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国人脑池显微解剖的研究,以指导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和进一步理解影像学解剖的重要临床意义和应用价值。方法对15具经福尔马林固定的国人成年头颅标本的颅内各个脑池进行显微解剖研究,测量和描述各脑池的位置、大小、形态及结构。结果颅内重要的脑池有(1)嗅池:长度为(32.68±2.97)mm,宽度为(7.18±1.82)mm,深度为(7.20±1.27)mm;(2)视交叉池:侧壁长度为(14.88±3.07)mm,上表面前壁长(14.20±1.47)mm,后壁长(10.37±1.59)mm;(3)颈内动脉池:长度为(15.06±3.07)mm,宽度为(12.01±1.32)mm;(4)终板池:底边左侧长度为(8.99±1.15)mm,右侧长度为(21.00±1.09)mm,最大宽径为(16.42±2.58)mm;(5)脚间池:最大深度为(19.47±2.28)mm,池顶宽度为(11.35±2.85)mm;(6)脚池:为三角形,三边长度分别为(10.48±2.56)mm,(9.64±1.78)mm,(3.58±0.25)mm;(7)外侧裂池:上部长度为(18.63±2.02)mm,基底部长度为(38.08±3.22)mm,宽度为(5.65±0.92)mm,深度为(7.02±2.28)mm;(8)胼胝体池:平均最大宽径为(3.44±0.40)mm;(9)四叠体池:最大长径为(19.37±3.38)mm,最大宽径为(15.24±2.37)mm,最大前后径为(3.65±0.57)mm;(10)环池:为环形,最大宽度为(3.16±0.37)mm;(11)小脑延髓池:最大长度为(18.77±1.77)mm,最大宽度为(32.4  相似文献   
2.
神经肽Y(neuropeptideY,NPY)是Tatemoto等于1982年首先从猪脑组织中提取出的一种含36个氨基酸的多肽,广泛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及周围许多器官。其生理功能复杂,可能与下丘脑-垂体-靶腺轴激素分泌调节、垂体腺瘤发生、平滑肌舒缩、血压、心率、呼吸调节和饮食行为等有关。本文就NPY及其在垂体腺瘤病理生理状态下对垂体激素分泌调节方面进行综述。1NPY结构及其在神经系统内的表达神经肽Y即神经肽酪氨酸,是由36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其中有5个酪氨酸残基共存的多肽。在人类及许多动物中枢及周围神经系统内均发现有高水平的NPY表达。它可作为一种神经递质或神经调质。它的作用可被特殊的Y1、Y2、Y3、Y4、Y5、Y6受体所介导[1]。大量动物实验发现下丘脑和正中隆起含有丰富的神经肽Y神经元,许多学者认为调节垂体NPY分泌的位点在于正中隆起的轴突,外层神经末梢可能释放NPY进入门脉血流正中隆起的内层轴突持续进入神经垂体及腺垂体。另有学者发现在正常人垂体前叶也发现NPYmRNA及NPY免疫反应活性物质,不过其含量非常低。因此认为NPY对于垂体激素的分泌调节很可能是通过内、旁分泌直接作用于垂体各轴垂体细胞或与下丘脑释...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一侧入路显露并夹闭两侧眼动脉瘤的可行性并提供相应的解剖学参数,以指导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方法 通过对15例均经福尔马林固定的国人成年尸头标本翼点开颅,采用显微解剖技术,显露和观察对侧眼动脉(OA)起始部及其毗邻关系。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外科1997年~2002年期间经治的9例双侧眼动脉瘤资料。结果 对侧OA起始部显露成功率为63.3%(19/30),在视交叉前间隙,经过对侧视神经下方探查该部位是较理想的途径,切开对侧镰状硬膜韧带,对于显露对侧OA起始部,避免损伤视神经至关重要;回顾分析的9例双侧眼动脉瘤,经一侧翼点入路并夹闭两侧眼动脉瘤5例。结论 严格选择的双侧眼动脉瘤病人,经一侧入路显露并夹闭两侧眼动脉瘤是可行、安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颅内后循环动脉瘤的手术治疗方式和临床效果。方法2005年7月-2013年7月对48例椎基底动脉瘤患者采用外科治疗,其中34例施行显微外科手术(动脉瘤夹闭26例,切除5例,包裹1例,孤立2例),14例行血管内治疗。结果根据格拉斯哥预后(GOS)计分将本组治疗结果分为好(4-5分)、差(2-3分)及死亡(1分)。48例中好36例,差3例,死亡9例。结论根据术前分级,颅内动脉瘤的部位、大小、形态、指向、瘤颈宽度,以及医院的设备条件,选择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方能取得较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垂体腺瘤患者血浆神经肽Y与生长激素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 收集82例垂体腺瘤患者空腹静脉血3ml,进行血浆神经肽Y放射免疫测定分析,并与生长激素水平进行相关分析。初步探讨神经肽Y与生长激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促性腺激素细胞腺瘤患者中血浆神经肽Y与生长激素呈负相关。而在其他组别中神经肽Y与生长激素均无相关。结论 神经肽Y参与了垂体腺瘤病理生理状态中下丘脑-垂体轴生长激素的调节,可能与垂体腺瘤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6.
一侧入路显露对侧后交通动脉瘤的显微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一侧入路显露并夹闭对侧后交通动脉瘤的可行性。方法 对15具国人成年尸头标本经甲醛固定,采用显微解剖技术,经一侧入路显露和观察对侧后交通动脉起始部及其毗邻关系,以探求最佳显露途径,并回顾性分析1997年-2002年收治的9例包含后交通动脉瘤在内的双侧颅内多发动脉瘤患的治疗结果。结果 在15具尸头的30支后交通动脉中,对侧后交通动脉起始部成功显露15支(50%),后交通动脉起源于颈内动脉后外侧壁16支(53.3%),后壁6支(20.0%),后内侧壁8支(26.7%)。后交通动脉起点至颈内动脉穿出硬脑膜的距离为(8.74∽2.57)mm,后交通动脉主干直径为(1.67∽0.39)mm,通常在视交叉前间隙内,轻轻向外牵拉对侧视神经,即可显露后交通动脉起始点内侧面。1具标本须经过视交叉上外侧,在对侧视神经-颈内动脉间隙内,轻轻向外牵拉颈内动脉才能显露对侧后交通动脉及其起始部。在视交叉前间隙,经过对侧视神经下方探查该部位是较理想的途径,切开对侧硬脑膜镰状韧带,避免损伤视神经至关重要。9例经手术夹闭的双侧颅内多发动脉瘤患,经一侧翼点入路显露并夹闭对侧后交通动脉瘤3例。结论 严格选择的双侧颅内多发动脉瘤患,经一侧入路显露并夹闭对侧后交通动脉瘤是可行、安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8,自引:3,他引:38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手术后颅内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我科1996~2003年5 405例神经外科手术(其中并发颅内感染172例),应用成组资料的非条件概率Logistic回归模型对影响感染率的各项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组病例5 405例,经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感染率与手术持续时间、脑脊液漏、脑室外引流、放置外引流管、后颅凹入路、合并糖尿病、开放性颅脑损伤有关,而与性别、年龄、手术季节、术前、术后长期使用抗生素等无关。结论神经外科术中及术后应尽量缩短手术时间,严密缝合防止脑脊液漏,严格掌握脑室外引流时间,尽可能减少各种引流管的放置等,是可以减少颅内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总结经鼻蝶入路垂体腺瘤手术颈内动脉(ICA)破裂后的发生原因、紧急处理措施和后续救治等方面的经验与教训,并探索在神经内镜及介入导管下球囊临时阻断ICA联合修补颈内动脉破裂的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6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8例经鼻蝶入路垂体腺瘤术中ICA破裂的病情和治疗,均为侵袭性垂体腺瘤。ICA破裂后给予明胶海绵及无菌棉片填压。然后行头颅CT及DSA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情况选择治疗方法。结果术后3例复查头颅CT示颅内严重出血,未行进一步治疗而死亡。余5例均行头颅CT及DSA检查,显示颅内海绵窦段ICA破裂,给予球囊栓塞患侧颈内动脉4例,其中2例最终痊愈,1例后期出现脑积水,大脑半球缺血等致植物状态生存,1例死亡。最后1例在不能球囊栓塞及覆膜支架治疗的情况下,在神经内镜联合介入导管下球囊临时阻断ICA,取出鼻腔填塞异物,并修补ICA破裂口,最后痊愈出院。出院的4例均随访,2例痊愈患者随访至术后24个月,未见肿瘤复发及脑缺血等异常;植物状态生存患者随访至术后36个月,仍未见改善;最后1例患者术后6个月随访,一般状况良好,视力较术前略改善,但仍有肿瘤残余,建议进一步行假性动脉瘤栓塞及肿瘤切除。结论熟悉解剖及术中规范操作是预防ICA破裂的关键因素。术中ICA破裂后在内镜下及介入球囊临时阻断ICA联合修补ICA破口,可作为一项为患者提供后续治疗缓冲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以截瘫为临床表现的破裂前交通动脉瘤的发病原因,总结诊断要点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5年3月山西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6例以截瘫为临床表现的破裂前交通动脉瘤患者的CT、MR、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资料及出现截瘫的原因,根据原因进行动脉瘤栓塞及抗血管痉挛治疗.结果 6例破裂前交通动脉瘤患者除头痛及颈部不适症状外,5例伴有双下肢截瘫,1例为四肢瘫,经动脉瘤血管内栓塞及抗血管痉挛对症治疗,截瘫肢体肌力由发病时的0-Ⅰ级恢复至Ⅳ-Ⅴ级,基本可正常生活,其中2例肌力恢复所需时间较短,约2周,余4例患者3个月内恢复.术后半年及1年随访患者肢体肌力完全恢复.结论 以截瘫为临床表现的破裂前交通动脉瘤,其发病原因倾向于动脉瘤破裂出血致大脑初级运动区及辅助运动前区供血不足,出现截瘫甚至四肢瘫.采用介入栓塞动脉瘤防止动脉瘤再次出血,术后辅以抗血管痉挛及改善神经功能的对症治疗,截瘫症状可逐渐恢复.  相似文献   
10.
垂体腺瘤患者血浆神经肽Y与垂体激素水平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垂体腺瘤患者血浆神经肽Y(NPY)与垂体激素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 收集82例垂体腺瘤患者及20例对照组空腹静脉血3ml,进行血浆NPY放免测定分析,并与垂体激素水平进行相关分析。初步探讨NPY与部分其他临床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1)垂体腺瘤患者、泌乳素细胞腺瘤、生长激素细胞腺瘤、无内分泌功能细胞腺瘤及多分泌功能细胞腺瘤组中血浆NPY与PRL呈负相关。(2)垂体腺瘤患者血浆NPY与ACTH呈正相关。(3)促性腺激素细胞腺瘤中NPY与LH呈正相关而与GH呈负相关。(4)NPY在垂体腺瘤组与对照组中血浆含量明显不同,而且部分不同垂体腺瘤组之间也存在明显差异。(5)全组垂体腺瘤手术后血浆NPY的含量下降。结论 NPY参与了垂体腺瘤病理生理中下丘脑-垂体轴许多激素的调节,可能与垂体腺瘤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