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21篇
神经病学   174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104篇
预防医学   43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7篇
肿瘤学   2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在解剖一成年女性头颅标本时,发现双侧滑车上神经均从滑车上孔穿出,较为罕见,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人脑外伤后皮层核因子-κB的表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在人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后挫伤皮层中的表达情况,包括表达位置、表达强度和表达时相。方法 挫伤区皮层的标本来自24例TBI患者,取样时间为伤后5h-5d,利用凝胶电泳迁移分析法(electrophoretic mobility shift assay,EMSA)和免疫组化技术测定NF—κB的活性和表达强度。结果 在人TBI后的挫伤区皮层中,NF—κB表达明显上调,表达高峰为伤后48—72h,NF—κBP65主要在血管内皮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中表达,NF—κBP50主要在神经胶质细胞和少量神经元中表达,NF—κBP65的表达强度高于NF—κBP50。结论 NF—κB在人TBI后的挫伤区皮层中表达上调,提示其可能在TBI后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我院自1990年4月至1992年3月行血管内栓塞治疗颈动脉海绵窦瘘病人7例,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7例病人中,男6例,女1例,年龄21~48岁。5例在头部外伤后立即出现单侧持续性颅内搏动性血管杂音,并逐渐出现程度不等的单眼突出,结合膜充血、水肿、外翻及视力减退。1例在咳嗽时突然出现头痛及颅内杂音,1例无明显诱因突发头痛及颅内杂音。全部病人均行股动脉插管全脑血管造影,除1例瘘口仅有单侧颈外动脉分支供血外,其余6例由单侧颈内动脉供血。所有病例都有眼静脉引流,并同时存在上或下岩窦引流,1例同时经椎基底静脉丛引流到椎管静脉丛,1例颈外动脉供血者经侧裂静脉引流入上矢状窦及大脑大静脉。治疗:局麻下经股动脉插管,其中4例在造影检查证实诊断的同时进行栓塞治疗。7例病人共行栓塞治疗13次。1例单纯预外动脉供血者经选择性颈外动脉插管用真丝微粒栓塞2次后临床症状消失;其余6例采用可脱性球囊栓塞,其中3例经1次栓塞,2例经2次栓塞,l例经4次栓塞后临床症状消失,栓塞成功后,颅内杂音立即消失,眼部症状多在l~2周内完全消失。6例顿内动脉海绵窦疾病人有3例保留颈内动脉通畅,随访8个月~2年,症状未发。其中2例复查血管造影示展口消失,颈动脉...  相似文献   
4.
脊髓血管母细胞瘤的显微手术治疗(附11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脊髓血管母细胞瘤的临床特点和外科治疗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脊髓髓内血管母细胞瘤的诊治经验。本组临床表现主要为感觉和运动障碍、肌肉萎缩及大小便失禁。均经后正中入路切除肿瘤,术中及术后常规使用甲基强的松龙。结果肿瘤均获全切除。术后短时间内症状改善8例,无变化2例,加重1例,无手术死亡。结论本病根据术前典型的影像资料均可确诊。术中尽可能避免活检或分块切除肿瘤,以免引起难以控制的出血和盲目止血引起的脊髓损害。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可减轻脊髓水肿。  相似文献   
5.
颞叶前部病灶切除术治疗癫痫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告作者5年来颞叶前部切除术治疗颞叶癫痫15例的结果。随访期1~5年。男7例,女8例。年龄11~38岁。行颞叶前部(包括杏仁核及海马前端)切除12例,单纯颞叶前部切除3例。术后控制癫痫的有效率为86.7%。 作者认为脑电图仍然是致痫灶定位最基本的手段,强调多次检查,在各种生理状况下描记出相同结果时诊断价值才大,加上术中应用皮质电极和深电极可更精确寻找致痫灶。若能完全切除致痫灶,颞叶内侧结构能完全切除,手术后和随访期中脑电图恢复正常及病因明确,有组织学异常者疗效好。  相似文献   
6.
洪阿姨今年56岁,近3个月来不明原因的出现持续腰酸,双下肢乏力,提重物或步行较长时间后症状加重,经休息后稍减轻。除此之外,自己还感觉腰部不稳,腰部活动时有移动感。后来去医院就诊,在拍了腰椎片后医生诊断为:腰椎滑脱(Ⅱ度)。  相似文献   
7.
颅内肿瘤术后并发远隔部位血肿是神经外科较为少见的并发症。现将我院1986年以来所见6例报道如下:1病例简介例1女性,36岁,左侧小脑半球有一5×6×7cm囊肿,伴梗阻性脑积水。于1989年9月28日在全麻下坐位行经枕后中线切口囊肿切除术。先行左侧脑室...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索良性脑膜瘤的复发与肿瘤细胞增殖能力的关系 ,并寻找能预测其复发的指标。 方法 :对 1 5例复发的良性脑膜瘤和 2 2例非复发的良性脑膜瘤共 4 9份标本分别进行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和Ki 6 7的免疫组化染色 ,计数阳性细胞数的比率即标记指数 (LI) ,比较各组间的PCNALI和Ki 6 7LI。 结果 :复发的良性脑膜瘤的PCNALI和Ki 6 7LI均显著高于未复发组 (P <0 .0 5 ) ;复发组中同一患者前后两次手术标本的PCNALI和Ki 6 7LI均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结论 :复发的良性脑膜瘤的细胞增殖性高于未复发组 ,当PCNALI>2 .0 %时 ,提示肿瘤有复发倾向。良性脑膜瘤复发后其增殖特性无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9.
垂体腺瘤性男性不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垂体腺瘤是男性不育的重要病因。现代内分泌和影像学检查能够早期诊断垂体腺瘤引起的男性不育症。针对垂体腺瘤的病因治疗是治疗此类不育症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0.
侵袭性垂体腺瘤的发生与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多种蛋白表达发生了变化,并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掌握垂体腺瘤的蛋白表达有助于判断其是否具侵袭性。本文即就侵袭性垂体腺瘤的癌基因相关蛋白、抑癌基因相关蛋白、基属基质蛋白酶及其抑制剂和肿瘤增殖动力学有关蛋白的表达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