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22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氯吡格雷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复发风险的相关性。方法规律服用氯吡格雷常规治疗剂量≥1a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47例,根据有无卒中复发分为无卒中复发组119例和卒中复发组28例,2组应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CYP2C19*2、*3基因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对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影响。结果卒中复发组患者合并糖尿病(39.3%)、既往卒中史比率(28.6%)高于无卒中复发组(19.3%、11.8%)(P0.05);卒中复发组CYP2C19*1/*1基因型和*1等位基因频率(28.6%、53.6%)低于无卒中复发组(46.2%、67.2%)(P0.05),CYP2C19*2/*2基因型和*2等位基因频率(14.3%、39.3%)高于无卒中复发组(6.7%、26.9%)(P0.05);卒中复发组CYP2C19*3等位基因频率(7.1%)与无卒中复发组(5.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OR=4.215,95%CI:1.284~12.214,P=0.008)、既往卒中史(OR=3.236,95%CI:1.324~10.329,P=0.015)和CYP2C19*2等位基因(OR=2.792,95%CI:1.245~6.436,P=0.014)是卒中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携带CYP2C19*2等位基因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氯吡格雷治疗效果差,卒中复发的风险增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PACAP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保护作用及保护机制.方法 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对36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和PACAP组,在大鼠脑缺血2h后进行12h、24h再灌注,比较光镜下细胞损伤变性程度,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IL-1β的表达.结果 PACAP组大鼠脑标本光镜下细胞损伤变性程度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明显减轻;IL-1β灰度值PACAP组分别为120±5、114±4,与缺血-再灌注组178±4、162±6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PACAP能抑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时IL-1β的表达,可能是其脑保护作用之一.  相似文献   
3.
4.
偏头痛是一种反复发作的血管性头痛,其发病机制可概拓为血管源学说和神经源学说。采用疼痛程度分级法及量表测定法评定。养血清脑颗粒,具有滋阴补血,平肝潜阳,活血通络作用,治疗50例,其中显效13例,有效30例,无效7例。  相似文献   
5.
我院神经内科应用脑复康和 β—七叶皂甙钠治疗急性脑梗死 3 8例 ,疗效满意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病例选择 本组病人均为我院神经内科 2 0 0 0年 1月~ 12月住院病人 ,经详细询问病史、神经系统及头颅CT/MR确诊为急性脑梗死 ,全部符合 1996年中华神经科学会关于各类脑血管病诊断标准〔1〕。随机选择同期住院病人 40例作对照组。治疗组与对照组病人年龄、性别、既往史均无显著性差异。1 2 一般资料 治疗组 3 8例 ,男 2 6例 ,女 12例 ,年龄 5 1~ 75岁 ,平均 63岁。大面积脑梗死 17例 ,脑干梗死 8例 ,小脑梗死 3例 ,基底节区梗…  相似文献   
6.
偏头痛是一种反复发作的血管性头痛 ,其发病机制可概括为血管源学说和神经源学说。采用疼痛程度分级法及量表测定法评定。养血清脑颗粒 ,具有滋阴补血、平肝潜阳、活血通络作用。治疗 5 0例 ,其中显效 13例 ,有效 30例 ,无效 7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时ICAM-1在PACAP脑保护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对54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和PACAP组,在大鼠脑缺血2h后进行再灌注.在再灌注2h、24h、48h,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组织ICAM-1的表达.结果 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与假手术组比较,ICAM-1的表达量显著增加,灰度值分别为2h128.67±1.51(P<0.05)、12h168.67±2.66(P<0.01)、24h173.17±2.51(P<0.01);应用PACAP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ICAM-1表达的峰值明显降低,灰度值分别为123.00±2.98、143.67±2.42、144.67±3.01(P<0.01.结论 PACAP能抑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时ICAM-1的表达,进而抑制炎症反应,这可能是其脑保护作用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对急性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将86例急性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实验组)43例和家庭传统喂养组(对照组)43例。比较21d后2组患者的营养状态、感染发生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结果住院21d时,实验组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上臂肌围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合并感染的发生率为27.9%,对照组为53.5%,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NIHSS评分(11.13±2.03)分低于对照组的(15.35±2.76)分,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性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早期实施肠内营养能够提升患者营养状态,减少感染发生率,降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从而改善患者短期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患者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与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CVST患者56例为CVST组,检测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并与50例健康者(对照组)作对照。按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CVST患者再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并对比2组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结果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组D-D、Fbg分别为(316.37±14.59)ng/mL、(4.96±1.27)g/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预后良好组D-D、Fbg分别为(289.34±22.37)ng/mL、(4.58±1.16)g/L,均显著低于CVST预后不良组。结论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对于CVST的诊断和短期预后判断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自由基清除剂联合亚低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为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06-08~2009-03于我院进行治疗的6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依达拉奉组(A组)21例,亚低温治疗组(B组)21例和依达拉奉联合亚低温治疗组(C组)21例,后将3组患者分别采用不同方式进行治疗,再将结果进行研究分析,后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比较后发现,C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A组和B组,且C组梗死面积缩小比例也明显高于其他2组,血浆纤维蛋白原下降幅度也明显大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在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中采用依达拉奉(自由基清除剂)联合亚低温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效果显著且并发症发生率低的作用,因此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