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2019年   2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1.
病历摘要患者女性,63岁。主因持续性左额及左眼疼痛伴视物模糊5个月,于2011年5月3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前5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以左侧额部为主,呈持续性胀痛伴左侧眼球胀痛,睁眼后症状加重,伴左眼视物模糊,继而出现流涕、鼻部胀痛,先后就诊于眼科、神经内科,予以抗血小板聚集及改善微循环等治疗,效果欠佳。3个月前自觉"鼻部发酸并左侧耳鸣",如"脉搏"搏动样,就诊于耳鼻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观察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置入金属支架与经皮经肝胆管穿刺引流术(PTCD)治疗肝外胆管恶性肿瘤致梗阻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90例肝外胆管恶性肿瘤致梗阻性黄疸患者,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PTCD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ERCP置入金属支架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天数、术后黄疸缓解率、术后腹痛、术后发热、支架通畅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总生存期等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天数[(12. 53±3. 98) d]较对照组[(18. 77±4. 26) d]明显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1)。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术后黄疸缓解率(93. 33%vs. 84. 44%)和发热发生率(24. 44%vs. 33. 33%)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腹痛发生率(8. 89%)较对照组(31. 11%)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腹痛消失时间(6. 95±1. 35 d vs. 7. 38±1. 46 d)和体温恢复正常时间(2. 48±0. 69 d vs. 2. 74±0. 83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的支架通畅时间[(224. 85±48. 95) d]和总生存期[(331. 14±46. 84) d]较对照组[(157. 89±42. 16) d、(223. 16±39. 80) d]明显延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1)。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6. 67%)较对照组(26. 67%)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对肝外胆管恶性肿瘤致梗阻性黄疸患者而言,ERCP置入金属支架与PTCD的效果相当,均可有效缓解胆道梗阻性黄疸。但相比于PTCD,ERCP置入金属支架治疗后胆道通畅时间延长,住院时间缩短,并发症发生率低,可促进患者肝功能恢复,延长生存时间,因此,ERCP置入金属支架治疗可作为临床治疗此类患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联合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水平与QRS波群时限对慢性心力衰竭致心源性猝死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10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检测患者血浆NT-pro BNP和QRS波群时限。比较不同心功能分级(NYHA分级)的患者血浆NT-pro BNP和QRS波群时限的差异;记录患者终点事件,并比较存活者、心源性猝死者及非心源性猝死者血浆NT-pro BNP和QRS波群时限的差异;比较不同血浆NT-pro BNP和QRS波群时限的患者心源性猝死的发生情况。结果 106例患者中,NYHA分级Ⅱ级者27例,Ⅲ级者49例,Ⅳ级者30例; NYHA分级Ⅱ、Ⅲ、Ⅳ级的患者NT-proBNP分别为(489. 76±95. 13) pg/ml、(1 712. 75±119. 85) pg/ml、(2 935. 06±139. 55) pg/ml,QRS波群时限分别为(101. 95±20. 85)ms、(109. 98±24. 76) ms、(126. 98±25. 96) ms。NYHA分级为Ⅳ级组血浆NT-pro BNP的水平和QRS波群时限较Ⅱ、Ⅲ级者明显升高(P 0. 05); NYHA分级为Ⅲ级血浆NT-pro BNP的水平较Ⅱ级者明显升高(P 0. 05)。106例患者中,存活79例,死亡27例(包括心源性猝死11例,非心源性猝死16例);存活、非心源性猝死、心源性猝死患者NT-pro BNP分别为(384. 87±79. 98) pg/ml、(810. 87±123. 21) pg/ml、(2 432. 09±236. 87) pg/ml,QRS波群时限分别为(387. 65±94. 24) ms、(424. 87±89. 77) ms、(835. 87±99. 94) ms。心源性猝死者血浆NT-pro BNP的水平和QRS波群时限较非心源性猝死者、存活者明显升高(P 0. 05)。106例患者中,47例NT-pro BNP 900 pg/ml,59例NT-pro BNP≥900 pg/ml;血浆NT-pro BNP≥900 pg/ml者死亡率(37. 29%)和心源性猝死率(16. 95%)较NT-pro BNP 900 pg/ml者(10. 64%、2. 13%)明显升高(P 0. 05)。106例患者中,66例QRS波群时限120 ms,40例QRS波群时限≥120 ms; QRS波群时限≥120 ms者死亡率(40. 00%)和心源性猝死率(22. 50%)较QRS波群时限120 ms者(16. 67%、3. 03%)明显升高(P 0. 05)。结论血浆NT-pro BNP、QRS波群时限与慢性心力衰竭诱发心源性猝死的发生存在密切关系,因此联合检测血浆NT-pro BNP与QRS波群时限对监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病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