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38篇
神经病学   89篇
综合类   50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3篇
  2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9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对25例B超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增厚患者(增厚组)和25例同期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ApoE基因多态性进行分析。结果:IMT增厚组ε3等位基因频率较对照组降低(P<0.05),ε4等位基因频率较对照组升高(P<0.01)。IMT增厚组的ε3/ε4基因型频率显著要高于对照组。对以上两组再按ApoE基因型分别分为3组:ApoE2(ε2/2 ε2/3),ApoE3(ε3/3)和ApoE4(ε3/4 ε4/4)。结果显示颈动脉IMT在不同基因型间差异显著,ApoE4组显著增加,颈动脉多发斑块率在此组也显著增加。结论:ApoE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有相关性,ε4基因是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2.
托吡酯单药治疗155例癫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我们应用托吡酯 (TMP)对 15 5例癫疒间 患者进行单药治疗 ,取得较好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本组为 2 0 0 2年 2月~ 2 0 0 3年 2月本院门诊患者 ,其中男 91例 ,女 6 4例 ;年龄 1~ 6 0岁 ,平均 2 8岁 ,其中 1~ 14岁 86例 ,15~ 6 0岁 6 9例 ;病程 1个月~ 12年 ,平均 6 5 .4个月。根据国际抗癫疒间 联盟制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其中全面性发作76例 ,复杂部分性发作 4 7例 ,单纯部分性发作 32例。脑电图(EEG)检查 ,有疒间 样放电 90例 ,阵发性慢波或广泛性慢波 2 8例 ,37例无明显异常。1.2 方法1.2 .1 给药方…  相似文献   
3.
CYP2A6基因多态性对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细胞色素P4502A6(CYP2A6)基因多态性对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的影响。方法选择单药服用丙戊酸钠的癫患者98例,应用巢式PCR(nested-primerpolymerasechainreaction)方法分析其CYP2A6基因型,分析等位基因CYP2A6*1及CYP2A6*4;同时应用荧光偏振免疫法(FPIA)测定患者丙戊酸钠的血药浓度。结果98例患者中CYP2A6基因型为*1/*1者73例(74·5%),*1/*4者24例(24·5%),*4/*4者1例(1·0%),根据基因型分为A组(CYP2A6*1/*1)和B组(CYP2A6*1/*4或CYP2A6*4/*4)。B组患者丙戊酸钠的标准血药浓度平均值(4·1393±0·2793)较A组(3·3486±0·3919)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YP2A6基因多态性影响丙戊酸钠的血药浓度,含有CYP2A6*4等位基因的患者应用丙戊酸钠应较常规降低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难治性癫患者外周血中多药耐药1(MDR1)基因的表达以及抗癫药物和性发作在难治性癫多药耐药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半定量检测120例研究对象外周血中MDR1基因mRNA的表达。根据析因设计分性发作和抗癫药物两个因素,共分为A组(难治性癫组)、B组(癫治疗有效组)、C组(性发作未用药组)和D组(健康正常对照组),各30例。结果4组的外周血中MDR1基因的表达水平明显不同(F=4.456,P=0.005),其中性发作引起MDR1mRNA的表达明显增高(F=10.005,P=0.002),抗癫药物的作用则不明显(F=0.919,P=0.340),抗癫药物与性发作两者之间没有交互作用(F=2.445,P=0.121)。结论难治性癫患者外周血中MDR1基因mRNA的表达上调是性发作而非使用抗癫药物的结果,外周血中MDR1基因mRNA表达水平的监测可以作为评价癫耐药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5.
6.
以往认为感染在儿童及青少年是缺血性中风 (ICVD)的危险因素。 90年代Grau[1~ 4 ] 等报道显示近期感染是任何年龄段ICVD的危险因素 ,包括成年人以及 5 0岁以上的老年人 ,近期感染仍是独立的危险因素。感染 ,尤其一周内的 ,以呼吸道细菌或病毒感染最常见。其他一些研究也得出相同的结论[5~ 9] 。本文旨在研究先前感染包括常见的病毒、肺炎支原体、细菌 ,主要是呼吸道感染在 5 0岁以上老年人是否是ICVD可能的危险因素。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的选择 本组病例资料来源于 1999年 1— 4月我院收治的住院或门诊患者。1.1.…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布洛芬软胶囊治疗偏头痛急性发作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随机、双盲、安慰剂交叉对照的多中心临床试验。共入组偏头痛病例120例,实际完成病例数为111例,其中先服布洛芬后服安慰剂组55例;先服安慰剂后服布洛芬组56例。治疗前两组的一般资料、临床评价和实验室指标无显著性差异。结果 布洛芬组和安慰剂组2小时内头痛消失率分别为(48.65±4.74)%和(19.82±3.78)%(P<0.01)。布洛芬组和安慰剂组2小时内头痛缓解率分别为(79.28±3.85)%和(45.05±4.72)%(P<0.01)。结论 布洛芬治疗偏头痛安全性好,可作为治疗偏头痛急性发作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8.
尼莫地平对戊四氮致癫痫大鼠的抗氧化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对实验性癫痫鼠的抗氧化作用.方法 5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各10只.正常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癫痫组:腹腔注射戊四氮(PTZ)50 mg/kg, 诱发癫痫后30 min处死;尼莫地平0.1、0.3、0.5 mg/kg 组:腹腔注射PTZ 50 mg/kg前15 min分别注射尼莫地平注射液0.1、0.3、0.5 mg/kg, 每隔24 h重复1次,连续3 d后处死.观察各组大鼠癫痫样发作的潜伏期、持续时间、发作形式,并测定各组大鼠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光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结果尼莫地平预处理各组大鼠癫痫发作类型以轻型发作为主,发作潜伏期明显延长,持续时间短; SOD活性较癫痫组明显增高,MDA、GSH-PX活性明显下降,差异均有显著性(F=10.720~35.831,P〈0.01).结论尼莫地平可通过抗氧化机制来发挥抗癫痫作用.  相似文献   
9.
张伟  谭兰  江三多 《齐鲁医学杂志》2006,21(4):293-295,297
目的探讨老年性痴呆(AD)病人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与淀粉样β蛋白前体16—17外显子(App16-17)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25例AD病人及25例健康老年人的apoE基因型,同时应用相对定量的竞争RNA扩增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上述病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App16—17表达量。结果AD组病人apoE ε4等位基因频率较对照组升高(x^2=8.67,P〈0.01),apoE ε4等位基因携带者App16-17表达量较ε2、ε3等位基因携带者高,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apoEε4基因为老年性痴呆的危险因子,apoEε4等位基因对AD病人的App16-17表达量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中医杂志》2006年第5期专题笔谈一栏“仙鹤草治疗盗汗”一文,读后深有同感。笔者在临床实践中,每遇盗汗者,在辨证用药的同时,或在治疗盗汗罔效时,往往配合仙鹤草30—60g,效果甚佳。但仙鹤草用量必须在30g以上,最大剂量可用到90g,药量恰当,疗效显著,否则病重药轻,不能中病。盗汗一证,多见于某些慢性消耗性疾病中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