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口腔科学   1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15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受体介导TNFα基因转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检测受体介导基因转移人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的靶向性和表达效率。方法 人转铁蛋白同多聚赖氨酸共价交联,盐键合成交联蛋白和外源基因质粒的超分子复合物,对表达转铁蛋白受体的肿瘤细胞株进行β-半乳糖苷酶和人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转移。结果 检测到外源基因表达;转染人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后细胞上清液检测到一过性人肿瘤坏死因子α活性升高。结论 受体介导基因转移具有良好的靶向性,但表达效率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当地莱姆病的主要生物媒介一蜱的种类、带菌状况以及在传播莱姆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布旗法及动物诱捕法在山林地区采集蜱。对蜱种进行鉴定。并进行病原分离培养和PCR检测。结果共收集到1226只蜱,经鉴定属于硬蜱科中2属2种:硬蜱届的全沟硬蜱和血蜱属的长角血蜱。其中以长角血蜱为优势种,构成比占92.58%(1135/1226);随机对300只长角血蜱进行针对莱姆病螺旋体的PCR.检测,有14只阳性,阳性率为4.67%。并对其余926只蜱进行病原分离培养,未得到莱姆病螺旋体。结论血蜱可能是天津蓟县地区莱姆病传播的主要生物媒介。  相似文献   
3.
用单纯疤疹病毒(HSV)的缺陷株作为载体,感染肿瘤细胞治疗脑瘤的研究已取得了不少进展.本文报道将HSV—tk基因转移联合抗瘤药物GCV可使荷脑瘤大鼠长期存活.9L神经纤维肉瘤细胞用HSV载体hrR3转染,hrR3缺乏RNA还原酶,只能在肿瘤细胞中复制而不能在神经细胞中复制存活,同时还携带病毒胸苷激酶(tk)基因,RH105无tk基因,转染hrR3的9L细胞体外培养,加入GCV1μg/ml共孵育,结果发现9L细胞被杀死的数目比单纯感染hrR3的细胞死亡数目增加23%.GCV加到不表达tk基因的RH105载体转染的9L细胞体系中没有杀伤作用.将神经纤维肉瘤9L细胞4×10~4接种到Fischer 344CD大鼠脑前叶,5天后将hrR3载体2×10~7PFU/10μl直接定位注射至脑瘤部位.结果发现hrR3载体治疗可使20%的大鼠存活时间超过5个月,而生理盐水组全部死亡.接种病毒后同时用GCV7.5mg/kg治疗7天,可使48%的荷9T肿瘤细胞的大鼠存活时间超过5个月PH105感染的治疗组大鼠全部死亡,组织化学检查证明外源性的tk基因在肿瘤细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诱导的帕金森病(PD)小鼠模型纹状体中Kir 2家族基因各亚型(Kir 2.1、Kir 2.2、Kir 2.3、Kir 2.4)mRNA的表达.方法 构建MPTP诱导的5d亚急性PD小鼠模型,按造模病程设定时间点提取小鼠纹状体总RNA,用Kir 2家族各亚型基因的特异性引物逆转录为cDNA,以荧光染料SYBR green Ⅰ进行荧光实时定量PCR(real-time PCR).检测各特定时间点Kir 2.1、Kir 2.2、Kir 2.3、Kir 2.4 mRNA表达.结果 对不同时间点模型样本的real-timePCR检测发现,Kir 2家族4种亚型基因在MPTP诱导的PD模型小鼠纹状体中均有不同程度表达,其中Kir 2.3和Kir2.4 mRNA随PD病程进展其表达量显著增加(P<0.05).结论 PD发病机制与纹状体Kir 2家族Kit 2.3、Kir 2.4等亚型基因的表达可能有潜在联系.实验提示Kir 2具有作为潜在PD研究靶点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内质网应激(ERS)在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1(UCH-L1)抑制剂导致的细胞损伤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50μmol/L的UCH-L1抑制剂处理人神经母细胞瘤SK-N-SH细胞。于处理前(对照组)和处理后不同时间点(2、4、6、12、24h),分别采用MTT比色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活力和ERS相关蛋白Bip/Grp78、Xbp-1、p-eIF2α及其促凋亡转录因子CHOP/Gadd153的表达。结果MTT比色法检测发现,50μmol/LUCH-L1抑制剂处理后4h,SK-N-SH细胞活力下降43.1%(P<0.05),且随处理时间的延长继续呈现显著下降趋势(P<0.01)。Western blotting检测显示,经50μmol/LUCH-L1抑制剂处理后,SK-N-SH细胞ERS相关蛋白Bip/Grp78、p-eIF2α和Xbp-1表达分别于处理后2、4、6h时显著增加;转录因子CHOP/Gadd153表达则在处理后2h和4h时略有增加,6h后达到高峰。结论在UCH-L1抑制剂诱导的细胞凋亡过程中,ERS是导致细胞损伤的路径之一。  相似文献   
6.
我国天津蓟县山林地区人群莱姆病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天津蓟县山林地区莱姆病在人群中的分布和感染状况。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对该县3个地区10个调查点的居民进行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并用PCR方法对临床确诊的莱姆病患者进行病原检测。结果共收集人群血清标本905份,抗莱姆病螺旋体抗体(IgG)阳性率5.97%。经临床和血清学诊断为莱姆病患者25例,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关节炎、慢性游走性红斑、面神经麻痹、多发性神经炎、脑膜炎和心脏损害等。收集25例患者的尿液,进行PCR检测,1例阳性。结论天津蓟县林区人群中有莱姆病的发生和流行,可能存在莱姆病的自然疫源地。  相似文献   
7.
恶性肿瘤发生转移不是随机性事件,而是一个复杂、多步骤肿瘤细胞与宿主相互作用的过程.器官特异性转移主要由肿瘤细胞和靶器官微环境两方面因素所决定,肿瘤细胞转移的实现与靶器官中存在生长因子密切相关,肿瘤细胞表达相应生长因子受体,对肿瘤细胞转移起一定调控作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nsulin-like growthfactor-I receptor,IGF-IR)是酪氨酸蛋白激酶类受体家族的主要成员之一,广泛分布于间质来源的组织,主要与来自血浆或肿瘤间质或肿瘤细胞自身分泌的IGF-l结合,促进肿瘤细胞增殖生长.实验发现,IGF-lR参与调节肿瘤细胞转移.本文报道以IGF-lR为靶位,应用抗IGF-lR单克隆抗体,观察实验动物体内肺癌转移情况.  相似文献   
8.
1987年夏季,某细菌实验室的2名从事肠道菌实验的工作人员相继发生腹痛、腹泻。经调查发现,他们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实验菌液曾有溅出。患者家属无腹泻病人,未饲养玩赏动物。为了辨识其传染源,我们于病人发病当天采集便标本,用直皿法接种于Compy-Bap血琼脂平板,置42℃微氧条件下均分离出空肠弯曲菌,然后进行了质粒分析,并与6个实验菌株进行对照。  相似文献   
9.
目的 体外探讨β淀粉样前体蛋白(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APP)羧基端肽(APPC31)对小鼠神经母细胞瘤(Neuro2a)细胞的毒性作用及在Aβ42致毒性中的作用.方法 分别将空载体质粒和过表达APPC31质粒通过脂质体转染法瞬时转染Neuro2a细胞,48 h后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MTT)法检测细胞活力,同时利用4',6-联脒-2-苯基吲哚(DAPI)核染色观察细胞形态,与空载体转染细胞组对照,观察APPC31对细胞有无毒性作用;然后通过相同方法,在Neuro2a细胞中,分别将过表达的空载体质粒、野生型APP695质粒、APP(D664A)质粒、APP氨基端长肽(APP△C31)质粒和APPC31质粒瞬时转染Neuro2a细胞,24 h后加Aβ42(10 μmol/L)共孵育24 h,MTT法检测细胞活力及DAPI核染色观察细胞形态,与空载体转染细胞组对照,观察Aβ42处理条件下APPC31的毒性作用;质粒转染细胞后通过免疫荧光检测目的 基因表达情况.结果 在无Aβ42共孵育时,空载体质粒转染组和APPC31质粒转染组细胞活力分别为:0.81±0.10、0.88±0.12,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8,P=0.48),细胞核形态亦无明显凋亡或死亡改变;Aβ42(10 μmol/L)共孵育条件下,无转染组、空载体质粒组、野生型APP695质粒组、APP(D664A)质粒组和APPC31质粒组细胞活力分别为:0.82±0.01、0.78±0.03、0.55±0.04、0.81±0.04、0.78±0.02、0.54±0.02,且与空载体质粒组相比,野生型APP695质粒组及APPC31质粒组细胞活力明显下降(F=47.53,P<0.05),细胞核呈明显浓缩、染色加深改变.结论 体外Neuro2a细胞单独过表达一定水平的APPC31并不能致细胞死亡;但此短肽可增强Aβ42的细胞毒性作用,为进一步明确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
人类真核延伸因子1A2对胰腺癌细胞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 探讨外源性人类真核延伸因子(EEF)1A2基因导入人胰腺癌SW1990细胞株后.细胞侵袭转移能力的改变.方法 应用腺病毒载体将EEF1A2基因导入人胰腺癌SW1990细胞中,采用划痕实验、Transwell小室、细胞粘附实验检测转染前后细胞运动、侵袭、转移及粘附能力的改变.结果 Ad5/F35-EEF1A2转染后继续培养48 h的SW1990细胞,可见预期大小的特异性条带.实验组24 h后细胞迁移率为(74.43±2.12)%,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4.08±5.92)%和(48.09±3.54)%,P<0.05].实验组48 h后穿膜细胞数为(65.42±8.24)个,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10±5.82)个和(23.25±5.23)个,P<0.05].实验组48 h后穿膜细胞数为(61.30±5.68)个,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2.04±3.60)个和(32.33±2.51)个,P<0.05],且对Ⅰ型、Ⅱ型、Ⅳ型胶原、纤维结合蛋白、粘蛋白的粘附力增强(P<0.05).结论 腺病毒介导的EEF1A2高表达能明显增强胰腺癌SW1990细胞的运动、侵袭、转移及粘附能力.提示EEF1A2可能通过改变胰腺癌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影响胰腺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