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4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6篇
肿瘤学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肿局部炎症、假膜新血管生成、局部纤溶状况及其在CSDH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进而探讨CSDH的发病机制,并为CSDH的治疗及预防复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78例CSDH患者作为病例组,20例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ELISA法测定患者血清及血肿液中VEGF及IL-6的含量。比较患者末梢静脉血及血肿液中四种因子的含量变化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病例组血肿液FDP、d-dimer检测均为阳性,血液为阴性;正常对照组血液FDP、d-dimer检测均为阴性;病例组血清VEGF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肿液中VEGF浓度高于血清中。病例组血清IL-6浓度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肿液中IL-6浓度高于血清中。CSDH患者血肿液VEGF、IL-6水平没有相关性。结论CSDH患者血肿液局部纤溶亢进,局部VEGF分泌旺盛,新血管生成活跃,局部炎症活跃,可导致CSDH不断扩大而参与CSDH发病机制。抗炎治疗、抑制VEGF的生理作用、有选择的对病人施行促凝治疗,可成为部分CSDH病人保守治疗及预防复发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性,56岁。因突发腰背部剧痛3无,双下肢活动不能2天入院。既往健康,无反复鼻衄、皮肤出血、月经紊乱及高血压病史。入院前3天,患者突发腰背部剧痛,向双大腿后放射,翻身时加重,对症处理效果不佳,次日出现双下肢无力,很快进展至不能活动,伴小便潴留,腰背部疼痛则明显缓解。病前无搬抬重物或脊柱外伤史。查体:神清T12棘突压痛、叩痛,T10节段以下痛觉缺失,双下肢肌张力低,肌力0级,双下肢腱反射及肛门反射消失,小便潴留。腰穿CSF化验正常,椎管造影提示“T12椎体水平硬脊膜外占位性病变”。入院次日手…  相似文献   
3.
患儿,女性,8岁,因“急起四肢无力、面色苍白1天”于7月8日收住。既往无出血、肝病及蚕豆黄病史。查体:贫血貌,巩膜轻度黄染,肝右肋缘下扪及,边缘钝,肝区轻压痛。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化验:WBC115×109/L,S0165,L0835,RBC144×1012/L,Hb4998/L,PLT260×109/L;ReC23%。TB806μmol/L,DB284μmol/L,ALT63U,AST74UA2859/L,G272g/L。病毒性肝炎标志物检验全套阴性。骨髓穿刺见幼红细胞明显增…  相似文献   
4.
急性颅内血肿减压术后出现骨窗缘硬膜外血肿十分少见。我院自 1993~ 2 0 0 3年共发现 8例 ,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 6例 ,女 2例。年龄 38~ 79岁 ,平均6 0 5岁 ,有外伤史 6例 ,2例无外伤史但有高血压病史。GCS评分 4~ 7分 ,平均 5分。单侧瞳孔散大 2例 ,双瞳散大 6例。硬膜下血肿 2例 ,硬膜下合并脑内血肿 6例。 8例均于入院后急诊开颅血肿清除去大骨瓣减压及术后强力脱水等治疗。术后 2~ 17天 ,平均 6 8天发现硬膜外血肿。硬膜外血肿均位于骨窗缘 ,其中颞枕部 5例 ,顶枕部 3例 ,5例再次开瓣 ,2例开窗血肿清除 ,1例保守治疗。2…  相似文献   
5.
目的:以德阳市为样本,研究颅脑交通伤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德阳地区5县市1区2000~2005年道路交通伤害的资料.结果: 颅脑交通伤中以男性居多;高危年龄段为30~40岁;第四季度为高峰期;1d内高峰时间多在中午和下午,0~1时形成一次明显的高峰.结论:降低颅脑交通伤害事故,需要综合治理,遵循其特有的规律,完善救护体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对颅底骨折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对64例临床诊断为颅底骨折患者,行螺旋CT扫描,并做螺旋CT三维成像(3DCT),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螺旋CT扫描直接显示颅底骨折56例,诊断率为87.5%,同时螺旋CT三维重建成像可清晰地显示颅底骨折的部位和范围。结论螺旋CT诊断颅底骨折准确率较高,螺旋CT三维重建可直观地了解颅底骨折在三维立体空间的实际大小、形态、位置及周围结构的解剖关系,对诊断和治疗颅底骨折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发生眩晕的机制。方法:分析收治的377例颅脑损伤患者中有眩晕主诉者,均行颈椎X线和经顷多普勒检查等,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颈性眩晕颈椎X线阳性结果高于非颈性眩晕,差异有显著性;颈性眩晕TCD阳性结果高于非颈性眩晕,差异无显著性;颈性眩晕颈椎X线阳性结果与TCD回归分析结果呈正相关。结论:眩晕大多可以找到器质性原因,明确诱发眩晕的机制和针对病因治疗是关键。  相似文献   
8.
彭涛  周增俊  徐宏 《临床医学》2008,28(2):92-93
目的 研究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对颅底骨折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 对64例临床诊断颅底骨折病人,行螺旋CT扫描,并做螺旋CT三维成像,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螺旋CT扫描直接显示颅底骨折56例,诊断率为87.5%,同时螺旋CT三维重建成像可清晰地显示颅底骨折的部位和范围.结论 螺旋CT诊断颅底骨折准确率较高,螺旋CT三维重建可直观地了解颅底骨折在三维立体空间的实际大小、形态、位置及周围结构的解剖关系,对诊断和治疗颅底骨折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周增俊  徐宏  彭涛  李政  吴小明 《山东医药》2010,50(46):75-76
目的观察小骨窗颅后凹减压及人工硬脑膜修补术治疗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伴脊髓空洞的疗效。方法对18例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患者采用小骨窗颅后凹减压及人工硬脑膜修补术治疗。结果术后1个月按GOS,18例中恢复良好14例、中残或重残4例、死亡0例。随访2个月~58,按Tator评价标准,症状明显改善15例,部分改善2例,无变化1例。未见脑膨出及脑脊液漏等并发症。结论小骨窗颅后凹减压及人工硬脑膜修补术治疗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伴脊髓空洞症疗效好、安全。既能完成颅后凹减压,又能重建硬膜,保持脑脊液畅通。  相似文献   
10.
四川汶川强烈地震造成大量伤员,如颅脑损伤、胸腹损伤、脊柱和四肢损伤等,伤亡的原因多为坠物砸伤或挤压伤,早期死亡率达30%,因此针对地震发生后面临的特殊情况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是降低病死率和伤残率的必要途径。面临特殊情况采取的应对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