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8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6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8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背景松果体区乳头状肿瘤是世界卫生组织于2007年新定义和描述的一种少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神经上皮组织肿瘤,可能起源于下连合器的特殊室管膜细胞。组织学以胞质宽大、胞界清楚的柱状上皮样肿瘤细胞排列成乳头状或实体片状结构为特点。因缺乏特征性临床和影像学表现,术前明确诊断困难且极易误诊。本文报告1例典型的松果体区乳头状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以期提高对该病的鉴别诊断能力。方法与结果男性患者,57岁,头痛6个月、加重1个月入院。MRI显示幕上中线松果体区和第三脑室界限清楚的占位性病变,呈高信号,增强后病灶均匀强化。术中可见病灶位于松果体区,突入第三脑室,无囊性变,无包膜,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手术全切除。肿瘤组织由乳头状结构和实体片状区域构成,乳头状结构含明显的纤维血管轴心,周围包绕数层柱状上皮样肿瘤细胞,大小形态较一致,均富嗜酸性胞质,界限清楚;实体片状区域细胞排列较密集,可见围血管"假菊形团"和室管膜"菊形团"结构,肿瘤细胞浸润周围脑实质。肿瘤细胞广谱细胞角蛋白和S-100蛋白呈弥漫强阳性,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和上皮膜抗原呈阴性。术后未予药物化疗和放射治疗,随访1年,肿瘤未复发。结论松果体区乳头状肿瘤是中枢神经系统鲜见病变,由于缺乏特征性影像学表现,以及组织学形态与其他乳头状肿瘤相似,术前难以明确诊断且在鉴别诊断时有一定困难。临床应提高对松果体区乳头状肿瘤的警惕性,并注意与其他具有相似组织学构象的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或转移性肿瘤相鉴别。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1例两处癌灶p53蛋白表选完全不同的食管多源癌手术切缘残留癌及其原癌灶可能的发生机制、术中送冰冻切片防止残留癌发生及术后食管癌切缘做p53检测的必要性。方法:对1例食管癌手术切缘残留癌和原肿瘤组织对比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经免疫组化方法研究其p53、mdm2和HPV的表达水平并进行相关内容的文献复习。结果:原肿瘤为浸润型食管鳞状细胞癌,切缘组织见粘膜下癌;切缘处癌细胞显示p53阳性,原肿瘤组织p53阴性,两者mdm2和HPV均为阴性,结论:p53基因突变参与了本例食管切缘残留癌的发生,原癌灶的发病机制与切缘癌不同;通过术中送冰冻切片方法防止切缘残留癌应视为常规;术后对手术切缘进行p53常规检测有助于发现癌变早期病灶。  相似文献   
3.
肾肉瘤样癌伴横纹肌样分化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彬  蒋光愉  钟雪云 《诊断病理学杂志》2005,12(5):396-396,i0011
患者女性,48岁.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疼痛1个月入院.B超、CT及MRI提示右肾肾门层面下方皮质部位见一大小4 cm×2 cm肿物,侵入右肾包膜,脾见多个大小不等的实性病变.遂行手术治疗,术中右肾中部见直径4 cm大小肿物;腹腔内大网膜可触及多个肿物,直径2~5 cm;右肝及左肝也可触及多个结节;脾充满结节,切除右肾、脾及部分大网膜送病检.临床诊断:后腹膜肿物(右肾占位病变).  相似文献   
4.
蒋光愉 《实用医学杂志》1997,13(10):646-647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LSAB法检测44例正常结肠粘膜,19例腺瘤性息肉和57例结直肠癌组织中APC基因蛋 物P300APC的表达,结果,三者的阳性率分别为95.45%、94.73%、71.93%。差异有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有色金属锡粉尘导致实验动物肺损伤是否具有锡尘肺的特异性病变,为诊断锡尘肺提供佐证.方法 选择SPF级成年SD大鼠40只,进行锡粉尘染尘动物实验,每组10只,随机分为锡粗炼车间粉尘组、锡精炼车间粉尘组、标准石英粉尘阳性对照组(用93%的标准石英粉尘染尘)和生理盐水阴性对照组,随后动态观察大鼠肺的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 实验动物在染锡粉尘后第30天眼观可见两肺的表面和切面有散在的灰白色针尖大小斑点,光学显微镜下见在细小支气管周围散在分布的局灶性肉芽肿性炎,较多粉尘颗粒沉着;第90天肉芽肿性炎加重,并见明显的成纤维细胞增生和胶原纤维形成,VG染色阳性;基本达到锡尘肺早期特异性病变的诊断标准.结论 证实有色金属锡粉尘可以导致大鼠实验染尘后发生特异性肺损伤,即肺组织出现的肉芽肿病变,达到锡尘肺早期特异性病变的病理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6.
食管癌转移至指,趾骨,尤其是单发转移至远端指,趾骨十分罕见,近20年来国内报道不超过5例,最近笔者遇到1例,有完整的影像学和病理学资料,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三阴型和非三阴型乳腺癌中叉头框蛋白A1(FOXA1)、BRCA1蛋白、P53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情况和预后意义。方法: 收集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乳腺癌的标本113例,根据免疫组化检测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和HER-2的表达情况分为三阴型(A组)、luminal型(B组)及HER-2过表达型(C组)乳腺癌。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3组样本FOXA1、BRCA1、P53和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 FOXA1总的阳性表达率为63.7%(72/113),A组阳性表达率为45.2%(19/42),B组为88.0%(44/50),C组为42.9%(9/21),FOXA1在3组中的表达存在显著差异(P<0.01);BRCA1总的阳性表达率为47.8%(54/113),A组阳性表达率为66.7%(28/42),B组为44.0%(22/50),C组为19.0%(4/21),BRCA1在3组中的表达存在显著差异(P<0.01);FOXA1阳性表达率在Ⅰ~Ⅱ期临床分期和组织学1~2级中高于阴性表达组(P<0.05),FOXA1阳性表达率与P53、VEGF表达和复发率呈负相关(P<0.05);BRCA1阳性表达率在Ⅲ期临床分期和组织学3级中高于阴性表达组(P<0.05),BRCA1阳性表达率与P53、 VEGF表达和复发率呈正相关(P<0.05)。结论: FOXA1和BRCA1在乳腺癌中表达存在差异。BRCA1可作为三阴型乳腺癌预后不良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MR弛豫技术与双能X线吸收法评价大鼠骨质疏松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MR弛豫技术及参数与双能X线吸收法(DXA)对诊断大鼠骨质疏松模型的优劣.方法 雌性3月龄大鼠30只,按完全随机化方法分为对照组和去势骨质疏松造模组(每组15只).30只大鼠造模前及造模12周后分别行DXA测量,测量参数包括全身骨量(BMC)、全身骨密度(BMD)、左侧股骨骨密度(Hbmdl);造模成型后,在MR 1.5 T成像系统下完成:(1)多回波快速梯度脉冲序列,分别以不同回波间隔测量T_2~*;(2)多回波快速SE序列测量T_2图(T_2map);(3)SE序列测量T_1map;(4)用两样本t检验分析对照组和实验组间各指标参数的差别,用Fisher检验筛选对骨质疏松作用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最后分别提取2组大鼠的股骨做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 (1)病理组织学证实骨质疏松组造模成型;(2)成模后对照组、骨质疏松组间DXA的参数(BMC、BMD、Hbmdl)经Fisher检验,筛选出BMD为判别指标,其判别正确率为86.7%;(3)对照组和骨质疏松组之间所测得的2组MR弛豫数据值[T_2~* 1000、横向弛豫率(R_2~*)1000、T_2~* 500、R_2~* 500、T_2~* 400、R_2~* 400、T_2 ~* 300、R_2~* 300、T_2~* 200、R_2~* 200、T_2~* 100、R_2~* 100、T_2map、R_2map、T_1map]作两样本t检验,t值分别为6.20、4.79、5.18、5.22、5.59、4.37、6.14、5.12、5.09、4.99、5.57、4.84、4.07、2.98、6.75,除R_2map P=0.07以外,其余P值均<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对A、B 2组MR弛豫和双能DXA的17个参数(T_2~* 1000,T_2~* 500,T_2 ~* 400,T_2~* 300,T_2~* 200,T_2~* 100,T_2map,R_2~* 1000,R_2~* 500,R_2~* 400,R_2~* 300,R_2~* 200,R_2~* 100,T_1map,BMC,BMD,Hbmdl)经Fisher检验,17个参数中T_2map和T_1map 2个指标对骨质疏松的表达较佳,其判别正确率为100%.结论 MR的T_2map是骨质疏松的较佳判别指标,在MR弛豫技术的运用中,磁场的稳定性是重要的;而MR弛豫技术与DXA结合可更精确地诊断骨质疏松的程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其组织抑制物-1(TIMP-1)在皮肤鳞状细胞癌(SCC)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SP法检测MMP-9和TIMP-1蛋白在65例皮肤SCC(Bowen病17例,SCC48例)和5例正常表皮石蜡切片的表达,采用图像分析技术对免疫组化结果进行定量分析。结果MMP-9和TIMP-1蛋白均弥漫表达于皮肤SCC,分布于SCC癌巢及癌巢周围间质细胞,而在正常人皮肤仅见MMP-9和TIMP-1的弱阳性表达。SCC组MMP-9蛋白的表达水平及MMP-9/TIMP1比值高于Bowen病组(t值分别为2.33、2.36,P<0.05),SCC中淋巴结转移组MMP-9/TIMP1的比值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t=2.46,P<0.05)。结论MMP-9、TIMP-1蛋白的表达与SCC的侵袭性有关,MMP-9/TIMP1比值升高(MMP-TIMP失衡)预示了SCC肿瘤细胞较高的侵袭转移潜能。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31岁.因反复咳嗽1个月,咯血10 d入院.体检:右肺呼吸音减弱.实验室检查:癌抗原(CA)19-9升高为117.70 kU/L(正常值<37 kU/L),2次痰涂片未找到抗酸杆菌,结核抗体阴性.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见右下肺后、外侧底段开口堵塞,内见息肉样新生物,组织脆,触之易出血.取出2粒组织病理检查,镜下见炎症细胞浸润,未见癌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