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4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矢状窦出血致硬膜外血肿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矢状窦出血致硬膜外血肿在所有硬膜外血肿病例中所占比例较小。由于血肿位置靠近颅顶部,常规轴位CT扫描不易被发现,因此而易贻误治疗。该病的诊断与治疗临床报道较少。我院自1995年9月~2007年6月共收治21例,经及时诊断、积极治疗,均恢复良好,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1例病人均为男性,年龄14~55岁,平均34岁。21例均为闭合性损伤,其中棍棒击伤19例,摔伤2例。合并额顶骨粉碎性凹陷骨折11例,合并线性横行骨折8例,正中缝裂开2例。1.2受伤部位及症状上矢状窦前1/3出血者5例,中、后1/3出血者16例。伤后原发昏迷者6例,继发昏迷者12…  相似文献   
2.
本院自2000年以来诊治低钠血症病人64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64例,男37例,女27例;年龄16~67岁,平均51岁.其中重型颅脑损伤39例,GCS评分4~12分;经头颅CT检查诊断为弥漫性轴索损伤2例,蛛网膜下隙出血2例,脑挫裂伤及脑内血肿21例.垂体瘤6例,5例为巨大型,鞍上生长,侵及第三脑室;6例皆经额下入路,4例行次全切除手术,2例行全切术;颅咽管瘤19例,4例经额下入路,15例经翼点入路;11例行全切除术,8例行次全切除术.  相似文献   
3.
本院自 1995年以来诊治低钠血症病人 2 4例 ,现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 2 4例 ,男 17例 ,女 7例 ;年龄 17~ 6 1岁 ,平均 4 9岁。其中重型颅脑损伤 9例 ,GCS评分 4~ 8分 ;经头颅CT检查诊断为弥漫性轴索损伤 2例 ,蛛网膜下隙出血 2例 ,脑挫裂伤及脑内血肿 5例。垂体瘤 12例 ,9例为巨大型 ,鞍上生长 ,侵及第三脑室 ;12例皆经额下入路 ,8例行次全切除术 ,4例行全切术 ;术后病理示嗜酸性肿瘤 5例 ,嫌色性肿瘤7例。颅咽管瘤 3例 ,2例经额下入路 ,1例经翼点入路 ;2例行全切除术 ,1例行次全切除术。1.2 低钠血症出现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跨上矢状窦双侧硬膜外血肿的病情变化和急救策略。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月~2006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例颅脑创伤及择期开颅手术后发生的跨上矢状窦双侧硬膜外血肿病例,总结分析其急救治疗体会。结果10例跨上矢状窦双侧硬膜外血肿病人通过严密观察分析病情,符合指征而手术9例;血肿较小保守治疗1例。本组病人住院7d~3个月,随访3~12个月,病人住院期间死亡1例,植物生存1例;余8例预后良好。结论跨上矢状窦双侧硬膜外血肿临床少见,病人病情恶化往往较为迅速,需及时发现并处理。  相似文献   
5.
皮质醇(cortisol,COR)作为内源性糖皮质激素(Glucoconicoids,GCs)的主要激素,是维持内环境稳态所必需的应激因子.  相似文献   
6.
脑外伤后偏瘫肢体的康复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随着医疗技术的迅速发展,脑外伤患者生存率明显提高,但这部分病人常遗有肢体功能障碍。对这些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84例脑外伤患者,男59例,女25例,年龄35~71岁,平均52.41岁,其中有颅底骨折17例(20.2%),脑挫裂伤8例(9.5%),颅内血肿36例(42.8%),脑震荡23例(27.3%),病程0.5~6个月。方法:所有病人均在生命体征稳定后进行康复训练,包括:(1)良肢位的摆放,包括仰卧位,健侧卧位或患侧卧位的抗痉挛体位。(2)上下肢各关节的主被动…  相似文献   
7.
季祥举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2):2458-2459
目的探讨急诊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该院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98例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观察组,采用微创穿刺血肿液化引流术治疗。选择同期收治的84例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对照组,进行内科保守疗法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均显著降低(P<0.05,P<0.01),组间比较也有显著差异(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3.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1.2%,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05)。两组术后ADL分级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清除率高,止血彻底,创伤小,临床效果优于内科保守疗法。  相似文献   
8.
桥小脑角胆脂瘤4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季祥举  李冰  王新功 《四川医学》2001,22(2):170-180
我院神经外科自 1989~ 1999年共收治桥小脑角胆脂瘤 4 2例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4 2例 ,男 2 6例 ,女 16例。年龄 14~ 62岁 ,平均 38.4岁。病程 2月至 14年 ,平均 4 .8年。1.2 症状与体征 :主要症状为三叉神经痛 2 5例 ,其中18例为第 3支痛。头痛头晕 7例。耳鸣耳聋 3例。面肌抽搐 3例。行走不稳 2例。面部麻木、复视各 1例。查体 :三叉神经分布区感觉减退 2 8例 ,角膜反射迟钝2 7例 ,听力减退 15例 ,咬肌力弱、面肌力弱各 13例 ,眼球震颤 11例 ,共济失调 9例 ,咽反射减退、外展神经不全麻痹各 4例 ,视乳头水肿 12…  相似文献   
9.
颅脑创伤病人血清ACTH和皮质醇昼夜节律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颅脑创伤病人的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总皮质醇、皮质类固醇结合球蛋白(CBG)以及游离皮质醇状态,了解颅脑创伤后机体的内分泌反应以及相关激素的昼夜节律变化.方法 采用化学发光及放射免疫分析法对32例颅脑创伤病人血清ACTH、总皮质醇、CBG水平进行测定,并通过计算获得游离皮质醇水平,进行横断面分析研究.结果 颅脑创伤病人血清ACTH、总皮质醇、CBG多处于正常水平,且ACTH、总皮质醇存在昼夜节律变化,而CBG、游离皮质醇无昼夜节律变化.结论 颅脑创伤后,多数病人血清ACTH、总皮质醇、CBG及游离皮质醇水平位于正常参考范围,垂体-肾上腺功能多保持完整,ACTH及总皮质醇存在昼夜节律变化,但有约50%的病人可出现不同类型皮质醇分泌异常.  相似文献   
10.
外伤性脑干梗塞七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本组7例,均为男性,年龄18~49岁,平均27.1岁。其中车祸碰撞伤5例,坠落伤1例。1例合并股骨干骨折,1例合并肋骨骨折,血气胸。7例均无颅骨骨折及颅内血肿。 2.临床表现:6例病人伤后发生昏迷或一过性昏迷,1例病人伤后意识清,26h后出现迟发性昏迷。GCS评分13分1例,9~12分2例,5~8分3例,4分1例。其中5例表现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