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神经病学   10篇
  2020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正2020年7月16日,《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发表了替格瑞洛和阿司匹林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或TIA预防卒中和死亡(Acute Stroke or Transient Ischaemic Attack Treated With Ticagrelor and ASA for Prevention of Stroke and Death,THALES)试验的结果(图1)。作为氯吡格雷用于急性非致残性脑血管事件高危人群(Clopidogrel in High-risk Patients with Acute Non-  相似文献   
2.
2009年1月,澳大利亚血管疾病预防联盟组织发布了"心血管疾病绝对风险评估循证医学指南",此指南中的心血管疾病包括了冠心病、卒中和其他血管疾病。本指南强调了对上述疾病危险因素的综合评估,摒弃以前重视纠正单一危险因素的观点,展现了最新心脑血管疾病研究的最新成果。我们对该指南的主要观点进行整理,与广大读者分享。  相似文献   
3.
7评估吞咽困难作为卒中患者初始评估的一部分,在卒中患者开始经口摄入药物、液体或食物前,应使用简单、有效及可行的床边检查工具筛查有吞咽困难的患者(B级证据)(表6)。  相似文献   
4.
美国缺血性卒中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卒中预防指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指南用于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的幸存者,为他们提供有关预防缺血性卒中全面和及时的循证医学建议。循证医学建议包括对危险因素的控制、对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干预、对心源性栓塞的抗血栓治疗、对非心源性卒中的抗血小板药物的使用等。还有针对一些特殊情况进一步预防卒中复发的建议:包括动脉夹层、卵圆孔未闭、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凝状态、镰状细胞病、脑静脉窦血栓形成、女性卒中(尤其是与妊娠和绝经后激素替代治疗相关的卒中)、脑出血后抗凝血剂的应用以及在其他高危人群中指南执行的特殊措施等。  相似文献   
5.
血肿扩大是脑出血后死亡和预后不良的决定因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与缺血性卒中相比,脑出血的预后差、病死率高(接近50%),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最近一项超过1000名患者的大型研究显示,幕上出血患者行早期手术治疗无明显益处,但新的研究显示,脑出血发病4h内应用重组活性Ⅶ因子(rFⅦ_a)能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7.
1文献检索NINDS试验结果发表以后,建立“卒中团队”以增加适宜溶栓治疗的病人,提高溶栓比例得到了广泛的支持。根据研究检索策略,我们检索到了一个病例对照研究,两个单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两个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两个无对照的病例研究以及两个设计不确定的研究。其中的病例对照研究和  相似文献   
8.
卒中患者急性期治疗阶段是治疗的关键时期。卒中医疗的统一的、模式化的方法目的是预防卒中进展、卒中复发、卒中并发症及规范卒中后治疗等。指南采用的证据类别及等级的定义如下:  相似文献   
9.
SITS-MOST是一项前瞻性、开放性的监测观察研究,目的是评估阿替普酶(alteplase)对发病3 h内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的主要结局是24 h内2型症状性脑出血和3个月时病死率,其结果与随机对照试验的结果进行比较以评估临床常规应用阿替普酶的安全性。SITS-MOST由14个欧洲国家的285个中心共同完成,从2002年2006年,共收集了6483名患者。与汇总的一些随机对照实验结果比较:SITS-MOST中患者24 h症状性脑出血的发生率是1.7%,7 d时为7.3%,而汇总的随机对照试验组7 d时症状性脑出血发生率为8.6%。SITS-MOST组3个月病死率为11.3%,汇总的随机对照试验组为为17.3%. 研究证实,缺血性卒中发病3 h内常规应用阿替普酶进行溶栓治疗安全有效。结果进一步支持应更广泛的对合适的患者进行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10.
这份声明主要是针对医师和护理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s,TIA)患者的健康工作者。基于文献回顾及资料分析,声明支持以下基于组织的TIA定义:由局部脑组织、脊髓或视网膜缺血而造成的短时间的神经功能缺损,除外急性脑梗死。TIA的患者有早期卒中的较大风险,可以根据临床量表、血管影像及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MR)弥散成像对其风险进行分层。关于诊断的推荐包括:TIA患者应该在症状出现24h内进行神经影像学的评估,最好行包含弥散序列的MR检查;应进行无创性颈部血管及颅内血管检查;心电图应该在TIA发生后尽早进行,对于血管病因尚未明确的患者,应考虑进行随后的心电监测及心脏超声检查;可行常规血液检查;如患者是发病72h内且ABCD2评分≥3分,提示早期再发的风险较高,应该收入院治疗,另外,在门诊难以快速完成评估的患者,也应该入院治疗。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