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6篇
耳鼻咽喉   6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9篇
临床医学   33篇
内科学   56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73篇
特种医学   20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101篇
预防医学   8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53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甲状腺手术显露喉返神经预防永久性神经损伤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50例甲状腺切除手术患者,其中51例术中解剖显露喉返神经,99例术中解剖未显露喉返神经,对神经受损引起的声嘶、永久性神经损伤、暂时性神经损伤以及不同手术方式下喉返神经损伤的患者进行观察分析。结果不显露组产生声嘶的几率为5.05%,喉返神经显露组为1.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露组永久性损伤发生率为1.96%,不显露组为7.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手术显露喉返神经能够有效预防永久性神经损伤,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常睡眠及失眠的功能神经影像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50年前发现的快速眼动相(REM)睡眠期使我们对睡眠觉醒调节基础机制的了速解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但是不论是脑电图还是多导睡眠图(polysomnography,PSG)都只能反映脑表面的电生理变化,无法涉及不同区域的大脑功能,这也限制了我们对睡眠觉醒机制的进一步探究.然而核医学与睡眠医学的结合为这一领域的深入研究开拓了一个崭新的局面.尽管进展很大,但是绝大多数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主要集中在健康者的睡眠与脑功能的关系上,只有个别是针对特殊类型睡眠障碍进行的研究.以下将在描述正常睡眠过程的基础上,回顾核医学(功能神经影像)方法在睡眠与脑功能、原发性失眠和继发性失眠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历不同时间快速眼动(REM)睡眠剥夺对大鼠皮质及海马各区神经元形态结构的影响。方法选择微管相关蛋白(MAP2)和神经丝(NF)作为正常神经元结构的标识物,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 blot技术观察REM睡眠剥夺1、3、5、7 d4个时间点大鼠皮质及海马MAP2和NF表达的时空变化规律。同时运用电镜技术观察睡眠剥夺后神经元超微结构的变化。我们的实验是用改良的多平台睡眠剥夺模型进行REM睡眠剥夺,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和蛋白质电泳以及电镜超微结构分析。结果REM睡眠剥夺后5d大鼠皮质、海马CA1及齿状回神经元结构蛋白MAP2和NF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电镜神经元核仁偏位,胞质中出现少量肿胀的线粒体和内质网;部分神经轴突的髓鞘溶解与浓集。环境对照组、REM睡眠剥夺5d和7d组,皮质中超微结构改变的神经元所占比例分别为1.2%、3.6%和5.8%。结论REM睡眠剥夺能够导致大鼠脑内神经元的超微结构发生异常变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大鼠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脑和肝、肾细胞凋亡和Bax、Bcl-2的蛋白表达变化,探讨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对肝和肾脏的影响。方法参照Longa等的线栓法采用阻断大鼠大脑中动脉后再灌注(MCAO),按随机原则将54只Wistar大鼠分为3个组:正常对照组(n=6)、假手术组(n=6)及缺血再灌注后2h、6h、12h、24h、48h、72h、5d 7个亚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染色技术检测脑和肝、肾Bax、Bcl-2的蛋白表达,并计数计算出平均阳性率(LI),同时检测了肝和肾功能改变。结果(1)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各时相点的肝、肾脏组织均有不同程度的病理损害;(2)Bax、Bcl-2在手术组的大鼠中呈明显的阳性表达,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之间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P<0.001)。结论大鼠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肝、肾功能减退并出现组织细胞凋亡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脊髓运动诱发电位(SCMEP)在脊髓肿瘤手术中监测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硬膜外电极在椎管内直接刺激脊髓记录脊髓运动诱发电位(SCMEP)监测脊髓肿瘤手术,并对17例肿瘤患者的手术监测的记录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SCMEP由于病变部位及性质、刺激电极与记录电极间的距离不同,波幅及潜伏期的差异较大,电极安放后与手术结束时的结果个体对照,相差不显著(P=0.083;P=0.387).7例术中波幅降低超过预警值20%,5例经短暂休息或改变手术方向后,波幅恢复正常.结论SCMEP的波幅变化是提示脊髓损伤的可靠性灵敏指标,对辅助医生进行手术安全操作,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质量,减少术后神经功能障碍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睡眠期间表现为发作性异常的睡眠障碍有多种临床类型,临床上极易与癫癎相混淆,导致误诊和误治。因此充分认识这些发作性睡眠障碍的临床特征至关重要,以下简要介绍睡眠期除癫癎以外的常见发作性睡眠障碍的临床特征与处理。  相似文献   
7.
CD28在多发性硬化患者CD8+淋巴细胞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CD28在多发性硬化(MS)患者CD8+淋巴细胞的表达水平.方法流式细胞仪测定16例复发期MS患者和20例对照组外周血淋巴细胞CD28+、CD8+CD28-和CD8+CD28+的百分率.结果复发期MS患者淋巴细胞CD8+CD28-百分率低于对照组,CD28+和CD8+CD28+的百分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甲基强的松龙治疗对CD28+、CD8+CD28-和CD8+CD28+的百分率无影响.结论参与MS的发病的CD8细胞是CD8+CD28-细胞.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布洛芬软胶囊治疗偏头痛急性发作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随机、双盲、安慰剂交叉对照的多中心临床试验。共入组偏头痛病例120例,实际完成病例数为111例,其中先服布洛芬后服安慰剂组55例;先服安慰剂后服布洛芬组56例。治疗前两组的一般资料、临床评价和实验室指标无显著性差异。结果 布洛芬组和安慰剂组2小时内头痛消失率分别为(48.65±4.74)%和(19.82±3.78)%(P<0.01)。布洛芬组和安慰剂组2小时内头痛缓解率分别为(79.28±3.85)%和(45.05±4.72)%(P<0.01)。结论 布洛芬治疗偏头痛安全性好,可作为治疗偏头痛急性发作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不同时间快速眼动睡眠剥夺(SD)对大鼠皮质、海马及延髓内质网凋亡因子caspase-12的表达影响。方法将80只雄性Wistar大鼠分为SD组(40只)、SD后恢复睡眠组(RS组,20只)、对照组(20只);其中SD组又分为SD1、3、5、7天亚组,RS组又分为RS6、12h亚组;对照组又分为实验环境对照组(TC组)和正常睡眠对照组(CC组)。采用改良多平台SD法、免疫组织化学法、Western blot及RT-PCR检测脑组织中caspase-12表达分布规律及时空变化;TUNEL法检测凋亡细胞分布。结果RT-PCR检测大鼠快速眼动SD1天caspase-12有表达并呈逐渐上升趋势,7天达高峰,RS6、12h及TC组和CC组无caspase-12表达。免疫组织化学及Western blot检测发现,SD1、3天激活的caspase-12表达增加(P<0.05),5、7天及RS组、TC组和CC组无激活的caspase-12表达。上述变化海马区最明显,皮质区次之,延髓区无改变。TUNEL检测SD1、3天凋亡细胞海马区最多(P<0.05),皮质和延髓区次之。结论SD启动了内质网凋亡通路,并随SD的终止而终止。SD可能是造成脑组织损害的机制之一,海马区对SD导致的脑损害最敏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龄脑小血管病患者脑微出血病灶与步态障碍的关系。方法选择80岁以上军队离退休男性脑小血管病患者232例,通过测量定量步态参数及临床步态量表、脑微出血病灶影像学检查和统计学分析,比较脑微出血病灶数目及部位与步长、步速、步宽等步态特征的相关性。结果脑微出血数目与步长(回归系数=-0.02,P=0.03)、步宽(回归系数=0.21,P=0.04)、Tinetti试验(回归系数=-0.19,P=0.00)及起立行走试验(回归系数=0.02,P=0.0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脑叶和深部微出血灶与步长、步宽呈负相关,与Tinetti试验及站立行走试验的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脑微出血作为独立因素和高龄脑小血管病患者的步态障碍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