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7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探讨电子巡视单在急诊脑血管病患者输液流程优化中对护理服务质量改善的效果。 方法 前瞻性连续入组2020年1-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急诊科进行静脉输液治 疗的脑血管病患者。2020年6月在急诊护理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掌上电脑中 增加巡视模块优化急诊输液流程,以此为节点,分为优化前流程组(2020年1-6月)和优化后流程组 (2020年7-12月)。采用自制问卷对两组患者的总体满意度、护理工作、业务水平、服务态度等进行调 查和比较。 结果 研究共纳入3000例患者,优化前流程组1400例,优化后流程组1600例。优化后流程组总体 满意率高于优化前流程组(98.75% vs 90.29%,P<0.0001);患者对护理工作(86.21±3.64分 vs 85.84±5.47分,P<0.0001)和业务水平(87.24±3.70分 vs 86.73±5.49分,P =0.0069)的评价均高于 优化前流程组,但两组对护理服务态度的评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5.27±3.42分 vs 84.81±4.96分, P =0.4832)。 结论 基于电子巡视单的急诊脑血管病患者输液流程的优化,有利于急诊护理质量的提升,显著 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但仍需关注护理服务态度的提升,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创伤已成为继肿瘤、心脑血管病之后占第三位导致死亡的病因,创伤中的15%为颅脑损伤,而在最终死亡的创伤患者中,颅脑损伤占85%。救治颅脑损伤的关键在于快速进行诊断和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左室舒张功能与缺血预适应的关系.方法:选择188例首次AMI患者分为4组:A组,非糖尿病缺血预适应组(37例);B组,非糖尿病无缺血预适应组(44例);C组,糖尿病缺血预适应组(51例);D组,糖尿病无缺血预适应组(56例).比较缺血预适应对肌酸激酶(CK)峰值浓度和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结果:A组的CK、CK-MB峰值浓度和二尖瓣口舒张早期血流峰值流速/舒张晚期血流峰值流速比值(E/A比值)<1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1),而E/A比值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P<0.01),其余各组间这些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缺血预适应对无糖尿病的AMI患者能够限制梗死面积,保护左室舒张功能;而对合并糖尿病的AMI患者,这种心脏保护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急诊预检分诊流程优化对脑血管病患者候诊意外、医疗纠纷、候诊时间及候诊响应时 长符合率等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1-10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急诊就诊的脑血管病患者,以 预检分诊流程优化实施(2019年6月)为节点,分为优化前流程组(2019年1-6月)和优化后流程组 (2019年7-10月)两组,比较两组的候诊意外、医疗纠纷发生率、平均候诊时间、候诊响应时长符合率, 并进一步比较两组进入脑血管病绿色通道患者的候诊时间。 结果 研究共纳入10 716例患者,优化前流程组5695例,优化后流程组5021例。优化后流程组患者 的候诊意外(0.4% vs 2.0%,P =0.038)、医疗纠纷发生率(0.3% vs 1.3%,P =0.033)均低于优化前流 程组;平均候诊时间短于优化前流程组(11.6±1.4 min vs 25.1±3.5 mi n,P =0.025);候诊响应时长符 合率高于优化前流程组(89.1% vs 75.2%,P =0.024)。优化后流程组脑血管病绿色通道患者的候诊 时间短于优化前流程组(2.2±0.7 min vs 6.6±1.2 mi n,P =0.032)。 结论 急诊预检分诊流程优化能够有效提升脑血管病患者候诊响应时长符合率,同时降低患者的 候诊意外、医疗纠纷发生率,缩短患者的平均候诊时间。  相似文献   
5.
急诊科是体现一个医院综合水平的窗口,急诊护理工作的质量更是医院综合质量的重中之重。提高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护理质量是减少医患纠纷,降低护理差错的发生,提高抢救成功率的重要保证,现报道如下。1.分诊环节。训练有素的分诊护士是对危重症患者实施及时救治的关键。我们的管理方法是主动迎诊急救车,测量生命体征,判断患者情况做出准确分诊,对生命体征异常者直接送入抢救室,变先挂号再就诊为先抢救后挂号,为危重症患者赢得抢救时间。2.抢救环节。首先要做好抢救室仪器物品的规范化管理,其次对抢救护士的要求是技能娴熟,准确掌握抢救药品物品…  相似文献   
6.
贫血是一种常见病理状态,其潜在的危害十分严重。护士应了解其症状和体征。通过筛检法可以查出这种疾病,多数情况下,贫血可以得到理想的和较经济的治疗。明确贫血的主要病因至关重要,因为这样可以确保病人得到适当的治疗。  相似文献   
7.
贫血是一种常见病理状态 ,其潜在的危害十分严重。护士应了解其症状和体征。通过筛检法可以查出这种疾病 ,多数情况下 ,贫血可以得到理想的和较经济的治疗。明确贫血的主要病因至关重要 ,因为这样可以确保病人得到适当的治疗。贫血可能危及生命 ,它也可导致不可逆的器官和组织病变。所有护士应当了解贫血的特性以及如何检查 ,并掌握贫血的症状和体征、实验诊断类型 ,以及现有的筛检办法和预防措施。一旦诊断贫血 ,应查明是否存在其它潜在严重疾病。贫血不是一种疾病 ,但却是一种由于某一潜在疾病引起的病理现象 ,例如 ,营养缺乏 (缺铁 )、遗…  相似文献   
8.
急诊科是体现一个医院综合水平的窗口,急诊护理工作的质量更是医院综合质量的重中之重。提高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护理质量是减少医患纠纷,降低护理差错的发生,提高抢救成功率的重要保证,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与头颅CT进行对照,评价近红外光密度仪诊断脑外伤颅内出血的可靠性.方法 脑外伤病人50例,年龄14~90(37.4±14.53)岁,男42例,女8例;均为从事故现场直接送至北京天坛医院,首先利用近红外光密度仪分别探查患者双侧额、颞、枕部位,记录并计算双侧对应部位的吸光度及其差值,以双侧差值0.45作为有无颅内出血的指标,然后进行CT检查,比较近红外探光密度仪诊断颅内出血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可靠性.结果 50例脑外伤病人中近红外光检查阳性者27例,其中23例经CT证实,4例假阳性,23例CT检查无颅内出血病人中,20例经近红外光检查亦为阴性.近红外光学检查对脑出血诊断的敏感性为88.5%,特异性83.3%,可靠性86%.结论 近红外光谱对诊断外伤所致脑出血的结果可靠,无创,而且设备体积小,使用不受场地环境限制,适用于院前急救.  相似文献   
10.
于秋芸  韩强 《护理学报》2010,17(16):32-33
对71例出血性卒中患者进行病例分析,发现中青年出血性卒中发病高峰年龄为41~50岁,出血发生部位以底节区最多,血压与出血性卒中关系密切,应激性溃疡出血是急性脑卒中常见的并发症,发热是脑卒中患者急性期常见症状。因此提出要重视中青年人群的卒中发病特点,有针对性的采取健康教育,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强农村人群监测与宣教,重视血压的监测与管理,早期应用抑酸药物,有效控制体温和选择最佳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