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17篇
神经病学   20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1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颞叶癫痫颅内EEG记录与颞叶海马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视频EEG证实为颞叶癫痫并经MRI检查的病人序贯进入本研究,采用硬膜下电极及深部电极联合纪录,确定领先发作释放(initialictaldischarge,IID)部位。37例病人中,无或轻度海马萎缩(hippocampalatrophy,HA阴性组)27例,中至中度HA(HA阳性组)者10例。海马病理变化依据MRI检查的海马容积测量及术后组织病理学的海马硬化分级。结果本组HA阴性组27例病人中,9例病人IID广泛出现在海马区、内侧旧皮层及外侧新皮层;3例在海马区及内侧古皮层;14例完全出现在海马区以外的颞叶皮层;仅1例局限于海马区。在HA阳性组中,90%的病人IID局限于海马区(P<0.05),在25例低级别海马硬化(HS)中,IID局限于海马区显著低于12例HS高级别病人(P<0.05)。结论颞叶癫痫的抽搐发作放电定位与海马的病理变化存在着密切关系,无HA和低级别HS病人的IID多出现在海马、颞叶内侧皮层、颞叶新皮层的部位,而HA明显者和高级别的HS病人出现的IID往往仅局限于海马(HF)。  相似文献   
2.
脑室 腹腔分流术是治疗脑积水的首选方法。采用传统的置管方式 ,分流管的腹腔端易被大网膜粘连、包裹而致手术失败。为此 ,我们将分流管腹腔端的放置部位做了改进 ,并于1996年 5月开始应用 ,共治疗 5 1例脑积水患者 ,引流效果良好 ,且未发生分流管梗阻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 5 1例 ,男 2 6例 ,女 2 5例。年龄 3 67岁 ,平均 3 7岁。原因 :头颅外伤 2 2例 ,蛛网膜下腔出血 16例 ,肿瘤 7例 ,先天性导水管发育异常及炎症粘连 6例。临床表现以头痛、呕吐、复视、视力下降、视乳头水肿、精神异常、反应迟钝、步态不稳、锥体束征阳性、头围…  相似文献   
3.
脑室-腹腔分流术后5例并发症分析烟台毓璜顶医院(264001)潘树茂,关茂武,王云波,杨军1987年以来,我院共收治继发于颅脑损伤、炎症及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的成人脑积水35例,均采用脑室一腹腔分流术(VPS)治疗,获得了较好效果,但5例有并发症。现摘1...  相似文献   
4.
刘杰  潘树茂  关茂武 《西部医学》2007,19(2):192-194
目的探讨颅脑伤后早期应用纳洛酮对改善垂体前叶激素和甲状腺激素紊乱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40例颅脑伤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18例和纳洛酮治疗组22例,分别测定其入院时、入院后第1、2、3天的垂体前叶激素和甲状腺激素水平,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纳洛酮治疗组PRL较常规治疗组差异有显著性,且LH、PRL呈现时间效应。结论颅脑损伤可引起垂体前叶激素及甲状腺激素分泌紊乱;而脑外伤后早期应用纳洛酮可促进垂体前叶激素及甲状腺激素的早期恢复,纠正内分泌紊乱。  相似文献   
5.
颅内脂肪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颅内脂肪瘤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少见良性病变,临床表现多样,且无特异性。但由于本病具有典型的CT/MRI表现,易于诊断。但在治疗方面存在争议,我科于1994年至2005年共收治11例患者,本文报告相关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又对本病的诊断、治疗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颅内宽颈动脉瘤新的血管内治疗技术,初步评价该技术和新栓塞材料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我们治疗中心近9个月内收治的11例宽颈动脉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对颅内Neuroform 支架辅助生物活性Matrix弹簧圈栓塞宽颈动脉瘤技术特点进行探讨,并通过对部分获得血管造影随访病人的疗效观察,评价该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联合颅内Neuroform支架和生物活性Matrix弹簧圈血管内治疗的11例宽颈动脉瘤病人中,除1例死于并发症外,其余病人均得到满意疗效,其中6例病人术后半年行数字减影血管成像(DSA)随访,未见动脉瘤复发,但仍需长期观察.结论 联合颅内支架和生物活性弹簧圈是一有效的血管内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技术,颅内支架理想的大小选择和恰当的植入位置是成功治疗的重要一环,生物活性Matrix弹簧圈栓入瘤腔后可有效促进血栓和结体组织形成.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大小与瘤腔和载瘤动脉内血流速度的相关性。方法将15个颅内动脉瘤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影像学资料存入计算机内,用图像处理软件测出图像中选定区域像素随时间变化的密度值,并绘成时间一密度曲线,从曲线方程中求出曲线的流入系数Ka值并进行统计分析,以了解不同大小动脉瘤腔内的血流速度。结果标志瘤腔内血流速度的动脉瘤中心区域Ka值(ACKa值)与动脉瘤大小呈负相关,r=-0.521,P=0.046(双侧)。动脉瘤大小与载瘤动脉内标志血流速度的Ka值(PKa值)无相关性,r=0.107,P=0.704(双侧)。结论动脉瘤腔越大,动脉瘤中心部位的血流越慢;动脉瘤腔越小,血流速度衰减越少,瘤腔中心区的血流速度越快。而载瘤动脉内的血流速度与动脉瘤大小无关。这一结果可用于评估动脉瘤的自然转归、栓塞治疗效果,并能对动脉瘤的复发原因做出部分解释。  相似文献   
8.
1989~1993年我们对11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手术治疗效果较满意。 临床资料:本组70例,女44例。年龄42~80岁,发病至手术时间为8小时~4天。全部有高血压病史。入院时嗜睡32例,朦胧状态33例,浅昏迷35例,深昏迷14例。CT、MR检查示基底节出血77例,丘脑出血14例,皮质下出血19例,脑室内出血和小脑出血各2例,其中血肿破入脑室34例。出血量30~120ml。入院时发生脑疝12例,消化道出血21例,肾功能衰竭4例,肺炎1例。  相似文献   
9.
脑室——腹腔分流管腹腔放置部位的改进及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树茂  王云波 《山东医药》1997,37(12):24-24
脑室—腹腔分流管腹腔放置部位的改进及效果观察烟台毓璜顶医院(264000)潘树茂王云波关茂武杨军吴鑫脑室—腹腔分流术是治疗脑积水的首选方法。采用传统的置管方式,分流管的腹腔端易被大网膜粘连、包裹而致手术失败。为此,我们将分流管腹腔端的放置部位做了改进...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