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4篇
皮肤病学   31篇
综合类   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1种常用消毒剂灭真菌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修蛟  郑俊惠  沈琳 《九江医学》2001,16(2):68-69,74
目的:对11种常用消毒剂灭真菌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将各种消毒剂配成3种浓度,与3种真菌作用5个时间段,依次划种于沙堡式培养基,培养7d后观察有无真菌箅长。结果:5%甲酚皂、0.5%新洁尔灭、95%乙醇、10%甲醛、1:25石炭酸、1%过氧乙酸、0.1%洗必泰、0.2%三氯异氰尿酸钠、1%高锰酸钾9种消毒剂10min能有效杀灭真菌,戊二醛、聚维酮碘灭真菌效果不佳。结论:11种常用消毒剂中大部分对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杀灭作用,但有效浓度明显高于常规使用浓度。  相似文献   
2.
陶茂灿  夏修蛟  曹毅 《浙江临床医学》2008,10(11):1506-1508
近年来,随着甾体类激素、广谱抗生索的大量应用,导管插管、器官移植的不断开展,尤其是一些免疫障碍疾病如爱滋病患者的大量发生,真菌感染的情况日益多见,一些原不致病的真菌亦开始致病。据保守估计,近20年来深部真菌病患者已增加40倍。随着真菌发病率的逐年上升,目前用于临床的抗真菌药物亦不断涌现,但由于抗真菌药物的严重毒副作用和耐药问题的日益明显,影响了其更为广泛的应用,而中药具有副作用小、来源广、价格低廉、较少出现耐药等优点,使研究开发抗真菌中药具备良好前景。上世纪20年代开始,人们便开始从中药中寻找高效低毒的抗真菌中草药,至今已成功地筛选出许多具有抗真菌活性的中药。但国内外学者主要研究中药有效成分和单味药的抗真菌作用,对复方涉及较少。  相似文献   
3.
足癣是皮肤科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迄今为止,尚未见到余姚地区关于足癣病原菌分布的报道,我们将2010年2月至2011年12月253例病例的真菌学检查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拟诊病例253例,男147例,女106例。年龄:〈16岁20例,16~35岁126例,35~60岁88例,〉60岁19例。病程:〈1周者41例,1周~4周者107例,4周~6个月者34例,〉6个月者71例。  相似文献   
4.
甄氏外瓶霉所致暗色丝孢霉病1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暗色丝孢霉病是一大组暗色条件致病性真菌引起的皮肤、皮下组织和系统性感染。皮肤暗色丝孢霉病在我国已有多篇报道,浙江地区尚未见报道,我们报道1例甄氏外瓶霉所致的皮肤暗色丝孢霉病。  相似文献   
5.
正花斑癣是一种常见的真菌感染性皮肤病,易发生于脂溢部位如躯干上部和肩部,较少发生于面部。面部花斑癣具有独特的发病年龄与发生部位,与某些发生于面部的皮肤病难以鉴别。由于本病较为少见,临床分析报道较少,极易误诊或漏诊。本文对我院近年来收集的16例面部花斑癣进行研究分析,报告如下。1病例资料1.1一般资料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皮肤科门诊就诊,经临床和真菌学检查确诊的面部花斑癣患儿共16  相似文献   
6.
【摘要】 患者女,68岁,左前臂红色斑块4个月,类风湿关节炎病史4年。皮肤科检查:左手背、左手腕部和左前臂5 cm × 10 cm暗红色斑块,边界不清,可见少许脓性分泌物、紫癜。取皮损脓液10% KOH镜检,见棕黄色分隔菌丝;脓液和皮损组织沙氏葡萄糖琼脂均培养出局限性、绒状、灰黑色菌落;马铃薯葡萄糖琼脂上培养,不产孢,仅见暗色分隔菌丝。皮损组织病理检查:感染性肉芽肿,过碘酸雪夫染色见酵母细胞和出芽的假菌丝。分离菌株与Microsphaeropsis arundinis的ITS片段序列比对,结果99%符合。诊断:M. arundinis所致皮肤暗色丝孢霉病。治疗:口服伊曲康唑胶囊400 mg/d结合温热疗法治疗,4个月后皮损完全消退。随访1年无复发。 【关键词】 暗色丝孢霉病; 腔孢菌科; Microsphaeropsis arundinis; 关节炎,类风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申克孢子丝菌基因分型特征与菌种来源的关系。方法:采用随机扩增DNA指纹方法(RAPD)对来源于不同地区的31株申克孢子丝菌临床分离株进行DNA多态性分析。结果:①筛选出4个具有较好扩增片段的引物。②31株菌的DNA带型不完全相同,具有一定的遗传变异性,与菌株的地区来源有关。③同一患者不同部位取材的菌株间DNA型可不同。结论:随机扩增DNA多态性方法可用于申克孢子丝菌的DNA分型,其DNA带型与菌株的地区来源有关。  相似文献   
8.
根据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M27-A微量稀释法对近平滑念珠菌作了伊曲康唑、特比萘芬和氟康唑3种抗真菌药物敏感性测定。结果:伊曲康唑、特比萘芬、氟康唑对61株近平滑念珠菌的平均MIC值分别为:3.20μg/mL、0.42μg/mL、2.33μg/mL。体外特比萘芬对近平滑念珠菌敏感性高于伊曲康唑和氟康唑。  相似文献   
9.
10.
玫瑰糠疹是一种急性、自限性疾病。偶而伴发前期症状,好发于冬春季节,这些迹象预示该病与感染因素有关。Drago等首次提出了人类疱疹病毒7(HHV7)与玫瑰糠疹有关,他们发现在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皮肤和血浆中存在HHV7 DNA,而治愈后患者的血浆及健康对照者皮肤中未见HHV7DNA。然而,他们的结论尚需其它研究来证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