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神经病学   5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探讨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的成因、治疗方式及转归。方法总结29例患者临床表现,CT等影像学特征等临床资料。结果保守治疗好转治愈25例,3周至3月复查CT提示积液完全吸收21例,吸收减少4例;另外4例积液增多及转归为硬膜下血肿而手术治疗后治愈。结论提出对于外伤性硬膜下积液,需积极治疗,密切观察其临床表现,动态复查CT,掌握手术治疗的指征及方式,对于合理治疗,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散发神经鞘瘤患者中Ⅱ型多发神经纤维瘤病基因(neurofibromatosis2,NF2)外显子7(Exon7)的突变及意义.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技术和DNA测序技术检测25例神经鞘瘤中NF2基因Exon7突变.结果 25例神经鞘瘤患者中共发现3例NF2基因Exon7突变,均发生于脊神经鞘瘤,其中剪切受体位点突变1例、移码突变2例.结论 NF2基因Exon7突变可能是脊神经鞘瘤发生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听神经瘤术中面肌肌电图监护对面神经保留的作用。方法对28例听神经瘤经枕下入路行肿瘤全切除术,术中进行面肌肌电图实时监护。结果全部患者均全切肿瘤,面神经解剖保留率为92.9%,术后1个月和半年H—B分级Ⅰ~Ⅱ级为82.1%,其中术末面神经刺激强度为0.1~0.5mA,波幅〉1.0mV。结论在听神经瘤术中行面肌肌电图监护可以有效提高面神经保留率。  相似文献   
4.
<正>小儿外伤性脑梗塞较成人多见,好发于基底节区,随着CT、MRI的应用和推广,该病的早期诊断率和治疗效果明显提高。本院2001年5月至2008年8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烈疼痛,而面肌痉挛是阵发性不规则的半侧面部肌肉的不自主抽搐。两者治疗方法较多,但复发率极高,以往常难以根治。作者自2003年11月至2006年3月对收治的22例患者均行后颅微血管减压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GCS评分3~8分)开颅术后可出现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感染、脑脊液漏等并发症,严重者可危及生命.我科统计自2009年2月至2010年2月对51例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后患者进行早期持续腰大池脑脊液外引流术,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利用同源重组技术敲除金黄色葡萄球菌rbf基因,构建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分离株金黄色葡萄球菌20(SAU20)rbf基因的阴性突变株。方法构建pBT2-Δrbf质粒后将之电转入金黄色葡萄球菌RN 4220中,再次将pBT2-Δrbf质粒转入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分离株SAU20;利用pBT2载体对温度敏感的特点,使含重组质粒的SAU20在40℃多次传代,最终筛选出金黄色葡萄球菌rbf基因的阴性突变株。结果成功构建pBT2-Δrbf质粒,pBT2-Δrbf质粒被转入SAU20后,筛选到可疑突变株,经PCR及DNA测序证实SAU20 rbf基因被ermB基因置换。结论利用同源重组技术敲除了金黄色葡萄球菌rbf基因,完成了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分离株SAU20 rbf基因的阴性突变株的构建,为今后研究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过程中rbf基因的作用及其机制提供了实验载体。  相似文献   
8.
神经电生理监护在颅神经微血管减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电生理技术的不断发展,其与神经外科手术的联系越来越密切。近十年来,术中电生理监护得到广泛应用,其中包括神经肌电图、脑电图、诱发电位、脑磁图等。微血管减压(microvessel decompression,MVD)术作为功能神经外科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相关技术趋向成熟,而面肌肌电图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有助于加强其术中颅神经保护、疗效判断以及术后神经功能评估。本文从神经电生理原理、操作技术和影响因素以及在MVD术中应用价值,结合文献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自2002年6月至2006年6月我科收治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手术切除垂体腺瘤患者17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病例男7例,女10例,年龄26~71岁,平均48.6岁。头痛9例,视力下降9例,其中伴象限性偏盲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散发神经鞘瘤病人22号染色体(CHR22)杂合子丢失(LOH)情况及其与肿瘤增殖的关系。方法选取4个与NF2基因密切相关的多态性微卫星标记物,应用PCR方法研究54例神经鞘瘤的LOH情况。采用Ki-67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评估增殖指数。结果23例(42.6%)CHR22发生LOH,听神经鞘瘤发生率显著性高于脊神经鞘瘤(χ2=5.14,P〈0.05)。发生LOH者增殖指数明显高于无LOH者(Pki-67=0.0079,PPCNA=0.0021)。结论在散发神经鞘瘤中,CHR22LOH是常发事件;听神经瘤与脊神经鞘瘤LOH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CHR22LOH与神经鞘瘤的增殖活动性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