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神经病学   7篇
综合类   8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7篇
  2012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室将抗人脑胶质瘤单克隆抗体SZ-39携带上抗肿瘤药物阿霉素制备成免疫交联物对脑胶质瘤进行了导向治疗实验研究。脑胶质瘤为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死亡率甚高,手术、化疗、放疗效果均不理想。人们对利用单克隆抗体携带药物特异性导向治疗胶质瘤寄于很大希望。笔者以人脑胶质瘤细胞系SHG-44为抗原,通过杂交瘤技术制备了抗人脑胶质瘤单克隆抗体SZ-39。经化学分析其  相似文献   
2.
脑胶质瘤为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且常累及青年人及儿童。目前应用常规的外科手术治疗,化学疗法及放射治疗,效果仍令人失望。由于肿瘤免疫学的发展,理论上颇有吸引力的免疫疗法开始应用,但多年实践的结果并不满意。自单克隆抗体技  相似文献   
3.
抗人脑胶质瘤细胞系SHG-44单克隆抗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杂交瘤技术建立以来,抗各类肿瘤的单克隆抗体(McAb)陆续建立。对颅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人脑胶质瘤McAb除国外有少量报道外,国内尚未见报道。我们采用本研究室建立的我国第一株人脑胶质瘤细胞系SHG 44为抗原,制备了抗人脑胶质瘤McAb。应用SHG-44完整细胞免疫BaLb/C小鼠,经加强免疫后,第4天取脾脏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系NS-1融合,96孔培养板232个孔中,93孔出现杂交瘤细胞克隆。经用酶联免疫吸附  相似文献   
4.
普遍认为高血压脑溢血是由动脉硬化微小动脉瘤破裂引起,而血管畸形出血则是血管壁发育不良,形成薄弱区的破裂所致。各有其好发年龄和好发部位,一般不易混淆。我们收治二例有高血压多年,临床起病过程和CT扫描所见均确诊壳核区高血压脑溢血。手术和病理切片证实为壳核区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提示即使“典型”的壳核高血压脑溢血,仍有血管畸形出血的可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以本研究室建立的人脑恶性胶质瘤细胞系SHG—44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通过杂交瘤技术获得了二株恒定地分泌抗胶质瘤细胞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SZ—38,SZ—39。 应用ELISA及免疫荧光法测定了该两株单抗与20种肿瘤细胞系,7种正常人体细胞,12种颅内肿瘤及12种正常人体组织的反应性。结果显示单抗SZ—38,SZ—39主要作用于胶质瘤细胞,特别是恶性胶质瘤细胞,其识别胶质瘤相关抗原可能为一种神经外胚层肿瘤抗原。 经用免疫沉淀及免疫转移电冰鉴定McAb SZ—38,SZ—39识别抗原分别为胶质瘤细胞表面Mw47,000Mw180,000的单链糖蛋白。  相似文献   
6.
A hybridoma cell line SZ-39 secreting monoclonal antibody against the human glioma cell has been established by a fusion between NS-1 myeloma cells and spleen cells from mice immunized with human glioma cell lines. Monoclonal antibody (McAb) SZ-39 was analyzed by ELISA, quantitative absorption, 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and ABC immunohistology. McAb SZ-39 strongly bound to 9/10 glioma cell lines, 17/20 glioma tissues, weakly bound to one liver cancer cell line and 1/2 lung cancer line, but they did not band with other tested human cancer linse. NcAb SZ-39 have no cross-reaction with lymphocyte, ABC red blood cells, white blood cells, blood platelet, normal bone marrow cells, fibroblast cells and 12 normal human tissues.The result indicated the antigen recognized by McAb SZ-39 may be a glioma-associated antigen 相似文献   
7.
硼中子俘获疗法(boron neutron capture therapy,BNCT)的基本原理是基于核裂变反应。当非放射性硼(10B)元素受到低能量中子照射后即发生核裂变,从而产生高能量α粒子(4He),其本身衰变为锂(7Li)核[10B(n,α) 7Li]。7Li核和α粒子的射程大约只有1个细胞的直径(10 μm),所以其引起的损伤范围也仅局限于带有 10B 的细胞。因此,无论从生物学或生理学角度上来看,BNCT是新的一种靶向性放疗。BNCT 要取得成功,首先必须选择性地运送足量10B到肿瘤细胞内,同时保持周围正常细胞不含或仅含极低浓度10B。虽然目前有很多硼化合物在研究和合成以用于BNCT,但至今为止仅有2种被临床所应用,一是多面体硼(sodium borocaptate,BSH),最早用于日本早期BNCT研究;另一种硼化合物是含硼的苯丙氨酸衍生物(boronophenylalanine,BPA),广泛用于美国、欧洲及目前日本、阿根廷和台湾的临床治疗。当患者接受静脉输入BPA 或BSH 数小时后,患者肿瘤部位接受中子照射。常用低能量中子根据能量高低又分为2类:早期在日本应用的低能量(<0.5 eV)热中子,这种中子能量较低,但穿透性有限,不易到达肿瘤深部;目前较为普遍应用的是中能量(0.5 eV至10 keV) 超热中子。它应用于美国、欧洲和日本临床治疗中。带10B的肿瘤可在1 h内接受60~70 Gy剂量,而这么大的剂量用常规X线照射需7周。笔者主要从BNCT放射生物学、硼化合物、中子源及临床研究最新进展进行简短探讨。  相似文献   
8.
患者 女,18岁。入院前13天颈背部被排球击伤,局部酸痛。次日起双上肢麻木,逐日加重,以至不能上举。伤后10天,于土法推拿后不久出现双下肢瘫痪和尿潴留。入院检查:双上肢肌力3级,双下肢肌力1级。胸_2以下痛觉减退。X线平片提示颈  相似文献   
9.
10.
本文以人脑胶质瘤细胞系SHG-44为抗原,利用杂交瘤技术建立了一株恒定地分泌抗胶质瘤细胞单克隆抗体(McAb)的杂交瘤细胞株SZ-38。McAb SZ-3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