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8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9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6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下丘脑神经元错构瘤的临床及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了经临床及MRI共同诊断的下丘脑神经元错构瘤8例,男6例,女2例,年龄1~7岁。8例均做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主要临床表现以性早熟和(或)痴笑样癫痫为主。TI像上错构瘤均表现为均匀性、等信号团块,肿瘤以广基底或窄基底与灰结节和孔头体相连。结论当患儿出现性早熟和(或)痴笑样癫痫为主的临床表现时,MRI显示灰结节和乳头体球形样肿块时,应首先考虑本病。  相似文献   
2.
伽玛刀在颅内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伽玛刀治疗各种类型颅内疾病的适应证、照射剂量以及常见的术后并发症。方法选择1997年1月至2004年8月间收治并获长期随访的2811例颅内疾病患者,男1738例,女1073例;年龄2—87岁,平均40.53岁。纳入的2811例患者均获临床诊断,分别为颅内良性肿瘤1337例、颅内恶性肿瘤918例、功能性疾病302例、脑血管畸形254例。应用GE0.5或1.5TMRI1~4mm扫描获得定位图像,输入OUR~TPS剂量计划系统进行剂量规划,周边剂量为3~35Gv,等剂量曲线30%.70%,等中心点1-15个,应用OUR旋转式伽玛刀(RGS)进行治疗。结果2811例息者的随访时间为6,60个月,平均20.74个月。伽玛刀治疗各种类型疾病的疗效为:良性肿瘤生长控制率94.5%(1263/1337),恶性肿瘤生长控制率81.6%(749/918),脑血管畸形有效率93.3%(237/254),功能性疾病有效率86.7%(262/302)。无1例伽玛刀治疗直接致死病例。结论应用伽玛刀治疗颅内肿瘤、动静脉畸形及功能性疲病具有安全、有效、微创、并发症少等特点,已成为神经外科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3.
万衡  刘力克  杨跃林  韩俗  邝璞  王伟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2):2400-2400
1患者病情资料患者男性,64岁。因双眼视力进行性下降2年,头晕头痛1年入院。入院后查视力左侧0.1,右侧0.3,视野检测见双眼颞侧偏盲,内分泌检查结果为早晨8时血ACTH水平为32.5pmol/L,同日早晨8时血浆总皮质醇水平为1030nmol/L,头部MRI示鞍区占位1.5cm×2.5cm×2cm(见图1),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腺瘤可能性大。因患者系老年男性,并罹患高血压,糖尿病,手术风险较大,遂行伽玛刀治疗。肿瘤中心剂量24Gy,周边剂量12Gy,手术顺利,患者无不良反应,治疗后予患者20%甘露醇125ml 地塞米松2.5mg静脉滴注q12h,脱水降低颅内压。拟予患者住院观察3d后出院。患者于治疗后d2上午突然出现心悸,全身大汗,神智淡漠。急  相似文献   
4.
海绵窦脑膜瘤伽玛刀治疗(附52例病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海绵窦脑膜瘤伽玛刀放射外科的作用。方法回顾性的分析了我中心1997年到2004年使用旋转式伽玛刀(OUR-XGD)治疗52例海绵窦脑膜瘤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4例,女性38例,年龄15~69岁,平均47+1岁。有手术史患者37例,占71.15%;全组肿瘤容积24.18cm^3(1.28~16848cm^3)周边剂量10.01Gy(7~18Gy);中心剂量21.04Gy(14~36Gy);等剂量曲线48%(40%~60%);靶点9.4个(4~24个)。结果32例得到症状随访,随诊30个月(5~91个月),其中21例(62.5%)症状好转,5例(15.63%)症状无变化,7例症状加重(21.87%);影像学随访30例,随访时间30个月(5~82个月),19例(63.33%)缩小,5例(16.67%)不变,6例(20%)复发,肿瘤控制率80%。结论伽玛刀可以作为海绵窦区小型脑膜瘤主要治疗手段,对于较大的脑膜瘤累及海绵窦的,分次伽玛刀治疗是可供选择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脑积水患者大脑血流脉动指数与大脑分流功能及CT提示的脑室尺寸间的关系。方法此研究包括13例儿童及67例成人,术前TCD(经颅多普勒)提示2例患者脉动指数正常,78例患者脉动指数升高。术前CT提示71例患者中度脑积水,9例患者重度脑积水。所有患者在行VP术(脑室腹腔分流术)后36~48h内复查CT及TCD。结果VP术后69例患者脉动指数明显下降,并且复查的CT提示脑室尺寸明显缩小;11例患者脉动指数轻度下降或未下降,他们复查的CT提示脑室尺寸都没有缩小。有1例患者术后第72小时出现颅内压增高表现,复查CT提示脑室尺寸扩大,TCD复查提示脉动指数上升,急诊行VP再通术后复查CT及TCD,结果均恢复至正常。结论脉动指数下降与脑室尺寸缩小密切相关,TCD可作为床旁检测VP术后分流情况的手段。  相似文献   
6.
樊伟  李宗平  万衡 《华西医学》2005,20(4):706-706
目的:总结颅内巨大脑膜瘤手术治疗方法和技巧,以提高巨大脑膜瘤的切除率,降低复发率.方法:回顾性分析一组26例巨大脑膜瘤病人的临床特征、手术方法和疗效.结果:肿瘤全切率为73.1%,次全切率19.2%,大部切除率7.7%,术后18例病人症状明显缓解,3例症状加重,死亡1例,复发6例.结论:手术切除是治疗颅内脑膜瘤的唯一有效手段,当肿瘤巨大或位置深并与重要血管、神经、脑部结构粘连太紧时,应考虑次全切除,术后用放射治疗处理残余肿瘤.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对脑型血吸虫病的CT和MRI表现与手术后病理材料进行分析,探讨脑型血吸虫病的CT和MRI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 对7例脑型血吸虫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CT、MRI平扫和增强结果并结合手术后病理材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例患者均为慢性脑型血吸虫病,可分为癫痫型、脑瘤型、脑卒中型,4例患者曾误诊为"胶质瘤".病灶多位于脑皮层或皮层下区,直径多在5~40 mm.病灶密度或信号与脑灰质一致,周围水肿环绕.增强后病灶小结节呈簇状聚集成团,明显延迟强化、延迟消退.结论 脑型血吸虫病临床表现多样,但CT和MRI表现具有特征性,如出现上述征象结合临床则高度提示脑型血吸虫病.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轨道交通牵引特性的要求和特点,为估算轨道交通线路数据和运行车辆参数,设计了具有良好交互特性的软件,并将仿真结果与实际轨道线路参数进行了对比,获得了接近实际的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9.
万衡  刘力克  胡柠杉  马骁  雷町  周泽永  邝璞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7):3382-3383,3385
[目的]总结分析难治性癫痫手术效果以及手术后效果趋于稳定的时限。[方法]对难治性癫痫手术患者进行长期追踪随访,并依照Engel分级对患者术后效果进行分类;比较患者术后半年、1年和远期(≥1.5年)疗效,观察术后达到EngelⅠ~Ⅱ疗效比例的变化。[结果]120例难治性癫痫手术患者中,术后半年随访发现:60.8%术后无癫痫再发,5.8%术后仅有先兆发作,12.5%偶有痫性发作,9.2%痫性发作明显减少,11.7%手术效果不明显;术后1年随访发现:53.3%无癫痫再发,4.2%术后仅有先兆,11.7%术后偶有痫性发作,20.0%痫性发作明显减少,10.8%手术效果不明显。最近的随访结果如下(随访1.5~3年,平均1.8年):51.7%无癫痫再发,3.3%仅有先兆,10.8%术后偶有痫性发作,23.3%痫性发作明显减少,10.8%手术效果不明显。半年期随访预后和一年期随访预后中达到EngelⅠ~Ⅱ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年期随访预后与长期随访预后中达到EngelⅠ~Ⅱ比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物难治性癫痫术后半年期随访评判疗效不可靠,而1年期疗效可预示术后长期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万衡  喻嬿  黄道 《医学教育探索》2002,(4):414-418428
针对传统AC-DC-AC交换存在的缺陷,采用高频调制直接AC-AC变换技术,实现了两种不同结构的单相AC-AC直接变换器,对其特点和仿真结果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