术前Fb与试验后各病灶/全脑计数比值(F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6±1.97)%比(2.13±1.06)%,P0.05]。术后两者差比百分率(BFCR)为(67.57±3.78)%,50%,提示手术疗效显著。患者术后头部CT血管成像均可见颞浅动脉向颅内供血,术后半年复查头部MRI无新增梗死灶。结论 SPECT脑灌注成像与同机CT影像融合的方法用于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手术入路设计,有助于提高手术疗效,降低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神经生长因子(NGF)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临床观察。方法63例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分为NGF治疗组(n=33)和常规治疗对照组(13=30),观察治疗后患者生命体征、意识转归、CCS评分变化、伤后半年GOS评分情况。结果NGF治疗组的GCS评分从治疗第7天起明显好于对照组,伤后半年门诊随访GOS评分NGF治疗组(4.31±1.05)明显优于对照组(3.12±0.97)(P〈0.05),未观察到与NGF有关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NGF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神经功能及改善预后起到明确、肯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