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32篇
神经病学   25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7 毫秒
1.
老年脑梗死溶栓治疗值得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溶栓治疗是当代医学研究的一个热点和重要课题.1995年,美国NINDS临床试验[1]的结果表明,对经过谨慎选择的发病3 h以内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采用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静脉溶栓治疗,不仅可以显著降低卒中患者的死亡及严重残疾的危险性,而且还可以大大改善生存者的生活质量,从而开创了急性缺血性卒中治疗的新纪元.  相似文献   
2.
3.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联合尿激酶溶栓对大鼠大脑中动脉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择SD大鼠48只,采用血栓栓塞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急性脑梗死模型,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尿激酶组、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2只。缺血3h给予阿托伐他汀或生理盐水,缺血4h给予尿激酶或生理盐水治疗。治疗前和缺血24h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缺血24h取脑行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染色检测脑梗死体积。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阿托伐他汀组缺血24h神经功能显著改善[(6.5±4.3)分vs(12.5±4.3)分],脑梗死体积明显降低[(13.8±7.5)%vs(30.5±23.4)%,P<0.05]。与阿托伐他汀组比较,尿激酶组和联合治疗组神经功能改善程度及脑梗死体积降低程度更显著(P<0.05)。与尿激酶组比较,联合治疗组神经功能改善、脑梗死体积减小,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组织有保护作用,阿托伐他汀与尿激酶联合治疗有进一步提高疗效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对卒中复发风险进行预测,是卒中二级预防的关键。Essen评分量表是目前临床上常用评估卒中风险的一种预测工具,其为一种简便易于操作的量表。该量表根据有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对照研究(CAPRIE)缺血事件危险的卒中患者的数据开发。  相似文献   
5.
通心络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通过比较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基质金属蛋白酶- 9(MMP -9)的表达,研究中药制剂通心络对缺血脑组织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24 h对照组、24 h通心络组、5 d对照组、5 d通心络组以及假手术组。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阻塞90 min的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测定MMP- 9的表达。结果通心络治疗后24 h及5 d通心络组缺血侧MMP 9的表达较对照组下降(P< 0 .05)。结论通心络可能通过抑制MMP- 9 的表达起到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桥脑中央髓鞘溶解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报道桥脑中央髓鞘溶解1例。其临床表现为不全闭锁综合征。MRI清晰显示了桥脑基底部的定位损害,而三次CT均阴性。3个月后复查,原桥脑损害基本恢复。结合文献复习可以看出,病灶的定位和称均匀性损害以及缺少显著的的占位效应是本病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计算机辅助对冲技术的主要影响因素及运动纤维传导速度分布的正常值。方法:选择2004-05/2005-03知情同意的健康志愿者29人进行计算机辅助对冲技术检测,测定了正中、尺及腓总神经传导速度分布正常值范围,并对最慢纤维传导速度(慢纤维速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观察了2名健康人不同肢体皮温(变化范围2~4℃)的传导速度分布结果和10名健康人的不同计算机辅助对冲技术刺激强度(最大、最大 15%~50%)传导速度分布的变化。对5名健康人的相同神经采用相同的计算机辅助对冲技术参数和方法分别进行3次重复检测,观察其结果的一致性和可重复性。结果:①室温20~22℃,肢体皮温(31.9±0.89)℃情况下,测得传导速度分布正常值,正中神经最慢速度(慢纤维速度CV10%)(47.31±4.58)m/s、中等速度(中速纤维速度CV50%)(52.17±3.78)m/s、最快速度(快纤维速度CV90%)(56.14±5.13)m/s;尺神经慢纤维速度(48.46±6.0)m/s、中速纤维速度(53.11±5.16)m/s、快纤维速度(57.33±5.04)m/s;腓总神经慢纤维速度(35.58±5.98)m/s、中速纤维速度(41.61±4.76)m/s、快纤维速度(46.04±3.50)m/s。②回归分析显示:身高、皮温和年龄与慢纤维速度呈负相关,身高是慢纤维速度最显著的影响因素(P=0.013)。③肢体皮温下降2℃时的传导速度分布结果与标准皮温比较无明显变化,下降4℃的传导速度分布数值明显降低,快纤维速度降低7~10m/s,慢纤维速度降低3~9m/s。④最大刺激强度和超强刺激(最大刺激量 15%~50%)的传导速度分布结果比较显示<50m/s的纤维分布明显减少,而快纤维速度无明显差别;超强刺激强度变化对传导速度分布结果无明显影响(P=0.999)。⑤计算机辅助对冲技术重复实验传导速度分布结果显示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正中=0.649,P腓总=0.984)。结论:计算机辅助对冲技术对研究不同传导速度的运动神经纤维具有重复性好、无创和敏感性高的特点,能更全面评价运动神经传导特性。因此计算机辅助对冲技术可能在周围神经病变的早期诊断,尤其是发现亚临床病变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应重视急性缺血性卒中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前,发病后3h行的静脉内溶栓治疗疗效仍然是明显的,并获准应用于临床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标准溶栓治疗方法。然而,静脉内溶栓治疗对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M1段等大血管闭塞的再通率很低,疗效欠佳;而动脉内溶栓治疗较静脉内溶栓虽有较高的再通率,但其优点却被时间耽误所抵消。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兼有静脉内溶栓治疗的快速和动脉内溶栓治疗的高再通率,似乎是解决血管闭塞问题的一种好方法。  相似文献   
9.
第六届世界卒中大会于2008年9月24~27日在奥地利的维也纳召开。来自全球3000多位专家出席了大会。大会共收到学术论文1400余篇,进行了25项专题讨论,包括颅内动脉粥样硬化,脑卒中基因,神经保护治疗的新途径,脑损伤修复和康复,糖尿病、高血压与脑卒中,脑卒中与免疫,脑卒中与认知功能障碍,脑卒中服务和院前治疗,卒中单元,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内科治疗和介入治疗,溶栓治疗进展,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发展中国家的急性脑卒中治疗,神经影像学的未来,临床试验设计的有关热点问题,心脑对话等内容。  相似文献   
10.
脑卒中早期应用小剂量帕罗西汀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早期服用小剂量帕罗西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新发脑卒中6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发病1周后均予帕罗西汀5mg,每日一次口服,持续服用6个月;对照组于发生焦虑抑郁后方予相应治疗,观察比较两组卒中后焦虑/抑郁发生率及神经功能康复得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发生焦虑/抑郁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且在神经功能恢复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上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卒中后早期服用小剂量帕罗西汀可以有效减少卒中后焦虑/抑郁的发生,从而更好地提高神经功能的康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