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25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评价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BDE)与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中、远期结石残留率与复发率。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CBM、CNKI及Google Scholar数据库中关于LCBDE与EST治疗胆总管结石疗效比较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根据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由两名研究员独立进行数据提取并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对两种术式的胆总管结石残留率与复发率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12篇RCT文献,总样本量为1 414例,其中LCBDE组708例,EST组706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术后胆总管结石残留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48,95%CI:0.23~1.03,P=0.06),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率LCBDE组低于EST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32,95%CI:0.19~0.53,P<0.0001)。结论:两种术式的术后结石残留率相近,但LCBDE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率低于EST。  相似文献   
2.
寰枢关节旋转运动CT扫描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不同旋转状态下CT扫描寰枢关节的影像学变化,探讨CT对寰枢关节旋转固定的诊断价值。方法分别对正常组30例、寰枢关节旋转固定患者组16例、新鲜尸体标本组5例行头部功能位CT扫描,测量并比较各组的寰齿前间隙、寰齿侧间隙及寰枢椎相对旋转角的变化。结合标本解剖观察寰枢关节不同旋转状态在SSD法重建图像上的表现。结果不同旋转状态下CT扫描寰枢关节的影像表现变化较大。旋转前后正常组与寰枢关节旋转固定患者组相比:寰齿前间隙及寰枢关节相对旋转范围变化差异有显著性(P<0·01),寰齿侧间隙的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0·05),寰枢关节不同旋转状态下在SSD法重建图像上表现与标本解剖观察基本一致。结论静态CT扫描不能准确诊断Ⅰ型寰枢关节旋转固定,功能位CT扫描能够准确诊断寰枢关节旋转固定。  相似文献   
3.
肩锁关节损伤临床并不少见处理不当可引肩部畸形长期疼痛和功能的受限我院自1 9 96 年以来对14 例陈旧性肩关节完全脱位的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喙突移值术治疗获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14 例患者中男11 例女3 例最小年龄17 岁最大年龄46 岁平均32 5岁均为单侧损伤病程2 个月~3 年平均4 5 个月致伤原因交通事故8 例摔伤3 例砸伤3 例1 2 手术方法 本组手术均在颈丛麻醉下进行从肩锁关节外侧起沿锁骨向前在三角肌与胸大肌之间下行至喙突下方做弧形切口全长约10cm保护头静脉锁骨骨膜下剥离显露肩锁关节及喙突…  相似文献   
4.
我院自1996 年3 月~1998 年2 月,应用超长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多段骨折共34 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34 例,男28 例,女6 例。年龄17 岁~64岁,平均年龄为36 岁。受伤原因:车祸30 例,砸伤2 例,机器绞伤1 例,爆炸伤1 例。其中闭合性骨折25 例,开放性骨折9 例。除1 例为单纯胫骨多段骨折外,其余均伴有一处或多处腓骨骨折。全部病例均在伤后2h ~10h 以内入院,全部病例胫骨均行切开复位超长多孔加压钢板螺丝钉内固定术,内固定材料选用天津骨科医疗器械厂生产的超长型加压钢板。伴有腓骨骨折影响稳定者,用克氏针及…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茶多酚对大鼠骨关节软骨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以进一步了解茶多酚摄入机体对骨折早期愈合的影响机制。方法选取3~4月龄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45只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A、B、C三组,每组15只。各组均制造骨折前茶多酚生物效应,对三组大鼠进行皮下注射,A组剂量为5 mg/(kg·d)茶多酚,B组剂量为10 mg/(kg·d)茶多酚,而C组剂量为0.5 m L/(kg·d)生理盐水;注射3周后,将每只大鼠桡骨中下1/3交界处造成左侧桡骨3 mm完全骨质缺损的骨折模型,不固定;骨折后继续注射茶多酚,制造骨折后茶多酚生物效应;采用HE染色分别观察大鼠在骨折愈合不同时期(造模后3、7、14、21 d)的骨痂厚度及骨痂成熟度。结果 1骨痂厚度:经HE染色观察,造模后3 d,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后7 d,B组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后14 d,A组与B组明显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后21 d,B组明显高于A组与C组,且A组明显高于C组,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A组与B组大鼠术后3 d即可见到骨内外膜开始增厚,术后7 d骨折端肉芽组织形成,术后14 d骨折端肉芽组织开始重新生长,术后21 d骨折端纤维性骨痂与纤维母细胞有明显减少;C组术后3、7 d骨内外膜也有所增厚,但是与术前相比差异不明显,术后14、21 d骨痂中纤维细胞、毛细血管密度及纤维性结缔组织有明显增加,出现新生血管,但是成骨细胞的增殖数量与A、B组相比明显偏低,而且骨痂的成熟度也相对较低,内外骨痂改造塑形期出现较晚。结论茶多酚对骨关节软骨氧化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可以通过促进骨痂增殖分化,增加骨痂含量,加快骨痂的成熟,从而提高骨折的愈合速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重症脑外伤昏迷患者进行手厥阴经电刺激应用,研究手厥阴经电刺激对患者预后改善的作用。方法:选择重症脑外伤昏迷患者,患者例数50例,时间选择:2016年7月-2017年7月,行不同的治疗方式:常规治疗、手厥阴经电刺激治疗,组别对应对照组、研究组。经SPSS21.0系统软件分析组间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生活质量评分、运动功能评分、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数据指标。结果:研究组重症脑外伤昏迷患者进行手厥阴经电刺激治疗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11.03±1.59分)、生活质量评分(11.03±1.59分)、运动功能评分(2.61±1.02分)、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数据指标经SPSS21.0系统软件分析发现均高于对照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6.21±1.65分、生活质量评分:60.22±5.61分、运动功能评分:2.36±1.11分),P0.05,差异显著。结论:重症脑外伤昏迷患者进行手厥阴经电刺激治疗后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7.
探讨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HPT)行甲状旁腺全切除术(TPTX)的围手术期管理。2013年11月—2016年12月31例SHPT行TPTX术伴或不伴自体前臂移植,术前经B超和放射性核素断层扫描(ECT)定位,制定手术方式。手术均顺利完成,骨痛缓解效果明显,B超发现甲状旁腺准确率73.6%,ECT检查准确率87.2%,同时行两种检查的准确率为92%。结果表明,术前B超及ECT两种方式共同定位准确率高,切除全部甲状旁腺是手术的关键,围手术期多学科通力合作使TPTX手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正1病例简介病例1,患者女,46岁,已婚,因"脐部包块2月"入院。2月前发现脐部包块,约2 cm×2 cm,伴疼痛不适,局部皮肤发红。在当地卫生院行B超检查:脐下炎性包块可能。予抗感染治疗后疼痛好转。于2015年8月17日至我院行彩超检查:脐部后方低回声团块,考虑脐疝可能。患者无腹痛,无消瘦,无进食异常。入院查体:脐部可触及包块,约2 cm×2 cm,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腰椎峡部裂后相应关节突关节生物力学变化规律,为临床腰椎峡部裂患者行融合节段植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对猪腰椎生物力学测试检测单侧及双侧腰椎峡部裂后的椎间关节内压变化,并与正常猪腰椎相比较。结果在轴向、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右旋转载荷下L4/5左侧关节突关节内压:L4椎左侧和双侧峡部裂标本均小于正常腰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4椎双侧峡部裂标本小于L4椎左侧峡部裂标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轴向载荷下L4/5椎间盘内压:L4椎左侧峡部裂标本大于正常腰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4椎双侧峡部裂标本大于L4椎左侧峡部裂标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峡部断离后,相应关节突关节丧失了原有的生物力学性能。双侧峡部裂比单侧峡部裂的关节突承担的各向载荷更加减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无接触分离技术(no-touch isolation technique,NTIT)在胰头癌根治性切除术中的应用,探讨以NTIT技术为重点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对肿瘤转移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004年2月~2009年9月施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57例胰头癌患者进行对照研究?其中NTIT组32例,常规手术组25例?测定手术病例肿瘤切除前?后门静脉血细胞角蛋白20(CK20) mRNA表达情况?分析两组生存期?肝转移率和死亡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切除肿瘤病灶前,门静脉血内CK20 mRNA 的阳性表达率常规手术组和NTIT组分别为16.00%?18.75%,无统计学差异?肿瘤切除后,常规手术组CK20 mRNA的阳性率显著高于NTIT组(52.00% vs. 25.00%,P=0.036)?术后随访,NTIT组?常规手术组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6.6%?50.0%?40.0%和75.0%?33.3%?8.8%?NTIT组5年生存率高于常规手术组(P=0.018)?术后死亡原因分析显示NTIT组肝转移率显著低于常规手术组(P=0.024)?结论: 胰头癌根治性切除术中采用NTIT技术能有效减少癌细胞播散,减少术后肝转移发生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