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6篇
综合类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目的 研究阿托伐他汀钙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和脑梗死复发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7-03~2009-10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6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32例,常规治疗;阿托伐他汀钙组33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钙.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14 d、30 d、60 d、180 d、360 d等时间段采集静脉血,测定血清CRP浓度,统计2组病人1年内脑梗死复发的例数.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及阿托伐他汀钙组血清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阿托伐他汀钙组血清CRP水平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并把血清CRP水平维持在较低位置,降低了脑梗死的复发率,差异具统计学意义.结论 阿托伐他汀钙可明显降低缺血性卒中患者的血清CRP水平,并具有抗炎作用,能将CRP水平维持在较低的位置,降低了脑梗死复发率.  相似文献   
2.
注射用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 观察注射用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我院神经内科2007-08~ 2008-08符合诊断标准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2组即尤瑞克林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均给予抗血小板聚集及一般营养脑神经细胞药物常规治疗,治疗组另外加用尤瑞克林治疗(注射用尤瑞克林0.15PNA,静滴,1次/d,连用14d),观察2组治疗前、治疗后第7天和第15天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并进行卒中量表(NIHSS)评分,以及3个月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ADL).结果 治疗后尤瑞克林组以及对照组NIHS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改善(P<0.05或P<0.01);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NIHSS评分、ADL评分及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尤瑞克林可有效促进脑梗死所致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的恢复,改善病人的预后,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且安全、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重症脑出血(ICP)合并颅内压升高的病例特点及其与脑出血结果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持续纳入自发性脑出血行ICP监护的患者,自护理记录收集每小时的ICP值。多元回归分析检测与颅内压升高有关的危险因素。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检测颅内高压与发病12个月后的mRS相关性。结果纳入186例患者,47例(25%)进行了ICP监护,其中30例(70%;95%CI 47%~80%)合并ICP20 mmHg。年纪更大(OR每10a0.6,95%CI 0.25~0.85)、幕下出血(OR0.1,95%CI 0~0.7)的患者往往更少出现颅内压升高。颅内高压定义为ICP25 mmHg时,高龄(OR每10a0.6,95%CI0.25~0.85)及幕下出血(OR0.1,95%CI 0~0.75)均显示预测颅内高压差异有统计意义。颅内高压与随访12个月mRS评分无显著相关(OR0.8,95%CI 0.3~2.5)。把颅内高压定义为ICP25mmHg、ICP升高数或ICP升高曲线下面积进行敏感性分析时,结果仍旧同上。3例颅内高压患者(16%)ICH 12个月后显示可恢复至功能独立(mRS 0~2)。结论 ICH颅内高压较常见,特别是年纪较轻及幕上出血患者。在对合并高颅内压的患者给予积极治疗后,显示高颅内压不一定与长期预后相关,提示高颅内压并非一定是预后差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黛力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对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谭泽梁  蓝崧 《当代医学》2009,15(19):93-94
目的探讨黛力新对中风后抑郁(PsD)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促进作用。方法将80例中风患者随机分为黛力新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第4,6,8周分别用改良爱丁堡一斯堪的那维亚卒中量表(MESSS)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HAMD评分和MESSS评分的减分率均较高(P均〈0.001)。结论抗抑郁治疗对中风后抑郁患者的神经康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立体定向仪指引下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茂名市人民医院2017-01-2018-09收治的10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立体定向仪指引下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组(观察组)及经颞硬通道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组(对照组),每组50例。对比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生活质量情况,对比血肿清除情况、疗效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2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在经治疗后的3个月均显著降低(P0.05),ADL评分治疗后均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行立体定向仪指引下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治愈率相对较高,疗效较好,术后并发症少,操作便捷简单,是一种实用性较高的微创手术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6.
谭泽梁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2):3011-3011
<正>1临床资料患者,男,19岁,因为"反复头痛、右眼睑下垂6a,再发一周"于2007年10月8日入住本科,患者于6年前开始无明显诱因情况下出现头痛,以左侧为主,伴有左眼睑下垂、复视,发作时候首先以左侧头痛明显,呈搏动性痛,并伴有恶心、呕  相似文献   
7.
目的由于脑出血患者较缺乏颅内压(ICP)系统的研究,目前推荐的脑出血ICP管理主要来自于TBI治疗的经验,尚缺乏直接证据。本研究旨在探讨ICP与脑出血结果的相关性,并分析临界值ICP20mmHg(依据TBI资料)是否适用于脑出血。方法前瞻性持续纳入在2010-01-01-2015-06-31入住神经科的昏迷脑出血且均进行了ICP监控的患者。发病3个月转归采用mRS评分。多变量逻辑回归分析探讨ICP与预后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最后纳入98例患者分析。ICP均值(OR1.2,CI 1.08~1.45,P=0.003),ICP最大值(OR1.06,1.01~1.1,P=0.015),ICP方差(OR 1.3,1.03~1.73,P=0.03),以及ICP值20mmHg的相对频率(OR1.1,1.02~1.15,P=0.008)都与随访3个月时病死率显著相关。ICP值20mmHg的相对频率(OR1.1,1.02~1.15,P=0.008)也与随访3个月时病死率显著相关。结论 ICP可变性及ICP值20 mmHg的频率与脑出血后病死率和不良结局呈独立相关。将来应开展前瞻性研究进一步确定我们的结论,同时验证ICP的参考阈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急性脑卒中患者合并各种糖代谢异常的发病率、预后情况.方法 将发病72 h内非确诊糖尿病的急性脑卒中患者常规开展简化OGTT试验,设立相应的观察组与对照组,用NIHSS(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评估急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统计1a内脑卒中复发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急性脑卒中患者中,各种糖代谢异常占65.6%.正常血糖的急性脑卒中患者在急性期和随访期的NIHSS评分较同期糖代谢异常而获得积极治疗患者的评分低3%~5.5%,对比同期的糖代谢异常而未获得合理干预措施的患者,分值降低12.5%~22.3%,复发率下降40%~50%.结论 急性脑卒中患者中存在普遍的糖代谢异常,简化OGTT试验可进行有效筛查,对改善急性脑卒中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筛查脑卒中高危因素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成立筛查管理小组,在社区和乡镇开展工作,以糖尿病、高血压史、吸烟、肥胖等危险因素作筛查内容,确定高危人群,并进行针对性干预。对比干预前和干预12个月后脑卒中高危人群糖化血红蛋白(HbAlc)、收缩压、低密度脂蛋白(LDL-C)和体质指数(BMI)的变化。结果社区共筛查3301人次,筛出脑卒中高危人群832例;乡镇共8770人次,筛出高危人群788例。脑卒中高危人群干预前HbAlc、收缩压、LDL-C和BMI分别为(7.89±0.66)%、(152.01±8.01)mmHg、(4.83±0.67)nmol·L-1和(29.43±1.21)kg·m-2,干预12个月后HbAlc、收缩压、LDL-C和BMI均较干预前明显下降[分别为(6.97±0.50)%、(139.02±7.01)mmHg、(3.38±0.42)nmol·L-1)和(26.55±1.69)kg·m-2](均P<0.01)。结论筛查并专项管理脑卒中高危人群,可改善预后。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