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2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深低温对全脑缺血性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际上把低温划分为轻度低温(33~35℃),中度低温 (28~32℃),深度低温(17~27℃)和超深度低温(2~16℃)。低温已经被大量动物试验和临床实践证实具有脑保护作用,但同时也存在心律失常,凝血功能障碍,免疫抑制等全身多系统副作用,产且温度越低,副作用越明显。日前国内外已经有大量的试验证实深低温对全脑缺血的脑保护作用,它能明显增加脑组织对缺血的耐受性,本文将就深低温对全脑缺血性损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颅脑损伤(TBI)后钠通道α亚单位1.3(Nav1.3)的mRNA和蛋白在海马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对成年SD大鼠实施脑液压伤后,在伤后2h、12h、24h和72h处死,取伤侧海马行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Nav1.3的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通过免疫荧光染色检On,0Nav1.3在海马的表达特点。结果大鼠脑液压伤后Nav1.3的mRNA表达显著上调(P〈0.01),伤后12h其上调达最高水平,而Nay1.3蛋白的表达也在相同时间段出现显著上调(P〈0.01)。免疫荧光染色显示Nav1.3在海马主要表达于神经元细胞。结论TBI可导致Nav1.3的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上调,这可能是TBI后神经元细胞膜上钠通道功能异常及其诱发兴奋性毒性作用的分子学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上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p53和C-erbB-2基因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收集乳腺癌标本98例,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EGFR、p53和C-erbB-2基因蛋白的阳性率.结果 EGFR、p53和C-erbB-2在乳腺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61.22%、46.93%和54.08%.浸润性癌中EGFR和p53阳性率明显高非浸润件癌(P<0.05),淋巴结转移组明显高于无转移组(P<0.05).结论 EGFR,p53和C-erbB-2过表达是乳腺癌预后不良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射频消融(RFA)联合肝动脉介入热灌注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价值。[方法]3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18例)和对照组(18例),联合组采取肝动脉介入热灌注化疗栓塞联合RFA治疗,对照组仅行RFA治疗。治疗后通过影像学进行疗效评价。[结果]联合组和对照组临床治疗有效率分别为72.2%和44.4%(P=0.024)。RFA治疗的主要不良反应为肝区疼痛或上腹部不适,对照组1例患者治疗后4d因上消化道大出血死亡。肝动脉介入热灌注化疗的主要不良反应为发热、恶心呕吐、肝区疼痛等,对症处理后均好转。[结论]肝动脉介入热灌注化疗栓塞联合RFA是原发性肝癌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颅脑创伤(TBI)后NaV1.6的mRNA和蛋白在海马中的表达变化.方法 对成年SD大鼠实施脑液压伤,分别在伤后2、12、24和72 h处死大鼠,取伤侧海马行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NaV1.6的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 大鼠脑液压伤后2 h,NaV1.6 mRNA表达显著上调(P<0.001),伤后12 h达最高水平;NaV1.6蛋白表达显著上调,并持续至伤后72 h(P<0.01).结论 TBI可导致NaV1.6的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上调,这可能是TBI后神经元细胞膜上钠通道功能异常及其诱发兴奋性毒性作用的分子学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对Ⅰ、Ⅱ级外伤性脾破裂患者的手术及非手术治疗的疗效、平均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等指标进行对比性研究,旨在为脾破裂患者选择治疗方式时提供有价值的临床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83例Ⅰ、Ⅱ级外伤性脾破裂患者的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非手术组43例,手术组40例.结果 两组患者经系统治疗均痊愈出院,无死亡病例.非手术组并发症发生率(4.65%)明显低于手术组(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住院时间非手术组为14~25d,平均18d,手术组为16~30d,平均22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选择病例对Ⅰ、Ⅱ级外伤性脾破裂行非手术治疗具有疗效肯定、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T能谱成像在垂体腺瘤质地判断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1年12月-2013年11月收治的36例垂体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所见腺瘤质地分为质地软组、质地中等组和质地韧组;患者术前均行头颅磁共振成像(MRI)增强和计算机化断层显像(CT)能谱成像增强扫描检查,对腺瘤组织和额叶白质的能谱衰减曲线及其斜率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36例垂体腺瘤中,质地软组24例,质地中等组8例,质地韧组4例,腺瘤组织CT能谱衰减曲线斜率分别为0.669±0.066、0.333±0.024和0.145±0.049,腺瘤组织与额叶白质的能谱衰减曲线斜率的比值分别为1.355±0.279、0.674±0.057和0.318±0.005,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术前CT能谱成像检查有助于对垂体腺瘤质地进行判断,衰减曲线腺瘤斜率及其与额叶白质斜率的比值与垂体腺瘤的质地有关。  相似文献   
9.
深低温对全脑缺血大鼠海马即早基因组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出深低温对全脑缺血大鼠海马影响的即早差异表达基因。方法建立大鼠体外循环模型,实验分成两组,常温缺血组(n=3):常温条件下停循环全脑缺血5min;低温缺血组(n=3):深低温条件下停循环全脑缺血5min。采用Affymetrix大鼠全基因组芯片检测两组动物海马基因表达的变化,获取差异表达基因。结果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共有75个,其中39个基因表达有统计学意义(P〈0.01),上调33个,下调42个。结论深低温对全脑缺血大鼠海马即早基因表达有明显影响,这些差异表达基因可能与深低温脑保护作用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在社区建立动态的肝癌和鼻咽癌(简称“两癌”)高危人群队列,并通过定期复查以期早发现、早治疗肿瘤患者,从而提高“两癌”患者的生存率;评估在肝癌、鼻咽癌高发区实施联合筛检方案的可行性。方法在广西某社区对参与体检的自然人群采用“乙肝两对半”和“VCA—IgA抗体”的方法进行初筛。动员符合标准的肝癌、鼻咽癌高危人群参与每半年一次复查,对指定指标异常者做进一步的检测。结果目前建立了1546例肝癌高危人群和649例鼻咽癌高危人群队列,筛检出肝癌患者4例,总检出率为81.00/10万人年,规范化参加筛检的肝癌高危人群检出率为159.49/10万人年,中断检查的检出率为69.59/10万人年;筛检出鼻咽癌患者1例.总检出率为89.30/10万人年。结论按照规范化筛检的高危人群早中期肿瘤的检出率明显高于中断筛检者和普通人群,并随着复检次数的增加肿瘤检出率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