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2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6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脐动脉血流S/D值升高预测胎儿宫内生长受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脐动脉血流S/D值升高与FGR的关系。方法将1640例妊娠晚期孕妇作为观察现象,分两组,将S/D值升高的140例孕妇为研究组;将S/D值正常的1500例孕妇作为对照组,分析S/D增高孕妇的胎儿生长发育情况。结果①脐动脉S/D值升高,则胎儿宫内生长受限的可能性增大。②脐动脉S/D比值预测FGR的敏感性、特异性及阳性预测率分别为71.43%、95.59%和62.50%。结论脐动脉S/D比值可反映胎儿生长情况,可用于预测FGR,若与B超联合应用可提高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2.
<正>胎心电子监护是临床监测胎儿宫内状况,了解胎儿耐受力的主要方法之一。胎心率可以反映胎儿心功能状态,是胎儿结局的重要提示。孕晚期妇女发生低血糖的可能性较大,一旦血糖水平控制不好,将直接导致胎死宫内、胎儿宫内缺氧等不良后果,而妊娠妇女则可能发生酮症酸中毒、泌尿生殖道感染等,威胁母婴的健康甚至生命。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孕晚期妇女的血糖水平可影响胎心监护评分。本文报道2010年3月至2012年5月浙江省瑞安市妇幼保健院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的临床特征和抗真菌药物敏感性。方法:对1120例VVC患者进行临床特征分析,阴道分泌物标本采集、真菌培养及体外药敏实验。结果:单纯型VVC占36.79%,重度VVC占37.77%,RVVC占14.38%,非白假丝酵母菌VVC占11.07%。重度VVC的特征最为严重(P均=0.000),以白假丝酵母菌最多见(P=0.000)。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依次为制霉菌素、克霉唑、氟康唑、伊曲康唑、益康唑、咪康唑及酮康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白假丝酵母菌是VVC主要的病原体,复杂型VVC临床较为常见且临床特征较单纯型VVC严重。白假丝酵母菌对唑类抗真菌药物仍有较高敏感性,制霉菌素、克霉唑抗真菌敏感性较高,可以供临床治疗选用。  相似文献   
4.
齐墩果酸片对于围绝经期综合征免疫功能的改善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齐墩果酸片对于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免疫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将40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0例给予齐墩果酸片40 mg,3次/d口服;对照组20例给予尼尔雌醇1 mg,1次/周口服,第3个月第16天予安宫黄体酮,8 mg 1次/d口服,共服2周。2组均连续服用3个月为1个疗程。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2、IFN-γ、雌激素受体(ER)水平,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水平。结果围绝经期妇女服用齐墩果酸片3个月后,CD4+、CD4+/CD8+明显增加,血清中IL-2、IFN-γ、ER上升,免疫功能增强。结论齐墩果酸片对于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免疫功能有明显改善作用,效果弱于尼尔雌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减少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血糖检测次数在妊娠期糖尿病(GDM)诊断的可行性.方法:对2005年1月1日至2007年12月31日在我院产前检查,门诊确诊为GDM的235例孕妇的OGTT4次检测结果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取235例患者的空腹、服糖后1小时、2小时、3小时检测血糖值为四点法组,再次选取其中服糖后1小时、2小时、3小时检测血糖值为三点法组:再次选取其中服糖后1小时、2小时血糖值为两点法组.3种方法均采用血糖值有两次异常即诊断为GDM.并比较3种方法的诊断率.结果:四点法组与三点法组诊断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1),四点法组与两点法组诊断率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三点法标准抽血次数少、诊断率高、漏诊率低,孕妇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6.
全子宫切除术是妇科常见的手术 ,目前手术途径仍以经腹为主 ,随着手术安全性的提高 ,手术效果的改善 ,经腹全子宫切除术有了更多的改进[1] 。 2 0 0 2年 6月— 2 0 0 3年 2月 ,本院对 30例患者施行了筋膜内子宫切除术 ,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选择上述时期 6 0例非妊娠期子宫肌瘤或子宫腺肌病患者 ,子宫如孕 8~ 12周 ,排除恶性肿瘤 ,无急性炎症。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 30例 ,2组患者一般情况相似 ,具有可比性。1 2 手术方法  2组术前准备及术后处理相同 ,腹部切口均采用横切口 ,常规进腹 ,探查盆腔。…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瑞安市2003~2009年围产儿死亡影响因素,提出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提高围产儿出生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2009年上报的围产儿资料及围产儿死亡资料,分析围产儿死亡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围产儿平均死亡率为6.95‰。其中死胎、死产、早期新生儿死亡分别占68.12%、6.47%、25.41%,各年围产儿死亡率、死胎、死产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早期新生儿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围产儿死亡原因中:死胎的前3位原因为先天畸形、脐带因素、死因不明;死产前3位原因为脐带因素、胎盘因素、胎儿窘迫;新生儿死亡前3位原因为早产和低体重儿、先天畸形、新生儿窒息。流动人口围产儿死亡率明显高于本地围产儿死亡率;农村户籍、低学历者、产检次数少的孕产妇,其围产儿死亡率均高于城市户籍、高学历者、产检次数多的孕产妇。随孕周的增加与胎儿体重的增长,围产儿死亡率也降低。结论加强围产期保健管理工作,做好优生优育的宣教,减少出生缺陷,进一步提高产科质量以及新生儿科医疗质量水平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城乡孕妇早孕建册现状及影响因素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提高早孕建册率,保证孕产期保健质量,确保孕产妇生命安全。方法:编制统一调查表,采用一对一、面对面的现场询问。结果:2006年1月1日~2006年9月31日间,瑞安市城乡共有产妇7226人,总建册孕妇7225人;瑞安市妇幼保健院建册孕妇5608人,占全市总建册孕妇78·61%,其中早孕建册2892人,早孕建册率50·92%;推迟建册2788人,推迟建册率达49·08%。孕妇早孕曾就诊医疗单位,医生未给予或未告知要早孕建册有1850人,占69·68%;外出经商怀孕后回乡652人,占23·39%;自我认为没必要作产前检查或建册139人,占4·98%;躲避计划生育管理106人,占3·8%;其他因素如保胎、早孕反应41人,占1·47%。讨论:①普及保健知识,提高孕妇及家属的保健意识;同时要提高医务人员对早孕建册的认识。②统一、规范孕产妇保健手册的内容和格式,能够全国通用。③融管理于服务,转变计划生育工作者的角色。④需要政府的资金和人员投入,使健康教育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瑞安市近7年高危妊娠发生率及高危妊娠因素顺位变化情况,探讨高危妊娠因素顺位变化的特点及原因。方法:对2001年1月~2007年12月在该院产检的孕产妇管理资料进行分析,并将2006年1月~2007年12月的资料与2001年1月~2002年12月的资料进行对比,找出两个阶段的高危妊娠因素顺位的变化特点。结果:近两年高危因素顺位变化呈现"六多二少"的特点:"六多"指人流≥2次者居多不降;巨大儿迅速增多;剖宫产史逐年增多;多胎妊娠明显增多;妊娠合并内科疾病、盆腔肿瘤、子宫畸形、性传播疾病有所增多;流动人口中高危妊娠所占比例增多。"二少"指过期妊娠者减少和妊高征减少。结论:根据高危妊娠因素顺位变化的新特点,应该采取更科学的高危妊娠管理方法,及时调整孕妇保健重点,有效控制新增的高危因素,这是降低高危妊娠发生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首次剖宫产术式对高龄孕妇再次剖宫产手术的影响,指导远期安全性更佳的首次剖宫产术式的选择.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9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再次行剖宫产高龄产妇277例,按照其首次剖宫产术式分为传统腹壁纵切口A组(n=151)及新式腹壁横切口B组(n =126),比较两组孕妇再次剖宫产的妊娠结局.结果: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低于B组,两组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A组孕妇共发生78例腹腔粘连,发生率51.7%,B组发生100例,发生率79.4%,A组腹腔粘连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P<0.05),且其粘连分度亦显著低于后者;A组产后出血5例,发生率3.3%,B组产后出血9例,发生率7.1%,两组新生儿均未发生窒息,两组孕妇产后出血发生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首次剖宫产术式的选择可影响孕妇再次剖宫产并发症的发生率,新式剖宫产术对有再次剖宫产意愿的孕妇风险更高,可导致其手术时间增加、出血量上升、并发症风险增高,而传统剖宫产术可有效规避上述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