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7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神经内镜治疗颅内蛛网膜囊肿的手术体会(附1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对象与方法我院2005年4月~2006年4月,应用神经内镜治疗颅内蛛网膜囊肿12例,其中男7例,女5例;年龄6~15岁,平均10岁。病程5个月~5年。临床表现:颅高压7例,癫疒间1例,颞部膨隆3例;外伤后偶然发现1例(同时伴额颞部硬膜下积液)。影像学检查示蛛网膜囊肿位于外侧裂8例,鞍上2例,侧脑室2例。不同程度脑积水3例。[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使用持续腰大池引流并全身使用抗生素治疗术后颅内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外科于2001年5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150例术后颅内感染患者,其中39例为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的颅内感染,81例为外伤术后的颅内感染,30例为脑肿瘤术后的颅内感染。回顾性分析1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取对比实验的方法,将其随机分为三组——对照一组、对照二组与观察组,每组含50例。对照一组患者接受单纯的抗生素全身应用治疗,对照二组接受全身使用抗生素并腰大池引流并鞘内给药,观察组接受持续腰大池引流并全身使用抗生素治疗。在治疗后,分析三组患者表现出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观察组与对照一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之间的比较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与对照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之间的比较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术后颅内感染的临床治疗中,应用持续腰大池引流并全身使用抗生素治疗的手段,相较单纯的抗生素全身应用治疗与全身使用抗生素并腰大池引流并鞘内给药这两种治疗方法,能够收到更好的临床效果,有着积极的价值与意义,适于在术后颅内感染的临床治疗中得到更多的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西黄胶囊联合放疗在鼻咽癌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4年4月本院诊治的80例鼻咽癌患者资料进行分析,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单一放疗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西黄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55%治疗效果理想,高于对照组(42.5%)(P0.05);实验组82.5%临床获益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T细胞亚群水平,如:CD3+,CD4+,CD8+以及CD4+/CD8+等指标差异不显著;实验组治疗后CD3+,CD4+,CD8+以及CD4+/CD8+等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2.5%,低于对照组(42.5%)(P0.05);实验组ADL评分,躯体功能评分,心理功能评分,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鼻咽癌患者在放疗基础上联合西黄胶囊治疗效果理想,能够提高临床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其核心是通过典型的案例,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案例的仔细阅读、深度思考、个性分析和独立判断以及充分讨论,把隐含在案例中的基础理论、基本原理和方法,甚至隐藏其中的特殊、超出常理的关键点进行解剖并最终得出结论,教师对学生的结论作出评判,指出合理和正确的部分,分析和解剖不当或错误的部分,鼓励超出答案和合乎情理的判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视交叉—下丘脑胶质瘤(OCHG)的诊断特点及高误诊率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1999年10月至2011年12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神经外科及赣州市立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2例经病理证实的OCHG患者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表现,并与相关鞍区病变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进行对比.结果 32例患者中术前明确OCHG临床诊断共18例,误诊为颅咽管瘤8例,生殖细胞瘤4例,垂体大腺瘤1例,脊索瘤1例,共14例(误诊率43%).所有患者均经显微手术治疗,其中术前误诊为生殖细胞瘤4例中,2例行术前放疗,2例行术前EP方案化疗.根据OCHG的影像学特点,将其分为实性型、囊实性型和环形强化型.实性型10例,易误诊为生殖细胞瘤(4/10);环形强化型5例,极易误诊为颅咽管瘤,尤其是合并钙化4例,均误诊为颅咽管瘤.结论 充分了解OCHG的临床表现以及其影像学多样性特点,明确其与鞍区其他疾病的鉴别要点,对于术前提高诊断符合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内镜下三脑室底造瘘术在小儿梗阻性脑积水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2月至2011年8月收治的40例梗阻性脑积水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三脑室底造瘘术治疗的20例为观察组,采用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的20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儿治疗前后脑脊液压力的变化、手术时间、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及再次手术率.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100%)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9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相近(P均>0.05);观察组术后远期并发症发生率及再次手术率较对照组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室腹腔分流法和脑室镜下第三脑室底造瘘术都是治疗小儿梗阻性脑积水的有效方法,但脑室镜下第三脑室底造瘘治疗时间短,是否能在降低远期并发症及复发率方面获益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脊髓栓系综合征是由于脊髓下端因各种原因而受制于椎管末端,使其不能正常上升,使得其位置较正常位置低。该综合征是多种先天性发育异常导致神经症状的主要病理机制之一,由此而导致一系列临床表现。本文报道1例腰骶部巨大髓栓系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电脑塑型钛网修补外伤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后颅骨缺损的临床运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9-2011年间行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后颅骨缺损患者17例,对17例患者采用电脑塑性钛网修补术后颅骨缺损,术后调查患者对手术的满意度并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简表对患者术前术后生活质量进行评分。结果患者对缺损修复的满意度为100%,术后患者无切口感染、顽固性头痛、继发性颅内水肿等不良反应;患者术前生活质量评分为(56.3±11.5)分、术后4周、8周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74.5±12.3)分、(79.7±11.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伤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后颅骨缺损大,手工修复难以达到美观,用电脑塑型钛网修补塑型效果好、手术简单、并发症少,明显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内镜下三脑室底造瘘术在小儿梗阻性脑积水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2月至2011年8月收治的40例梗阻性脑积水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三脑室底造瘘术治疗的20例为观察组,采用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的20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儿治疗前后脑脊液压力的变化、手术时间、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及再次手术率。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100%)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9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相近(P均>0.05);观察组术后远期并发症发生率及再次手术率较对照组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室腹腔分流法和脑室镜下第三脑室底造瘘术都是治疗小儿梗阻性脑积水的有效方法,但脑室镜下第三脑室底造瘘治疗时间短,是否能在降低远期并发症及复发率方面获益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比枕大池成形术与单纯后颅窝减压扩大脑膜修补术治疗小脑扁桃体下疝合并脊髓空洞症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2月至2010年2月收治的40例小脑扁桃体下疝合并脊髓空洞症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18例和对照组22例,观察组采用枕大池成形术(小脑扁桃体下疝切除+脊髓中央管口松解+枕下减压扩大硬脑膜修补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后颅窝减压扩大脑膜修补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近期疗效、远期疗效、空洞长度的变化以及KPS评分.结果 观察组出院时总有效率8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2%(P<0.05);远期总有效率61.1%亦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0.9% (P <0.05).观察组的空洞长度、KP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近(P>0.05).结论 枕大池成形术治疗小脑扁桃体下疝合并脊髓空洞症的疗效较好,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