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11篇
药学   3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们于1998-08~2002-08用大剂量VitB12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58例患者均为我院病人,符合PTN诊断标准(《神经病学》第4版),且均为单侧发病,右侧32例,左侧26例。其中第1支2例,第2支12例,第3支28例,第2、3支14例。男16例,女42例,男∶女=1∶2·65;年龄18~68岁。1·2方法常规给予丹参、培他啶改善血供,在VitB1营养神经基础上加用VitB122000μg肌注,每周4次,连用4周,治疗后观察2年内复发率。1·3疗效判断标准显效:治疗期间疼痛终止,半年内无复发。有效:疼痛程度减轻,持续时间缩短。无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溃疡膏加白糖与碘伏凡士林纱布在治疗烧伤创面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科2006年1月至2011年6月期间收治的烧伤患者,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为MRSA感染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实验组采用溃疡膏加白糖换药治疗,对照组采用碘伏凡士林纱布换药治疗.观察用药后1,3,5,7,9d创面分泌物MRSA培养阳性例数变化情况及治疗9天后创面治疗有效例数情况.结果 所有实验组间差异用x2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实验组在治疗后3,5,7,9d创面分泌物MRSA培养阳性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创面有效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溃疡膏加白糖治疗烧伤创面MRSA感染,较对照组抗菌作用明显,且能有效的促进创面愈合,减轻患者换药痛苦,临床效果满意,方法简单可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酶提取物三维试验法检测革兰氏阴性杆菌去阻遏持续高产AmpC酶(包括染色体型和质粒型)在我院的临床应用价值及 分布。方法在常规NCCLS纸片扩散法基础上接种大肠埃希菌ATCC25922.在平皿中央贴一头孢西丁纸片,并距纸片5mm处由里向外切割一道狭缝,将酶提取物加入狭缝内。结果 由于AmpC酶水解头孢西丁,在狭缝与抑菌圈交接处出现扩大的长菌区域。使用该法检测标准产酶株大肠埃希菌CT7和临床分离的72株可疑菌,标准株结果准确无误,分离的可疑菌有8株持续高产AmpC酶试验阳性。结论 酶提取物三维试验法是一种简单易行,是适用于我院临床试验室快速检测持续高产AmpC酶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本地区临床主要致病菌分布,掌握本地区细菌耐药状况。方法:回顾分析临床各科培养检出的革兰氏阴性、阳性菌及药敏试验。结果:本地区细菌性感染疾病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占总感染数的73.7%(549/745),革兰氏阳性菌以葡萄球菌为主.占总感染数的26.3%(196/745)。感染部位以泌尿系和肠道感染为多,大肠埃希氏菌是泌尿系和肠道主要感染细菌.克雷伯菌和假单胞属菌是呼吸系统的主要致病菌。结论:大多数革兰氏阴性、阳性菌对窄谱、广谱青霉素呈现较高的耐药率。阴沟肠杆菌、枸橼酸杆菌、溶血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时多数抗生素存在多重耐药,经验用药必须结合本地区(医院)细菌耐药资料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对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应用MB-80微生物快速动态检测系及GKT-5MSet动态真菌检测试剂盒定量检测血浆中(1,3)-β-D葡聚糖的含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87例真菌培养阳性且结合临床确诊为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患者血浆(1,3)-β-D葡聚糖定量检测有82例阳性,阳性率为94.25%,血浆(1,3)-β-D葡聚糖含量为65.0±21.25 pg/ml,阴性对照组为4.0±1.84 pg/ml。两组数据经t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方法具有早期、快速、简便、灵敏度和特异度高的优点,可为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疾病的早期诊断和疗效判断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乔林  周吕蒙  杨淑娟 《四川医学》2004,25(11):1247-1248
血清(浆)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是近年发现的用于全身细菌感染诊断和鉴别诊断新的血清标志物。研究发现PCT不仅可用于全身细菌感染诊断和鉴别诊断,对疗效观察,预后判断也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还可以反映疾病的严重程度及炎症活动情况,与传统的炎症反应指标比较具有更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根据PCT变化进行治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耐药菌株及二重感染的发生。目前国外学者已将PCT作为全身细菌感染及疗效观察、预后判断的指标。我们对100多例住院患者血清标本进行了PCT测定,对收治的几例危重患者血清进行了全病程跟踪检测,为临床在诊断和鉴别诊断方面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近期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为各科室抗感染治疗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常规细菌培养方法,从临床各种送检标本中分离细菌,以Micro-Scan auto SCAN4微生物分析系统鉴定菌种并进行体外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2011年7月至2012年6月1年中,共分离出鲍曼不动杆菌141株,临床科室分布以呼吸内科、重症医学科、心血管内科、普外科、烧伤科为主,标本分布以痰(61.0%)为主,其次为伤口分泌物(7.8%)、咽拭子(7.1%).对鲍曼不动杆引起的感染扩散2012年施行两次控制,第二次比第一次控制效果好.鲍曼不动杆菌对14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大于50%以上,且多重耐药和泛耐药菌株共占73%.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对临床上常用药物耐药严重,应加强药敏监测,并建立切实有效的感染控制措施,阻断多重耐药和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传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并分析其耐药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2011年2月我院气管切开术后下呼吸道感染69例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65例病人共检出病原菌89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检出率最高的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14.6%)、肺炎克雷伯菌(10.1%)、大肠埃希菌(7.9%)及鲍曼不动杆菌(7.9%)。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克林霉素、阿奇霉素、诺氟沙星耐药率较高;革兰阴性菌对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青霉素类药物耐药率较高;真菌对常用抗真菌药物耐药性均较高。初始治疗有效者占68.5%,初始治疗用药与药敏试验不符、效果不佳更换抗菌药物者占31.5%。结论气管切开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较为多样,需要进行严格的病原菌检测和药敏试验,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联合尿微量白蛋白和视黄醇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2年3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根据尿微量白蛋白排出量将患者分为三组:单纯糖尿病组、早期糖尿病肾病组、临床糖尿病肾病组,随机选取同期我院健康体检者40名作为对照组。检测四组的血清胱抑素C(Cys C)、尿微量白蛋白(mAlb)、视黄醇结合蛋白(RBP)水平。结果:早期糖尿病肾病组RBP,Cys C,mAlb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单纯糖尿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病情发展,患者RBP,Cys C,mAlb水平逐渐升高。RBP,Cys C,mAlb检测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敏感性分别为71.1%,66.7%,75.6%。联合检测的敏感性为91.1%,高于三者单独检测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验的特异性高于单独检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ys C,mAlb,RBP联合使用可以提高早期糖尿病肾病检测的准确性,有助于肾功能损害的预防和治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对同一新鲜全血标本24小时内两次测定结果对比和偏差评估,探讨新鲜全血在室温放置过夜前后计数结果的偏差是否能用于室内质控。方法 参照EP9-A文件要求用患者新鲜全血以当时测定为对比方法,过夜测定为实验方法对WBC、RBC、HGB、PLT、HCT等5个项目进行检测计算相关系数和直线回归方程,对两次测定的偏差和将偏差用于血常规室内质量控制进行评估。结果 放置过夜的样本除HCT偏差不能被接受外其余4项偏差小于CLIA^ 88允许偏差。结论 新鲜全血样本室温放置过夜后再测定其WBC、RBC、HGB、PLT,两次结果的相对偏差可以用于室内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