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9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68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近年来,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TMS)、经颅直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t DCS)等非侵入性脑刺激技术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t DCS由于其不良反应小、刺激面积大、操作简单,在失语症的治疗中具有其独特的优势。t DCS由放置于颅骨外的阴极和阳极两个表面电极片构成,以微弱直流电作用于大脑皮  相似文献   
2.
正三十多年前,Ungerleider和Mishkin根据恒河猴颞叶下部和顶叶损伤的不同行为,提出颞枕腹侧进行视觉物体识别,而背侧顶叶进行空间视觉加工的视觉双流模型~([1])。在人类,Duffau等~([2])在神经外科手术中实施直接电刺激的同时,让清醒患者图命名时观察到图命名产生的语义错语与视觉腹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脑电非线性分析监测方法,研究围术期硬膜外复合镇静下异丙酚对不同脑区的作用,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20例患者,随机分为异丙酚5mg·kg1·h1、异丙酚6mg·kg1·h1两组(每组10例),麻醉采用硬膜外麻醉复合异丙酚镇静。监测患者围术期的脑电非线性参数—近似熵(ApEn)及关联维数(D2),常规监测BP,HR,SpO2。结果:与入室后相比,镇静下患者均表现为额叶与颞叶区的脑电抑制程度较高。两组患者入室后与镇静下相比较,关联维数、近似熵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与复苏、觉醒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在复苏与觉醒后,各个脑区的脑电变化表现为:额叶与颞叶区的脑电活动度较高。结论:硬膜外麻醉复合异丙酚镇静下,各个脑区在异丙酚作用下抑制程度是不同的,以额叶和颞叶的抑制程度较高,额叶和颞叶区在复苏觉醒时兴奋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道睡眠图 ( polysomnograph,PSG)指标对脑卒中后抑郁 (post-stroke depression,PSD)的诊断价值. 方法 30例研究对象分为 3组进行多道睡眠图检查并分析其结果病例组为 10例 PSD患者,根据 DSM-Ⅳ诊断标准确诊;对照组为 10例脑卒中后无抑郁的患者;正常组为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者. 结果与对照组、正常组比较,病例组睡眠结构发生明显变化,表现为睡眠潜伏期延长,快速动眼睡眠与非快速动眼睡眠( REM-NREM)周期次数增加;快速动眼睡眠( rapid eye movements,REM)潜伏期缩短; REM活动度、强度、密度增加; S1阶段睡眠增加, S2和 S3+ 4阶段睡眠减少.总睡眠时间、慢波睡眠时间比正常组少,但与对照组之间无差异. 3组之间觉醒时间、睡眠效率无明显差异. 结论 PSD患者存在 PSG指标变化,这些改变可能有助于 PSD的诊断参考.  相似文献   
5.
更年期抑郁患者的脑电非线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探讨更年期抑郁患者安静闭眼状态下脑电非线性动力学特性的变化规律.方法用近似熵(ApEn)对18名更年期抑郁患者和18名同年龄段正常妇女在安静闭眼状态下的脑电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安静闭眼状态下更年期抑郁患者大脑皮层的大部分区域ApEn出现增高.结论脑电非线性分析可以相对客观和准确地观测到更年期抑郁患者的皮层变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道睡眠图(polysomnograph,PSG)指标对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的诊断价值。方法:30例研究对象分为3组进行多道睡眠图检查并分析其结果:病例组为10例PSD患者,根据DSM-Ⅳ诊断标准确诊;对照组为10例脑卒中后无抑郁的患者;正常组为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者。结果:与对照组、正常组比较,病例组睡眠结构发生明显变化,表现为睡眠潜伏期延长,快速动眼睡眠与非快速动眼睡眠(REM-NREM)周期次数增加;快速动眼睡眠(rapid eye movements,REM)潜伏期缩短;REM活动度、强度、密度增加;S1阶段睡眠增加,S2和S3 4阶段睡眠减少。总睡眠时间、慢波睡眠时间比正常组少,但与对照组之间无差异;3组之间觉醒时间、睡眠效率无明显差异。结论:PSD患者存在PSG指标变化,这些改变可能有助于PSD的诊断参考。  相似文献   
7.
脑电非线性分析在心算和定向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目的探讨心算和定向测试过程中脑电非线性动力学特性的变化规律,以及脑电非线性分析在认知过程研究中的作用.方法用关联维数(D2)、近似熵(ApEn)对30名健康成年人在安静闭眼、闭眼心算和闭眼定向3种状态下的脑电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认知作业过程相对于安静状态,D2和ApEn明显增高( P<0.01);不同作业状态大脑功能活动的复杂度和参与的脑区不同;脑电非线性分析可以清晰展示认知过程中激活脑区的分布情况,及与认知作业相关的脑区活跃程度的变化.结论脑电非线性动力学分析方法适用于认知过程脑功能活动变化规律的研究,有助于了解大脑的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8.
非线性动力学分析在脑电图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1 概述脑电图 (EEG)是一种无创、价格低廉、方便有效并广为临床上使用的检查手段。信号是大脑神经元兴奋性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总体反映 ,大脑所有高级神经功能活动的信息都湮没于信号这个“汪洋大海”之中。作为一种直接了解大脑功能状态的手段 ,信号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深入研究大脑功能活动的窗户。近年来 ,非线性科学成为当今科学界最活跃的学科之一。目前 ,它已成功运用到生命医学的许多学科当中 ,包括心脏病学、神经病学、精神病学等 ,以及生物医学工程包括生物力学、生物材料、医疗仪器、医学成像技术及康复工程等。利用混沌与分形…  相似文献   
9.
近似熵和复杂度分析在麻醉深度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麻醉药物作用下脑电非线性动力学特性的变化规律,以及应用近似熵和复杂度非线性指数实时监测手术中麻醉深度变化情况.方法 65名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异氟醚、七氟醚、地氟醚(每组15例)和异丙酚组(20例),对所有患者全身麻醉过程进行全程脑电监测,包括安静闭眼、麻醉诱导、手术中、复苏、觉醒过程,并利用近似熵和复杂度非线性指数进行了麻醉过程的实时监测.结果近似熵和复杂度非线性指数安静闭眼状态最高,并随诱导过程迅速降低,手术中保持低水平、相对稳定的数值,以后随复苏过程逐渐升高,最后在觉醒恢复较高水平.结论近似熵和复杂度非线性指数能够实时监测全麻过程中脑电活动的变化,准确反映麻醉深度.  相似文献   
10.
脑电非线性动力学分析方法在视觉记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图形记忆任务过程中脑电非线性动力学特性的变化规律,以及脑电非线性分析在记忆过程研究中的作用。方法用关联维数(D2)对30名健康老年人在安静睁眼、图形记忆任务过程中的脑电数据进行分析。结果相对于安静状态,记忆过程D2值升高(P〈0.05);不同记忆过程大脑功能活动的复杂度和参与的脑区不同。脑电非线性分析可以清晰展示记忆过程中激活脑区的分布情况,以及与记忆相关的脑区活跃程度的变化。结论脑电非线性动力学分析方法适合于研究记忆过程中脑功能活动的变化规律和大脑的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