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预防医学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难治性精神分裂症二次手术治疗经验总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多靶点组合毁损术对部分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病人疗效不佳的原因。方法对17例首次手术后满6个月、总疗效为Ⅲ~Ⅳ级的病人进行二次手术,主要是精确定位杏仁核与内囊前肢毁损灶的位置、适当扩大毁损范围,同时组合双侧隔区背内侧核群的部分毁损。结果二次手术后6个月,17例病人中,显著进步13例、进步3例、无变化1例、恶化0例。结论立体定向多靶点组合毁损术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杏仁核及内囊前肢毁损灶的精确毁损、患者的发病年龄及术后护理有关,组合双侧隔区背内侧核群的部分毁损对特别顽固的精神分裂症病人可能有促进疗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双层手套对乙型肝炎病毒经手术感染的防护效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评价双层手套预防乙型肝炎病毒(HBV)经手术传播的效果。方法在确定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者的HBV传染性、手术中HBV感染阈值和双层手套防护阈值基础上,评价单、双层手套对HBV感染的防护效果。结果HBsAg阳性者的HBV传染性范围为100~109感染剂量(ID)/mL,阴性者为100~104ID/mL。单层手套的防护阈值为105ID/mL;双层手套的防护阈值为106ID/mL,可杜绝23.33%传染源的传染性。结论双层手套只能杜绝部分手术中HBV传染源的传染性;在外科医师普遍接种乙型肝炎疫苗的基础上再使用双层手套防护,才能在理论上完全防止HBV经手术传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手术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51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CT定位立体定向双侧杏仁核、内囊前肢、扣带回等多靶点组合毁损治疗,术中用电阻值和微电极电生理验证靶点,其中17例患者因首次手术后3~6个月疗效不佳而接受二次手术。术后1年由精神科医生对治疗效果进行评定。结果251例患者中,恢复13例、显著进步200例、进步29例、无变化9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CT导向立体定向多靶点组合毁损术安全,是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探讨毒鼠强中毒患者的救治方法及血清心肌酶谱、ALT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 46例患者均给予洗胃、抗惊厥等治疗,并于住院期间检测CK、CK-MB、ALT、AST、LDH,并与41例健康体检者作对照,总结毒鼠强中毒患者的救治方法及心肌酶谱变化的临床意义. LDH、CK、AST、CK-MB、ALT测定全部采用速率法.结果 血清心肌酶谱及ALT在中毒第1 d即明显升高,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经积极救治,在13d或15 d基本恢复正常.结论 毒鼠强除中枢神经损害外,也对其他脏器,特别是心肌和肝脏有明显损害.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自体骨髓有核细胞蛛网膜下腔移植治疗运动神经元病(MND)的疗效,并探讨其机 制。方法 采集322例MND患者的自体骨髓,采用沉淀、离心等方法获得含干细胞的骨髓有核细胞混悬液, 再将其移植入蛛网膜下腔;观察患者运动功能的变化。结果 移植后第5d322例患者644只手单手握力较 移植前增加(1.21±1.93)kg(P<0.001);移植后1~20d内患者运动功能开始改善;第1个月89%患者病情 好转,第2个月6.2%持续好转、75.9%保持稳定,第3个月41.2%保持稳定,第4个月19%保持稳定,第5个 月7.2%保持稳定。结论 (1)自体骨髓有核细胞蛛网膜下腔移植在一定时间内可有效缓解MND的临床症 状,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是通过有核细胞释放的某些神经营养因子实现的。(2)患者自体有核细胞存在于骨髓 不能阻止MND的发生和发展,而移植入脑脊液中却能够治疗MND,提示骨髓产生的某些神经营养因子未能 通过血 脑屏障可能是MND发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