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4篇
综合类   7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探讨喹硫平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的疗效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2014年我院收治的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80例,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行丙戊酸钠联合喹硫平与利培酮治疗,均早晚2次服用,持续6周。于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采用杨氏躁狂量表(YRMS)评定临床疗效,采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持续操作测验(CPT)和霍普金斯词语学习测验修订版(HVLT-R)评定认知功能。结果观察组临床治愈率、显效率、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2组完成分类数、错误应答数、持续应答数均明显改善,持续注意水平明显改善,观察组错误应答数与持续应答数改善更为明显(P0.05)。结论喹硫平联合丙戊酸钠能够有效治疗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改善患者的部分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首发抑郁症患者的细胞因子水平变化及度洛西汀对其的影响.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38例抑郁症患者度洛西汀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于治疗前后进行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进行疗效评估,并与3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比较,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治疗前,首发抑郁症患者血清IL-6、TNF-α、IL-1浓度[(10.66±3.12) pg/ml,(77.49±3.12) pg/ml,(39.09±3.77) pg/ml]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2.72±0.91)pg/ml,(37.48±5.87) pg/ml,(10.31±1.05) pg/ml];血清IL-4、IL-10浓度[(3.18±0.46) pg/ml,( 102.66±20.50) pg/ml]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7.85±0.49) pg/ml,(181.00±33.85) pg/ml];经度洛西汀治疗后,患者血清IL-6、TNF-α、IL-1浓度明显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5),血清IL-4、IL-10浓度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但血清IL-6、TNF-α、IL-1浓度仍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血清IL-6、TNF-α、IL-1水平与HAMD总分呈明显正相关(r分别为0.667,0.486,0.727,P<0.01),而血清IL-4、IL-10水平则与HAMD总分呈明显负相关(r分别为-0.433,-0.269,P<0.05,P<0.01).结论 首发抑郁症患者存在细胞因子介导的免疫功能紊乱,度洛西汀可能通过调节细胞因子及Th1/Th2失衡发挥抗抑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初步探讨不同部位θ短阵快速脉冲(TBS)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9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左侧额叶组、双侧额叶组、左侧颞叶组及假刺激组,每组各24例。在维持原有抗精神病药种类及剂量不变的基础上采用TBS模式进行相应部位rTMS,每周5次,4周为1疗程。治疗前后应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64(WCST-64)、定步调听觉连续加法测验(PASAT)、霍普金斯词汇学习测验-修订版(HVLT-R)对患者认知功能进行评定。结果:92例患者完成疗程;治疗前各组HVLT-R、WCST-64及PASAT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除假刺激组外,其余3组PASAT、HVLT-R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均0.05);WCST-64的持续错误数和持续反应数均明显下降(P0.05,P0.01),其中左侧额叶组及双侧额叶组PASAT、HVLT-R评分较左侧颞叶组明显升高(P0.05,P0.01),WCST-64持续错误数和持续反应数较左侧颞叶组明显下降(P0.05,P0.01),左侧额叶组和双侧额叶组间HVLT-R、WCST-64及PASAT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TBS模式的rTMS刺激左侧额叶﹑双侧额叶及左侧颞叶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均有明显改善,刺激左侧额叶及双侧额叶的改善作用更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奎硫平和奋乃静治疗老年痴呆精神行为症状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对照研究,奎硫平组58例,剂量25~400mg/d,平均(137±80)mg/d,奋乃静组53例,剂量2~20mg/d,平均(4.8±1.4)mg/d,疗程12周,分别于治疗前及4、8、12周末应用痴呆病理行为评定量表(BEHAVE-AD)评定疗效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两组病人治疗后BEHAVE-AD评分显著下降(P<0.01),两组病人之间治疗前后BEHANE-AD的减分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奋乃静组85%有锥体外系反应,明显高于奎硫平组的5%,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奎硫平和奋乃静治疗老年痴呆精神行为症状疗效确切,奎硫平起效更快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在校大学生精神分裂症早期症状的特异性.方法 采用自编调查表,通过对60例在校大学生的首发精神分裂症与60例非大学生组的首发精神分裂症的回顾性调查,比较分析两者早期症状的特征.结果 在校大学生以偏执型多见,症状以妄想为主,疗效明显,与非大学生组比较有差异.结论 在校大学生首发精神分裂症以妄想为主,症状发生率高,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应针对这些症状进行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双相障碍与抑郁症的A型行为异同及关系.方法应用A型行为问卷(TABQ)对50例双相障碍患者和50例抑郁症患者及93例正常对照组的行为类型进行评定,以及临床资料比较分析.结果(1)双相障碍患者中A型行为占60%,显著高于抑郁症组(20%)和正常对照组(35.4%);抑郁症患者B型行为占52%,显著高于双相障碍组(6%)和正常对照组(32.2%).(2)A型行为患者起病较急,心理社会因素明显,多表现为认知障碍;B型行为性格患者以焦虑/躯体化及迟滞表现多见.(3)A型行为患者疗效优于B型行为患者.结论双相障碍患者具有普遍A型行为倾向,抑郁症患者以B型行为居多,A型行为的评定可能有助于两者的鉴别及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长期住院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大脑结构形态学改变及其与精神病理学症状的关系. 方法:对68例稳定期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患者组)与17名正常对照(对照组)采用中文版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成套测验共识版(MCCB)作为评价工具进行认知功能测评,以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患者精神症状,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二者之间的相关性.患者组与对照组均进行磁共振扫描. 结果:研究组PANSS阴性症状评分平均(18.19 ±7.29)分高于阳性症状(13.12±5.44)分.MCCB认知功能评估中,研究组在符号编码、言语流畅、持续操作、言语记忆、迷宫、情绪管理及总测验成绩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2 ~5.99,P<0.05或P<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研究组PANSS总分及阴性症状与MCCB中符号编码、言语流畅、持续操作、言语记忆、情绪管理及总测验成绩等呈显著负相关(r=-0.25~-0.42,P<0.05或P<0.01).基于体素的形态学方法(VBM)分析显示,研究组的左侧额上回,左侧额中回、左额内侧回、右侧楔叶、左侧颞中回的灰质密度显著低于正常对照(Z=3.16 ~4.08,P<0.05或P<0.01). 结论: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以阴性症状为主,阴性症状越重,认知损害越明显;阴性症状持续与认知功能损害可能与左侧额叶灰质密度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单胺类神经递质与分裂症后抑郁的关系。方法测定67例正常人与67例分裂症后抑郁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浆中单胺递质代谢产物5-羟吲哚乙酸(5-HIAA)、3-甲基-4-羟基苯乙二醇(MHPG)、高香草酸(HVA)、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结果分裂症后抑郁患者5-羟吲哚乙酸(5-HIAA)、3-甲基-4-羟基苯乙二醇(MHPG)、高香草酸(HVA)、5羟色胺(5-HT)的水平低于正常,随抑郁改善递质水平逐渐上升;去甲肾上腺素(NE)高于正常,随抑郁改善水平逐渐下降。结论分裂症后抑郁症患者存在外周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和单胺类神经递质功能低下,血浆神经递质水平变化可作为抑郁症疗效评定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但与病情严重程度无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VPA)治疗情感障碍(躁狂或双相障碍)患者的血药浓度与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的关系.方法 共入组169例患者,接受丙戊酸钠治疗,丙戊酸钠实施个体化药物剂量调整方案.采用贝克躁狂评定量表(BMRS)评估疗效,自编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监测量表、精神护理观察量表(NOSIE)、药物副作用量表(TESS)观察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双相障碍与抑郁症的A型行为异同及关系。方法:应用A型行为问卷(TABQ)对50例双相障碍患者和50例抑郁症患者及93例正常对照组的行为类型进行评定,以及临床资料比较分析。结果:(1)双相障碍患者中A型行为占60%,显著高于抑郁症组(20%)和正常对照组(35.4%);抑郁症患者B型行为占52%,显著高于双相障碍组(6%)和正常对照组(32.2%)。(2)A型行为患者起病较急,心理社会因素明显,多表现为认知障碍;B型行为性格患者以焦影躯体化及迟滞表现多见。(3)A型行为患者疗效优:于B型行为患者。结论:双相障碍患者具有普遍A型行为倾向,抑郁症患者以B型行为居多,A型行为的评定可能有助于两者的鉴别及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