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神经病学   5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儿童少年行为问题的影响因素中,遗传因素与家庭亲密度之间是否存在交互作用。方法分别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和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亲密度分量表对多级随机抽样的64对双生子进行评定,并分析遗传因素与家庭亲密度之间的关系。结果双生子的家庭亲密度为(6.66±1.91),低于中国常模(P〈0.001)。不同卵性双生子家庭亲密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低亲密度及高亲密度家庭环境中,儿童少年的行为问题遗传度分别为0.88和0.75,前者的遗传度高于后者。结论双生子家庭亲密度低于非双生子家庭;儿童少年行为问题的遗传因素与家庭亲密度之间可能存在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2.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efficacy of venlafaxine combination of 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 or lithium or olanzapine for treatment-resistant depression. Method A prospective stratified randomized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 were adopted to the patients with treatment-resistant depression. 69 cases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with random number table, each group including 23 cases. One group was with venlafaxine combination of 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 others with combination of lithium, or olanzapine, for 6 weeks to observe the efficacy. The major indexes for therapeutic effects was 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 (HAMD) reducing score rate. Results The differences were significant in HAMD reducing score rate between the group with combination of 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61±5) %] and the group with combination of lithium [( 54 ± 7 ) %] ( t = 8.90, P < 0. 05 ), or olanzapine [( 47 ± 6 ) %] ( t =3.46,P < 0.05 ), with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s between the group with combination of lithium and the group with combination of olanzapine. Conclusion The total efficacy of venlafaxine combination of 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 is superior to venlafaxine combination of lithium or olanzapine for treatmet-resistant depression.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10~16岁双生子儿童行为问题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双生子儿童行为问题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级随机抽样的方法在成都市随机选取64对10~16岁的双生子,使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评定其行为问题,估算双生子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率及性别、卵型分布特征。结果 10~16岁双生子的行为问题发生率为6.25%,低于全国非双生子行为问题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P=0.004 5);不同性别、不同卵性双生子之间行为问题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891;P=0.258);在双生子儿童的行为问题中,以交往不良为主,占总行为问题的38.46%。结论 10~16岁双生子的行为问题发生率低于非双生子;在双生子儿童的行为问题中,以交往不良为主。  相似文献   
4.
汶川地震灾区灾民睡眠障碍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汶川地震后灾区居民睡眠障碍的患病率及其相关因素,为灾后精神卫生服务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整群分层抽样随机抽取≥16岁灾区民众14189人,以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和一般健康问卷12项(GHQ-12)进行筛查,采用美国精神障碍诊断标准(DSM-IV),以SCID-I/P定式检查问卷确诊。[结果]睡眠障碍的患病率为0.81%(95%CI=0.66%~0.96%),女性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P﹤0.01),60~79岁组患病率最高;地震中受伤、房屋受损严重、财产损失大,地震后家中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地震后未得到心理救助等因素是地震后睡眠障碍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汶川地震后灾区睡眠障碍的患者较多,以中老年女性为主,需要进一步完善灾区精神卫生服务体系,使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耻感与精神活性物质使用情况的相关性,以及成瘾医学专业的慕课学习对戒毒所患者耻感及情绪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1月11日—18日在眉山市强制隔离戒毒所的物质使用障碍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授课组。对照组仅参与劳动改造,授课组在劳动改造之外还参加成瘾医学专业的慕课学习。干预前收集患者的一般人口学资料及精神活性物质使用情况。干预前后采用物质使用障碍者病耻感量表中文版(Chinese Version of Substance Use Stigma Mechanisms Scale,SUSMS-C)评估耻感,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Zung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及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Zung 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估情绪。分析精神活性物质使用情况与耻感的相关性,以及干预前后耻感和抑郁、焦虑情绪的变化。结果 共纳入78例患者,其中对照组41例,授课组37例。SUSMS-C各项评分与吸烟、饮酒、使用甲基苯丙胺均无相关性(P>0.05)。SAS、SDS评分均与耻感总分、...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汶川地震6个月后极重灾区居民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完善灾后心理卫生服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现况调查,在都江堰、北川、青川3个极重灾区的安置点中随机抽取≥15岁的居民11845人,以一般健康问卷12项(GHQ-12)进行筛查,以SCID-I/P临床定式检查诊断。[结果]GHQ-12评定后高危组2048人(17.3),中危组1797人(15.2),低危组8000人(67.5)。发生心理问题的危险因素为女性、初中以下文化程度、有躯体疾病、目睹人员伤亡,家中房屋严重损毁,损失50以上的财产。已婚、地震后得到心理救助为保护性因素。PTSD、抑郁障碍、广泛性焦虑、酒精依赖、睡眠障碍是灾民中常见的精神疾病。[结论]汶川地震6个月后灾区居民的心理问题依然比较突出,需要进一步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卫生服务。  相似文献   
7.
10—16岁儿童少年行为问题的双生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对10-16岁儿童少年行为问题的影响程度,为儿童少年行为问题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级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64对双生子,使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评定行为问题,估算遗传因素及环境因素对儿童少年行为问题的影响程度.结果:10-16岁儿童少年总的行为问题的遗传度为0.33,共享环境的影响程度为0.57,非共享环境的影响程度为0.10.其中退缩行为、躯体主诉、注意缺陷及违纪行为的遗传度超过0.6,共享环境对焦虑/抑郁、社交问题及攻击行为的影响程度在0.41~0.64之间.结论: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对儿童少年的行为问题均有影响,但环境因素影响程度更大,尤其是共享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抑郁障碍患者母亲产科并发症与患者抑郁障碍的相关性。方法:以抑郁障碍患者与其同胞相对照,对他们的母亲孕期及围产期进行评分,以此评价其产科并发症。结果:产前并发症及围产期并发症评分在抑郁障碍患者中明显高于无抑郁障碍的同胞,出生时体质量过低也与抑郁障碍相关。结论:产科并发症可能会增加成长后患抑郁障碍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现在神经认知科学揭示:行为与脑的发育、成熟及认知构建具有相互的双向的作用,不仅人类基因决定和影响着个体的脑发育和行为适应,功能神经影响的研究也发现:大脑存在行为依赖的基因转录和表达的机制,即特定的行为活动通过行为对大脑相应脑区的基因位点具有影响其转录,表达的作用,由此构成个体脑发育及认知图示发育的基础.个体行为显著受到个体所在的社会文化或亚文化环境的影响和塑型,从而发展了适应该文化生产方式的认知行为方式.什么是文化脑?从认知心理学与神经认知科学的角度出发,我个人提出:在特定文化的个体经过世代遗传和行为学习作用,由此形成对所在文化适应和生存的认知结构及脑工作模式,其功能是在自己文化达到生存和适应的价值最大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高危人群的常见症状同高血压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2018-01/10随机抽取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的8个社区,选择社区中年龄>50岁共4691名居民进行一般情况的调查和STOP-Bang问卷的发放。根据调查结果将受试者分为高血压病例组(n=1304)及未患高血压的对照组(n=2542),将OSAHS相关因素与高血压进行相关分析。STOP-Bang评分量表包括:是否大声打鼾,是否白天疲劳,同床发现睡眠呼吸暂停,身高体重及体质指数(BMI),颈围,是否高血压;前3个条目总分大于等于2分者为OSAHS高风险者。根据调查结果将受试者分为高血压病例组(n=1304)及未患高血压的对照组(n=2542),进行STOP-Bang评分量表各项条目及总得分的单因素分析,并将所有条目与高血压患病与否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本次研究共收回有效问卷3846份,应答率为82%。高血压患者中OSAHS高风险者占19.2%(215/1304),相较于对照组4.9%(125/25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STOP-Bang评分量表各项条目的单因素分析中,大声打鼾,白天疲劳,睡眠呼吸暂停及体质指数>28 kg/m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罹患高血压为因变量,将大声打鼾,白天疲劳,睡眠呼吸暂停,性别为男,体质指数(BMI)>28 kg/m2,颈围>40 cm为自变量,纳入到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中,结果显示呼吸暂停及体质指数(BMI)>28 kg/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高危人群中高血压的患病率较高,肥胖是导致其患高血压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