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7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7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本研究拟运用MRI三维动脉自选标记法(3D-ASL),结合DWI及时间飞跃法MRA(3DTOF-MRA),探讨3D-ASL在TIA的诊断、血流灌注评估等方面的应用价值,为临床超早期诊断、治疗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方法发病24 h内的TIA患者13例,入院时进行常规MRI、DWI、3D-TOF-MRA及3D-ASL扫描。观察所有患者MRA图,分析颅内血管及颈内动脉有无狭窄及异常,比较DWI所示梗死面积(SDWI)和全脑血流量(CBF)图上灌注异常面积(SASL)的差异,分别计算DWI和3D-ASL对TIA患者的检出率,并结合MRA分析造成脑组织血流灌注异常的原因。对于DWI阴性但ASL灌注异常,且MRA(或CTA)显示血管狭窄的患者,计算病灶侧和对侧相应区域的CBF值的比值(rCBF),比较rCBF与入院时(发病24 h内)的NIHSS、Glasgow昏迷评分量表(GCS)、mRS及神经内科临床评分量表(ABCD2)评分、患者发病时间以及一过性脑缺血症状发作持续时间有无相关性,并且比较分析rCBF值与MRA(或CTA)所示血管直径狭窄程度的相关性。结果(1)SASL>SDWI:13例TIA患者中,11例DWI未发现病灶,即SDWI=0,而SASL>0,且显示灌注减低;2例DWI阳性,但病灶面积仍SASL>SDWI。(2)3D-ASL对TIA的检出率明显高于DWI:DWI对TIA患者病灶的检出率为15%;3D-ASL对TIA患者病灶的检出率为69%。(3)rCBF与入院时(发病24 h内)的NIHSS、GCS、mRS及ABCD2评分的分值均无相关性;rCBF与患者发病时间及一过性脑缺血症状发作持续时间无相关性;rCBF值与MRA(或CTA)所示血管直径狭窄程度呈负相关关系(rs=-0.697,P=0.011)。结论3DASL与DWI相比,对TIA的诊断敏感性较高。及早行3D-ASL检查,并与DWI、MRA等序列联合应用,能更早发现灌注异常,并初步提示责任血管狭窄程度,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例1患者女,67岁.因"上腹部不适伴发现肿块半个月"于2011年3月1日入院.查体:左中腹局部触诊感饱满,全腹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Murphy征阴性,肝肾区叩击痛阴性,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3 ~4)次/min.CT平扫及增强检查:左中腹腔内囊肿,最大直径15 cm,囊壁菲薄,增强后实质及囊壁无强化(图1),CT诊断:腹腔内占位.行左侧腹腔内肿瘤切除+脾切除术,术中证实病灶位于大网膜囊,肿瘤向胃、脾、胰尾、肾、左侧结肠旁沟、后腹膜间隙延伸,上至膈顶,下至髂窝,累及脾门,边界尚清,病灶均为多发,囊内容物乳糜样液,镜下见囊性结构与淋巴管结构基本相同,囊壁内层衬扁平内皮细胞.病理诊断:囊性淋巴管瘤.患者随访11个月,未见复发.  相似文献   
3.
CT增强扫描诊断早期细菌性肝脓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早期细菌性肝脓肿的CT平扫及增强扫描的特点,提高其CT诊断水平。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临床治疗、CT随访或穿刺病理证实为细菌性肝脓肿的CT平扫和增强扫描的影像表现。结果:早期细菌性肝脓肿CT平扫时表现为均匀或不均匀肝内低密度块影;增强扫描表现为病灶明显增强,且持续时间可达3~7min,其中,肿块缩小征12例,双环征5例,“簇状征”4例,“花瓣征”4例和一过性增强征3例。结论:CT增强扫描对早期细菌性肝脓肿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双源CT(DSCT)双能量扫描在鉴别肺部良恶性病变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肺部病变患者83例,其中53例肺癌患者设为观察组,30例肺部良性病变患者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胸部DSCT双能量增强扫描,分析比较两组病灶虚拟平扫(VNC)值、延迟25s时的碘增加值(Overlay25s)、延迟25s时的碘浓度(碘浓度25s)、延迟60s时的碘增加值(Overlay60s)、延迟60s时的碘浓度(碘浓度60s)及Z值(Overlay60s-Overlay25s)。结果观察组患者VNC值、Z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而Overlay25s、碘浓度25s、Overlay60s、碘浓度60s与对照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DSCT双能量扫描技术可用于辅助鉴别诊断肺部良恶性病变。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性,66岁。因“双眼视物模糊2月余,右侧肢体无力半月”,于2012年8月29日入院。患者于2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双眼视物模糊,休息后无法缓解,无畏寒发热,无意识障碍,无恶心、呕吐,无四肢抽搐,无大小便失禁,在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双眼目系卒病,双眼球后视神经炎,双眼白内障”,予住院治疗,期间予“弥可保,强的松”等药物治疗。治疗半月后症状无明显好转,遂来我院就诊,门诊拟“脑卒中”收住入院。既往史:患者平素体键,否认“糖尿病、高血压“等病史,否认”肝炎、结核”等病史。否认有外伤及手术史。家族史:否认两系三代以内家族性传染病、遗传病,否认家族中有类似病史。入院查体:血压:120/80mmHg ,神志清,GCS评分15分,双眼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mm ,对光反射灵敏,颈软,无抵抗,胸廓挤压痛阴性,腹平软,右侧肢体肌力 IV级,感觉减退,肌张力无异常,双侧巴氏征阳性。辅助检查:头颅CT :颅内未见异常。查肝功能:直接胆红素10.8umol/L ,谷氨酰转肽酶40IU/L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26.59ng/ml ,D二聚体定量1050ug/L ,全血低切相对指数16.00。脑电图:轻中度异常,与疾病有关。超声检查心脏:左室舒张功能减退。超声检查血管:双侧颈部动脉内膜增厚。心电图:窦性心律,正常范围心电图。头颅M RI检查:双侧枕顶叶脑回表面多发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脑沟增深加宽,上述病变在FLAIR及DWI上明显高信号(图1~4),考虑炎症。予阿昔洛韦针抗病毒、醒脑静针保护脑细胞对症支持治疗一周后,症状无明显好转。且近来出现缄默、智能减退明显,反应较迟钝,回答不切题或回答极慢,语言欠流利,与患者接触时可见患者时有惊慌表情。患者双侧上肢出现肌阵挛征象。复查脑电图  相似文献   
6.
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perivascular epitheliojd cell tumor,PEComa)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新的疾病名称,组织学上以丰富的上皮样瘤细胞并围绕血管生长为其特征,免疫表型上主要表达抗黑色素瘤特异性抗体(HMB-45)和(或)α平滑肌肌动蛋白(SMA).子宫PECom多发生于宫体,少数发生于宫颈;而发生于子宫阔韧带者极为罕见,现将浙江省嘉兴市第二医院收治的1例子宫阔韧带PEComa结合文献复习报道如下,旨在提高对该肿瘤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易亚辉 《放射学实践》2006,21(10):1083-1083
肺动静脉瘘是指肺动、静脉的直接沟通,多为先天性血管畸形,合并复发性脑脓肿者少见报道。我科遇到1例,现报道如下。病例资料男,37岁,患者10d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头痛,以胀痛为主,头摇晃时加剧,初起病时为伴发热,体温38℃。心悸、易疲劳,偶尔出现胸痛,痰中带血多年。10年前有“脑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肾前筋膜增厚的CT表现在鉴别胰腺炎与胰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临床及CT复查证实为胰腺炎的肾前筋膜增厚征象,并与25例手术病理证实为胰腺癌的CT表现对照。胰腺炎中43例及25例胰腺癌做平扫加增强,20例胰腺炎仅做平扫。结果:胰腺炎组肾前筋膜增厚59例(占93%),其中急性胰腺炎肾前筋膜增厚49例(占98%),慢性胰腺炎肾前筋膜增厚10例(占77%)。胰腺癌25例中,1例肾前筋膜增厚,占4%。结论:肾前筋膜增厚的征象对胰腺炎与胰腺癌的诊断有鉴别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胃间质瘤的CT和MRI的表现,以提高诊断正确率。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病理学及免疫组化证实的胃间质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CT、MRI表现。13例均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其中4例行MRI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肿瘤均为单发,腔内型3例,腔外型6例,哑铃型4例,圆形或类圆形9例,分叶形4例,直径3.0~10.4cm,平均7.5cm。CT平扫示肿瘤呈均匀等密度3例,肿块周边呈等密度,中间呈略低密度或低密度9例,呈高、低、等混杂密度1例。增强扫描示3例呈中度明显增强,10例中度不均匀增强,以静脉期明显。MRI平扫示1例肿块信号均匀,3例肿块信号不均匀,增强扫描肿块信号均匀或不均匀增强。病理检查10例恶性,3例良性。结论:胃间质瘤CT、MRI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对诊断有一定的价值,但不能定性,确诊需要依靠电镜检查和免疫组化。  相似文献   
10.
肝脏囊性转移瘤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肝脏是最常见的转移器官,其转移瘤多数为实质性,囊性转移瘤较为少见.目前有关肝脏囊性转移瘤CT诊断的文献很少,为此,对我院近年来11例肝脏囊性转移瘤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肝脏囊性转移瘤的CT表现特点,旨在提高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