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3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4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 毫秒
1.
目的探讨微创软通道技术与外科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大量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比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我院神经ICU及神经外科收治的大量基底节脑出血(70—100mL)手术治疗患者85例,其中外科开颅组40例和微创手术组45例。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术后2周GCS评分、术后3个月死亡率、mR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住院住院费用,及住院天数,微创手术组显著优于外科开颅组,两者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于大量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而言,微创手术与去骨瓣手术疗效无差异,但是较去骨瓣手术减少住院天数以及住院费用。故微创手术是外科去骨瓣手术的较好的替代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Guillain-Barré综合征(GBS)患者临床及CSF细胞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GB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急性起病33例,亚急性起病4例。临床表现为四肢无力18例(48.6%),双下肢无力16例(43.2%),四肢麻木21例(56.8%),双侧面神经麻痹12例(32.4%),其他颅神经损害5例(13.5%),呼吸肌麻痹3例(8.1%),全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及Fisher综合征各1例(5.4%);变异型GBS 6例(16.2%)。腰穿CSF检查示4例(10.8%)患者压力高,11例(29.7%)细胞计数升高,29例(78.4%)蛋白升高,7例(18.9%)免疫球蛋白升高。34例(91.9%)CSF细胞学检查异常,22例(64.7%)患者表现为激活的淋巴细胞反应,12例(35.3%)以激活的单核细胞反应为主。感觉或运动神经传导异常25例(67.6%),F波或H反射异常33例(89.2%)。32例患者给予丙种球蛋白或血浆置换治疗,5例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均有效。结论 GBS多数表现为四肢对称性麻木、无力,部分为变异型。F波、H反射电生理检查早期异常率高。CSF细胞学检查早期以淋巴细胞反应为主,后期以单核细胞反应为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术治疗后并发症的处理。方法高血压脑出血36例,依据CT定位,应用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清除血肿,治疗相关的并发症。结果本组36例患者,成活32例,死亡4例;并发肺内感染10例(27.7%),继发应激性溃疡8例(22.2%),再出血4例(11.1%)均发生6h内手术病例。结论手术时机实施时间一般为发病后6~24h为主,早期防止并发症是微创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一氧化碳中毒迟发记忆障碍小鼠血小板膜糖蛋白CD61的研究,探索一氧化碳中毒迟发脑病的发病机制。方法筛选出急性中毒迟发记忆障碍小鼠,测其血CD61表达情况。结果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小鼠中有10%出现迟发记忆障碍,其血CD61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血小板活化和血栓形成可能是迟发脑病的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不同年龄急性脑梗死患者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急诊收治的发病4.5h内缺血性脑卒中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患者132例,根据年龄分为60岁组37例,60~79岁组63例,≥80岁组32例。溶栓后24h复查头颅CT,如无出血给予抗血小板或抗凝治疗。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价溶栓后2、24h,7、14d疗效,统计平均有效时间,绘制生存曲线,比较3组静脉溶栓治疗的有效性。结果 3组年龄、心房颤动、缺血性心脏病、吸烟、饮酒、NIHSS15分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所有患者平均有效时间为7.207d(95%CI:6.169~8.245)。60岁组平均有效时间为5.303d(95%CI:3.428~7.179),60~79岁组平均有效时间为7.635d(95%CI:6.135~9.134),≥80岁组平均有效时间为8.467d(95%CI:6.331~10.603)。3组有效性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746,P=0.001)。结论不同年龄急性脑梗死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均有效,并且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6.
甲状腺毒性脑病是甲亢神经系统损害的严重类型,临床罕见,误诊率高。现将我院确诊的甲状腺毒性脑病1例报道如下。1资料患者,女,15岁,因发热、头痛1天,左上、下肢无力2小时入院。既往甲亢病史4个月,口服他巴唑治疗,1周前停药。体检:体温38.9℃,心率120次/min。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左上肢肌力Ⅱ级,左下肢肌力0级,左侧Babinskisign阳性。血常规正常;FT3、FT4明显升高,TSH降低;脑脊液压力280mmH2O,细胞数、糖、氯化物、蛋白均正常;脑电图:两半球较多高波幅慢波;头CT:右额顶区片状低密度灶;MR:右半卵圆中心及右额顶叶见大小不等长T1、长T2信…  相似文献   
7.
甲状腺毒性脑病是甲亢神经系统损害的一种严重类型,可与甲亢危象并存,临床罕见,误诊率高,易误诊为病毒性脑炎和脑梗死。为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提高抢救成功率,现将我院确诊的甲状腺毒性脑病2例和近十年国内医学杂志中报道的6例共8例病人资料荟萃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1病例资料男,60岁。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静坐少语,不愿与人交往,懒动,伴记忆力下降,易遗忘,且出现无目的大量购物的异常行为,在当地医院行头颅MRI扫描示丘脑、海马有异常信号;脑电图轻度异常;头颅CT血管造影(CTA)示颅内血管畸形,右侧丘脑水肿。腰穿脑脊液压力190 mmH2O。予抗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发病4.5 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分析病因分型、评价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不良反应,为rtPA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缺血性脑卒中的合理应用提供依据和临床经验。方法根据急性缺血性脑卒中rtPA静脉溶栓入选病例标准选择治疗病例,按照静脉溶栓治疗规范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描述病因分型;分析溶栓后不良反应。结果大血管动脉粥样硬化和心源性栓塞为脑梗死主要病因,分别占41.4%,29.3%;临床疗效好者占37.3%;症状性颅内出血5例,占6.67%。结论脑梗死病因分型比例与CISS分型比例一致;急性脑梗死时间窗内rtPA静脉溶栓,可改善急性期脑梗死神经功能及临床预后;溶栓后影响预后的主要不良反应为症状性颅内出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脑出血与血脂之间的关系。方法检验78例经头颅CT证实为脑出血患者的血脂指标,并与作为对照组的70例同期住院非卒中患者的血脂进行比较。结果脑出血组高密度脂蛋白(HDL)、载脂蛋白A1(ApoA1)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中HDL、ApoA1降低可能增加脑出血发生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