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微型血管多普勒在改良腹股沟下显微精索静脉结扎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东院收治的89例精索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改良的腹股沟下显微精索静脉结扎术,2012年9月之前术中未应用微型血管多普勒,2012年9月之后术中常规应用微型血管多普勒辨别动脉和静脉.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89例患者共138次手术均获成功,术后随访3~6个月,未见睾丸萎缩和鞘膜积液发生.非多普勒组术中有1例精索内动脉被误扎,2例术中精索动静脉辨认不清,术后1例复发;多普勒组术中辨别动脉和静脉准确,无动脉损伤和误扎情况发生,术后无复发.结论 在微型血管多普勒辅助下行显微精索静脉结扎术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前列腺小囊颈口外入路治疗精囊腺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至2021年9月在本院采用钬激光辅助下经前列腺小囊颈口外入路治疗的160例精囊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经前列腺小囊颈口外入路组, 经前列腺小囊颈口外5、7点处进境), 另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4月在本院采用钬激光辅助下经前列腺小囊内破壁入路治疗的110例精囊腺炎患者作为经前列腺小囊内破壁入路组。观察两组的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术后带尿管率﹑术后症状改善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精囊腺炎患者的术前一般病情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经前列腺小囊颈口外入路组的手术成功率明显高于经前列腺小囊内破壁入路组(P<0.05), 而手术时间、术后带尿管率明显降低(P<0.05), 疼痛症状的缓解率﹑下尿路症状缓解率﹑阴囊潮湿缓解率﹑血精缓解率均明显增高(均P<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的并发症。结论钬激光辅助下经前列腺小囊颈口外入路方法, 具有手术成功率高、手术时间短, 手术效果好的优点, 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4.
目的通过对慢性精囊炎患者的病因分析及精囊镜治疗效果的评估,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本院应用精囊镜诊治的119例慢性精囊炎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比较手术前后精囊腺和前列腺彩超影像学特征的变化,评价治疗效果。结果119例患者术前精液、前列腺液及尿液细菌培养中,仅见1例表皮葡萄球菌、1例溶血球菌。术中精囊液检测示细菌、解脲支原体及人型支原体均阴性。84例患者完成随访,经直肠彩超显示:术后精囊纵径(LD)、横径(APD)、体积及前列腺左右径均较术前减小(P<0.05),而前列腺上下径、前后径及体积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3~36个月,平均(15.2±8.5)个月:血精的治疗有效率80.9%(38/47),复发率19.1%(9/47);疼痛评分(VAS)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疼痛缓解率86.7%(39/45)、复发率15.6%(7/45),未见直肠损伤、尿道括约肌损伤、逆行射精等并发症。结论慢性精囊炎可能多为非感染性炎症,而射精管部分或完全性梗阻是炎症的直接原因。精囊镜技术对顽固性血精症和会阴部疼痛症状均显示出较好疗效,且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腹股沟下显微精索静脉结扎术与腹膜后精索内静脉高位结扎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的疗效差异。方法 收集233例精索静脉曲张患者,其中行腹股沟下显微精索静脉结扎术146例(显微手术组),行腹膜后精索内静脉高位结扎术87例(高位结扎术组),术后随访6~12个月,比较2组术中结扎的精索内静脉条数、手术时间,评价手术疗效。结果 显微手术组和高位结扎术组术中精索内静脉平均结扎条数分别为13.7条和1.8条(P<0.001),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83.8 min和31.4 min(P<0.001),术后复发率分别为2.3%和15.0%(P=0.001),男性不育患者术后配偶自然妊娠率分别为48%和26%(P=0.034),精液改善率分别为84%和63%(P=0.004),疼痛缓解率分别为89%和62%(P=0.025),2组均未见睾丸萎缩和鞘膜积液发生。结论 与精索内静脉高位结扎术相比,腹股沟下显微精索静脉结扎术术中结扎的精索静脉条数更多,术后复发率较低,并有较高的自然妊娠率、精液改善率和疼痛缓解率,但手术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精索静脉曲张性慢性睾丸痛的显微外科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分析2010年9月至2012年6月期间收治的37例精索静脉曲张性慢性睾丸痛患者的临床资料,表现为阴囊坠胀不适、隐痛和钝痛;17例合并不育或少弱精症.采用腹股沟下显微精索静脉结扎术.术后每3个月复查精液进行疼痛评分和复查精液常规.每6个月行B超检查. 结果 术后随访12个月,睾丸疼痛完全消失32例,明显减轻4例,无效1例.未见复发、睾丸萎缩和鞘膜积液发生. 结论 显微外科技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性慢性睾丸痛微创、安全和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前列舒丸联合甲磺酸多沙唑嗪片治疗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7月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的100例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口服甲磺酸多沙唑嗪片,1mg/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前列舒丸,1粒/次,3次/d。两组患者持续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QOL)评分、前列腺体积(PV)、膀胱残余尿量(RV)、最大尿流率(Qmax)和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6.00%、98.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IPSS评分、QOL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IPSS评分、QOL评分降低较多(P<0.05)。治疗后,两组RV、PV水平均显著降低,Qmax水平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RV、PV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Qmax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IL-6、TNF-α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IL-6、TNF-α水平降低较多(P<0.05)。结论前列舒丸联合甲磺酸多沙唑嗪片治疗前列腺增生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改善临床症状,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复发性精索静脉曲张(VC)经腹股沟下显微精索静脉结扎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37例复发性VC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术后3、6、12个月的回访资料,分析术后疗效。结果:复发性VC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82.6min,手术结扎左侧精索内静脉条数平均12.8条,术后疼痛缓解率为89.7%。不育患者配偶自然妊娠率为40.0%。所有患者随访均无睾丸萎缩和鞘膜积液发生。结论:腹股沟下显微精索静脉结扎术治疗复发性VC安全、有效,长期效果仍需进一步大样本、多中心前瞻性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勃起前后阴茎振动阈(VPT)和心率测定在早泄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0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男科收治的440例性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早泄组(PE组,n=157)、勃起功能障碍组(ED组,n=168)、早泄合并勃起功能障碍组(PE-ED组,n=115)。另纳入同期选取的35例正常男性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勃起前后的VPT及心率水平。结果 勃起前后,ED、PE、PE-ED组的心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勃起前,ED、PE-ED组的心率高于PE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勃起后,ED、PE、PE-ED组间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D组勃起后心率低于勃起前,PE组勃起后心率高于勃起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勃起前后,PE组VPT比率均低于ED、PE-E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勃起后,四组VPT比率均高于勃起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泄患者阴茎敏感度并未升高,交感神经兴奋及对阴茎感觉神经抑制作用减弱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显微输精管吻合术在腹股沟疝修补术后输精管梗阻患者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男科2018~2022年因腹股沟疝修补术后输精管梗阻行手术治疗的患者相关资料,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双镜联合组和显微镜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术中情况、术后效果、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双镜联合组共14例,显微镜组共34例。两组患者年龄、腹股沟手术史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镜联合组平均住院时间少于显微镜组(5.07±0.26天vs 7.09±1.86天,P<0.01),平均手术时间双镜联合组多于显微镜组(211.93±58.55min vs 162.26±40.70min,P<0.01)。两组术后复通率(85.7%VS73.5%,P>0.05)效果相当。术后早期并发症方面(0%vs2.9%,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仅显微镜组出现1例脂肪液化,加强换药后痊愈。结论:腹腔镜辅助显微镜技术为腹股沟疝修补术后输精管梗阻的患者提供了自然生育的机会,降低了手术难度及住院时间,是一种安全、与传统手术方法效果相当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