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耳鼻咽喉   3篇
妇产科学   2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5篇
  1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探讨耳垂前小切口穿腮腺进路在中低位髁突骨折内固定中的应用,评价其可行性.选择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我科收治的10例下颌骨中低位髁突骨折伴脱位患者,用耳垂前小切口穿腮腺进路暴露下颌骨髁突中低位骨折进行内固定,观察有无面神经主干及分支的损伤,有无涎瘘发生,及观察术后张口度、咬合关系恢复情况.10例患者中,全部术区伤口均属于一期愈合,未出现涎瘘.1例出现暂时性闭眼不全的症状,加用甲钴胺及地塞米松治疗后逐渐恢复正常.所有病例手术切口小,瘢痕隐蔽,美观效果好,术后开口度及咬合关系恢复正常.耳垂前小切口穿腮腺入路行下颌骨中低位髁突骨折内固定术,手术切口范围小,美容效果好,能直视下行下颌骨髁突骨折复位内固定,并发症少,手术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改良负压封闭引流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在口腔癌患者游离皮瓣修复术后供区植皮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50例口腔癌游离皮瓣修复患者,其中30例采用改良VSD法进行供区植皮后处理,20例患者进行常规加压包扎法处理。采用SPSS 2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改良VSD 组植皮术后愈合时间较加压包扎组明显缩短,供区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较加压包扎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 改良VSD在口腔癌游离皮瓣修复术后供区植皮效果良好,性价比高,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比较开放复位内固定手术与保守治疗方法在髁突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50例髁突骨折患者病例资料及随访资料。结果观察组显效者18例(72.0%),有效者6例(24.0%),失败者1例(4.0%),总有效率为96.0%,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掌握好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应用开放复位内固定手术对于髁突骨折具有更佳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5.
居民看病贵,看病难的原因之一就是医药价格虚高。解决医药价格虚高的政策很多,其中最有效的当属“医药分开”。武汉市江汉区2005年推行了医药分开试点政策,“北湖模式”应运而生。本文主要探讨了北湖模式成功的原因和不足,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设意见。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京尼平苷对糖尿病性皮肤溃疡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京尼平苷治疗组(Gen(L):200 mg/kg; Gen(H):500 mg/kg)。在糖尿病大鼠皮肤溃疡造模后,各组大鼠均灌胃生理盐水或京尼平苷(n=6)。每天给药1次,每天记录各组伤口愈合情况及炎症情况。在糖尿病性皮肤溃疡治疗7 d后,分别通过测量皮肤溃疡创口面积、组化切片与TUNEL染色及Western blot蛋白免疫印迹法量化分析创面愈合、细胞凋亡及其相关调节蛋白表达的变化情况。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京尼平苷(200 mg/kg和500 mg/kg)口服能显著促进糖尿病大鼠创面愈合,增加损伤处的收缩。在糖尿病大鼠皮肤创面凋亡研究中,京尼平苷治疗大鼠TUNEL染色阳性细胞明显减少(P<0.05)。京尼平苷能显著抑制皮肤炎症,促进创面修复可能与促进PI3K和Akt蛋白磷酸化有关。结论 京尼平苷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和细胞凋亡促进糖尿病大鼠皮肤创面修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放射介入即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技术联合清宫术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12月至2020年1月用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00例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甲氨蝶呤胚囊内注射联合清宫术,试验组采用DSA介入下双侧子宫动脉插管后灌注甲氨蝶呤联合清宫术。比较两组的手术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时间、月经恢复时间、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GG)恢复时间、术中出血量。结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住院时间、月经恢复时间、β-hGG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SA介入联合清宫术治疗可提高瘢痕妊娠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术后恢复时间,且术后并发症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广陈皮指纹图谱,构建广陈皮药材的质量控制模式,探讨利用指纹图谱结合化学计量学手段进行陈皮品种鉴别的可行性。方法采用HPLC建立广陈皮指纹图谱,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A)对不同批次的广陈皮与陈皮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计算,对其特征峰面积进行聚类分析及主成分分析。结果建立了具有17个共有峰的HPLC指纹图谱,获得了可以判别其质量的重要数字化信息。以32批广陈皮指纹图谱的共有模式作为广陈皮标准指纹图谱,32批广陈皮及10批陈皮的相似度值分别为0.906~0.999,0.326~0.396。通过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能明显地将广陈皮与陈皮区分开来。结论本研究通过指纹图谱将广陈皮的特点体现出来,并与陈皮进行很好地区分,体现出品种之间的量化差异,可作为广陈皮质量评价及鉴别广陈皮与陈皮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评估耳屏周小切口在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中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30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应用耳屏周小切口行浅叶部分切除、保留面神经和耳大神经的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术后随访3~24个月,观察耳屏周小切口的美观度及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临床Ⅰ期愈合,术后腮腺功能良好,无涎瘘发生。随访,患者双侧外形对称,无凹陷等畸形,手术切口隐蔽,患者对耳周切口美学效果满意。本研究中出现术后暂时性面瘫患者2例,皮质激素并配合神经营养药物综合治疗后3个月均恢复正常;出现术后耳垂麻木不适患者4例,手术后3~10个月均逐渐恢复。本研究中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味觉出汗综合征,无肿瘤复发。结论耳屏周小切口隐蔽、瘢痕小、并发症低,术后美容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Ezrin蛋白下调是否能影响人舌鳞癌顺铂耐药细胞CAL27/CDDP发生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to?mesenchymal transition ,EMT)。方法以人舌鳞癌细胞株CAL27(亲本细胞)及其顺铂耐药细胞株CAL27/CDDP(耐药细胞)为研究对象,MTT检测CAL27及CAL27/CDDP的半数抑制率(half 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IC50),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蛋白印迹检测上皮间质相关标记蛋白Vimentin、E?cadherin的表达变化和Ezrin的表达水平,Transwell检测细胞的迁移能力。通过小干扰RNA(Ezrin?Si1、Ezrin?Si2)转染CAL27/CDDP,检测Ezrin、Vimentin与E?cadherin蛋白表达及细胞迁移能力的变化。结果人舌鳞癌顺铂耐药细胞CAL27/CDDP较亲本细胞CAL27 IC50提高6.8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283,P=0.0007);CAL27细胞呈多边形上皮样结构、成簇生长、细胞之间连接紧密,CAL27/CDDP表现为单个分散的长梭形细胞,细胞间连接消失,呈现间质细胞表型;同时,相较于亲本细胞CAL27,CAL27/CDDP间质标志蛋白Vimentin表达升高(t=4.450,P=0.011),上皮标志蛋白E?cadherin表达降低(t=10.980,P<0.001),Ezrin蛋白表达上调(t=6.487,P=0.003),细胞的迁移能力增强(t=3.403,P=0.010)。小干扰RNA转染人舌鳞癌顺铂耐药细胞CAL27/CDDP后Ezrin蛋白表达明显降低,Vimentin表达降低,E?cadherin表达升高,细胞的迁移能力显著下降。结论下调Ezrin能抑制人舌鳞癌顺铂耐药细胞发生上皮—间质转化及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