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1篇
皮肤病学   14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9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包夏  王颖  李进岚  柯伟 《贵州医药》2008,32(8):743-744
麻风是严重威胁和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传染病之一.贵州省是全国麻风病高流行区,截止2006年底全省累计发现麻风患者28 721例,尚有现症病人758例,按中国基本消灭麻风病标准尚有36个县未达标,占全省88个县(市、区)的40.91%.为了掌握贵州省近10年麻风病的流行趋势,找出防治工作的薄弱环节,进一步明确防治工作重点,现对贵州省1997-2006年新发现麻风病例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贵州省疾控系统2016~2021年论文发表情况及近6年科学研究重点和热点,为推进贵州省疾控系统科技工作、学科建设和人才队伍培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首先采用NoteExpress文献管理软件对从CNKI数据库检索的中文论文数据去重、清洗后进行文献计量分析,然后使用CiteSpace.6.1.R2软件分别制作关键词共现图谱、关键词聚类信息表和和关键词突现图谱。结果 近6年贵州省疾控系统在214种中文期刊上发表论文共1 225篇,发文量最高为2016年(317篇),最低为2021年(154篇)。核心期刊占比34.15%。关键词共现图谱显示流行病、肺结核、艾滋病和手足口病等是近6年贵州省疾控系统研究的重点方向;关键词研究领域聚类显示研究主要集中于艾滋病、肺结核、疟疾、手足口病等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关键词突现图谱提示随着时间的推移,研究前沿从麻疹、麻风病、百日咳等传染性疾病逐渐向传染病实验室检测和饮用水、食品安全风险因素转变。结论 近6年贵州省疾控系统中文论文发表数量整体呈逐年下降趋势,整体质量有待提高,研究者重点关注方向为流行病、肺结核和艾滋病等,而实验室检测和饮用水...  相似文献   
3.
贵州省麻风康复试点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贵州省是全国麻风高流行区,目前尚有治愈存活病人明a万例,m级以上畸残患者8613例。在国际麻风救济会(TLMI)的援助下,选择麻风高流行区的毕节市、黔西县、安龙县作为项目试点,于ITh年11月,开展神经炎防治、眼手足自我护理、防护鞋、复杂性溃疡防治及手术矫治等康复项目。经2年多的努力工作,已取得较好成效。现将有关项目开展情况分析如下:至一般资料三试点县共选择拉》例病人开展眼。手、足自我护理,其中院外615例,院内194例;男615例,女lpe例;ho岁以下584例,ho岁以上225例。op例(男451例,女149例)开展防护鞋项目,149例…  相似文献   
4.
114例MB麻风6个月联合化疗后随访3年细菌指数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6个月联合化疗方案治疗MB麻风细菌指数变化.方法:采用世界卫生组织多菌型方案对新发114例查菌阳性麻风患者治疗6个月,并对观察治疗前后及随访3年中每年细菌指数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114例麻风疗前平均细菌指数3.01,其中分别有108、97、88、83例完成治疗和1年、2年、3年随访.1例停止治疗后13个月复发.治疗结束、1年、2年和3年随访时平均细菌指数值分别为1.82、1.01、0.63和0.39.3年随访患者完成治疗、1年、2年和3年随访时细菌阴转率分别为19.28%、27.71%、46.99%和69.88%.结论:6个月联合化疗后随访3年,细菌阴转率持续上升.由于随访时间较短,且已有复发病例报告,对6个月联合化疗方案疗效需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5.
麻风患者166例统一联合化疗后2年随访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6个月麻风统一联合化疗方案对各型麻风患者的疗效。方法 对166例各型麻风患者采取世界卫生组织多菌型方案治疗6个月,观察临床和细菌学方面的疗效。结果 在166例患者中因各种原因退出31例,完成治疗并随访2年的患者135例。135例疗前查菌阴性者为45例(33.3%),其余90例患者细菌指数从0.1 ~ 6.0不等,细菌指数疗前平均为2.91 ± 1.45,在停止治疗第2年末,45例细菌阴性患者显示总的皮损消退和改善率达到93.3%。神经体征改善率达80.0%。在90例查菌阳性患者中,皮肤损害消退和改善率达95.6%,神经改善率达77.8%。疗前细菌阳性的90例患者中有49例患者细菌阴转,占54.4%,平均细菌指数降低为0.66 ± 0.99。从开始治疗后的2.5年中,平均每年下降 0.9。在完成治疗停药随访满2年的135例患者中有25例发生麻风反应。其中Ⅰ型和Ⅱ型反应分别为13例和12例。在166例患者中,有1例多菌型患者在停止治疗后13个月复发。结论 统一联合化疗的近期疗效与常规MDT方案治疗2年的结果相似,其反应发生率差异以及远期复发率尚待观察。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贵州省麻风病院村(麻风村)留村患者的生活、医疗现状、搬迁意愿、不愿搬迁原因以及对改扩建后麻风村的各类需求等情况,为制定改造建设方案和建成后的麻风村管理办法提供科学依据,于2008年对部分麻风村留村人员进行了问卷调查.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统一联合化疗(UMDT)后多菌型麻风患者的细菌指数变化和麻风反应频率,并与常规联合化疗(RMDT)后多菌型患者的结果比较。方法 2003-2005年在贵州3个地区和云南1个地区收集新麻风患者,给予6个月WHO多菌型联合化疗方案。对照组为同一地区接受2年RMDT的多菌型麻风患者,所有患者接受每年1次临床随访和细菌检查。对两组患者的细菌学数据和临床麻风反应频率进行比较。结果 共166例各种类型麻风患者接受UMDT,其中114例为疗前细菌检查阳性的多菌型患者,有83例已经随访42个月。同一地区新登记疗前查菌阳性并接受RMDT的多菌型麻风患者170例,其中149例具有48个月完整细菌资料。接受UMDT的83例患者从治疗后到42个月,平均细菌指数从疗前2.84下降到0.33,同时61例患者(73.55%)细菌指数阴转。接受RMDT的149例多菌型患者,在开始治疗后到48个月,平均细菌指数从疗前的2.55下降到0.26,其中有115例患者(77.2%)细菌指数阴转,两组平均细菌指数变化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 0.77,P > 0.05),细菌指数阴转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字2 = 0.40,P > 0.05)。UMDT组有13例患者(14.6%)在观察期发生麻风Ⅰ型反应,而RMDT组只有5例 (3.4%)在观察期发生麻风Ⅰ型反应,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 = 10.08,P < 0.01)。结论 在观察期末,UMDT组和RMDT组在细菌指数变化和阴转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MDT组Ⅰ型反应发生率高于RMDT组,其原因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贵州省 87个县市历史上均有麻风的流行。建国初 ,全省麻风患病率为 0 .5‰~ 1.0‰ ,发现率为 5 .0~ 10 .0 / 10万 ,在逐步建立各级专业防治机构和培训人员后 ,开展了以DDS单疗为主的全省麻风防治工作。 1986年开始 ,推广联合化疗。截止到 1999年底 ,累计发现病人 2 7131例 ,治愈 18736例 ,死亡 5 80 2例 ,失访以及外迁2 0 5 7例 ,现症病人 5 33例 ,患病率为0 .0 15‰ ,发现率为 0 .6 9/ 10万 ,现将我省麻风流行情况总结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资料来源于 1986~ 1999年全省各地、州上报麻风防治工作年报表、联合化疗及疫情监测系统表…  相似文献   
9.
贵州省毕节市、黔西县、安龙县作为卫生部与英国国际麻风救济会 (TLMI)麻风康复项目的现场实施地区之一 ,于 1996年 11月在美国麻风协会 (ALM )资助下开始麻风康复工作。按照协议要求 ,由全国麻风防治中心、省皮研所及试点地区皮防医生对所选择的康复病人进行自我护理知识培训、随访 ,对医生进行工作督导 ,对病人掌握自我护理知识及日常执行情况、效果进行填表记录和评价。经过各级麻防人员的努力 ,在30个月中圆满完成了规定的自我护理项目。现将完成效果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  (1)对象 :对各康复试点 2 0 31例存活麻风病人畸残情况…  相似文献   
10.
为切实掌握全省存活麻风病人的畸残状况及康复需求情况,为制定全省麻风康复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我们于2002年4~10月在全省87个县(市、区)同时开展了对所有登记麻风病人的畸残状况及康复需求情况的调查。1对象与方法1.1调查对象全省9个地(州、市)87个县(市、区)所有登记在册的麻风病人。1.2调查方法各县选派2~3名麻防业务骨干参加省级师资培训,受训师资再培训当地所有参加本次调查的业务人员,力求做到统一调查方法、技术标准和检查方法,对所有登记麻风病人的畸残状况及康复需求情况进行入户调查,并按有关要求逐项填写全国统一的调查表格。1.3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