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4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4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为探讨肺癌患者的DNA损伤敏感性和修复特性 ,收集了未经化疗或放疗的肺癌病人 34例及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对照 45例 ,均为非现吸烟者 ,抽取静脉血 5ml,枸橼酸钠抗凝。每人血样分成三份 (A、B、C) ,B、C份用过氧化氢处理 ,C份再用RPMI16 40全培养基恢复培养1h ,常规单细胞凝胶电泳 (SCGE) ,用SCGE计算机成像与分析系统得到彗星的尾矩 (单位为像素 ) ,B与A尾矩的差值衡量DNA损伤敏感性 (DDS) ,B与C尾矩的差值衡量DNA修复能力 (DRC)。结果表明 ,在对照组内 ,性别之间的DDS和DRC差别无显著性 ;以 …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不同临床期别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人类表皮生长因子(HER-2、p53雌激素受体(ER)及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 利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138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各指标的表达,采用新的记分标准,结果数字化和半定量化,以秩检验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高临床期别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HER2表达显著升高,而PR表达则显著降低,ER和p53的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 HER-2和PR能更好地反映乳腺癌的临床期别并可能与乳腺癌的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3.
家兔自体雪旺细胞巩膜深层移植的病理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雪旺细胞(Schwann cell,SC)是周围神经系统的主要胶质细胞,近年研究表明SC可产生几种光感受器细胞所必需的神经营养因子如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睫状神经营养因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等.  相似文献   
4.
胃癌的发生发展与P21表达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1材料和方法 1.1材料从1997/1999年,我们选择门诊及住院患者共160例,均作内镜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并排除其他系统的重要疾病.其中CSG组84例,男40例,女44例,平均年龄47.23岁±8.46岁;CAG/IMD组52例(其中轻度不典型增生6例,中度不典型增生2例),男24例,女28例,平均年龄49.63岁±10.27岁;GC组24例,男10例,女14例,平均年龄52.78岁±12.45岁.三组间年龄具有可比性(P<0.05),药盒购自美国Daok公司.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鱼腥草提取液膀胱灌注治疗非细菌性膀胱炎的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30只成年SD雌性大鼠随机平均分为三组,对照组和治疗组采用环磷酰胺腹腔注射构建非细菌性膀胱炎模型,空白组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建模成功后治疗组行鱼腥草提取液(2 g/ml)膀胱灌注治疗,每天1次,持续1周,空白组及对照组采用等体积生理盐水膀胱灌注处理;治疗完成后,分析比较各组大鼠尿频、疼痛、尿动力学参数、膀胱湿重、病理炎症程度、膀胱组织炎性因子(IL-6、IL-8、TNF-α)浓度等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尿频次数明显降低(P<0.05),疼痛阈值升高(P<0.01),尿动力学参数中排尿间隔、膀胱容量、膀胱顺应性指标明显改善(均P<0.01),膀胱湿重(P<0.01)及病理炎症等级(P<0.05)降低,膀胱匀浆炎性因子浓度下降(P<0.01)。结论鱼腥草提取液膀胱灌注治疗能有效改善非细菌性膀胱炎的炎症和尿频尿急及疼痛症状。  相似文献   
6.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慢性胃炎不同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材料和方法11 病例来源 本科1997年诊断的776例慢性胃炎(CG)。12 幽门螺杆菌(HP)检查方法 ①尿素酶试验,②胃粘膜组织革兰染色,③细菌培养。以上三项检查中两项或两项以上阳性者诊断为HP阳性。13 数据处理和分析2 结果21 一般情况 在776例研究对象中,慢性浅表性胃炎(CSG)559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217例:458例男性,308例女性,年龄14~80岁,平均4096岁。22 年龄、性别与HP感染的关系 ~30岁、~40岁和>40岁组的HP感染率分别为:…  相似文献   
7.
原发于淋巴结外恶性淋巴瘤4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观察淋巴结外淋巴瘤的临床表现特点及误诊原因,方法复习近年来经病理检查确诊的142例恶性淋巴瘤,进行分析,结果确诊为结外淋巴瘤44例,占30.9%。44例中发生于鼻及咽环淋巴组织者最多,共17例,其次为消化道,共13例,其它部位少见,共有14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免疫球蛋白重链(IgH)及T细胞受体γ(TCRγ)基因重排在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58例B细胞淋巴瘤(B-NHL)、15例T细胞淋巴瘤(T-NHL)、不能确诊为NHL的标本5例及10例良性淋巴组织增生标本进行IgH及TCRγ基因重排的检测.结果 58例B细胞淋巴瘤标本中有IgH基因重排为47例,有3例TCRγ基因重排.15例T细胞淋巴瘤中TCRγ基因重排为11例,未见有IgH基因重排.5例未确诊的疑难病例均为IgH基因重排.10例良性淋巴组织反应性增生病例中,IgH及TCRγ基因重排均为阴性.IgH及TCRγ基因重排检出率在淋巴瘤组与良性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用PCR方法检测IgH及TCRγ基因重排对NHL及其疑难病例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脑损伤后神经细胞C-fos基因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脑损伤动物的神经细胞C -fos基因表达的变化与损伤程度的关系。  方法 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对 85只不同脑损伤程度大鼠神经细胞C -fos基因表达变化进行分析。  结果 脑损伤区域神经细胞出现C -fos基因表达 ,重度损伤组基因表达的阳性百分率及阳性平均光密度均高于中度损伤组 ,其脑组织的含水量也出现相同趋势的变化。  结论 脑损伤早期神经细胞C -fos基因表达变化与脑损伤的轻重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
一种生物型人工硬脑膜和自体膜应用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对临床病人及犬的开颅手术,比较应用新型生物型人工硬脑膜与自体骨膜修补硬脑膜的预后。方法选择临床手术病人30例,24例行生物型人工硬脑膜修补硬脑膜,6例行自体膜修补;选择的实验犬分为:1、6、12、24个月及更长时间5组,每组犬各3只,每只犬分别应用生物型人工硬脑膜及自体膜修补硬脑膜。手术后观察不同修补材料的预后。结果所有临床病人术后观察均无颅内感染、脑脊液漏及癫发生。应用生物型人工硬脑膜修补材料的动物解剖显示,修补材料外表面与颅骨膜有少许粘连、易分离,与周边缝合的硬脑膜已完全愈合,不可分辨,不能分离。从生物型人工硬脑膜及自体膜两种修补材料内表面来看,前者生长更接近硬脑膜,与脑表面无粘连或偶有丝状粘连,而自体膜与脑表面有丝状粘连并有少许柱状粘连。组织学镜下显示,两种修补材料与硬脑膜之间无嗜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等炎症细胞反应,无囊壁形成。生物型人工硬脑膜内表面可见上皮细胞覆盖,上皮下可见纤维组织增生,纤维母细胞增生,该修补材料被降解,总量明显减少,内部可见毛细血管。结论用生物型人工硬脑膜作硬脑膜修补手术后,该型修补材料的特性使其能产生上皮,不易形成与脑组织的粘连,并逐渐被自体组织蚕食、降解和替代,达到具有实际意义的硬脑膜重建。生物型人工硬脑膜在修补硬脑膜缺损的实际应用中比自体膜有更大优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