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7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吻合口漏的原因及合理有效的防治方法。方法:对我院近10年来出现的低位直肠癌全系膜切除低位吻合手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及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吻合口漏的患者采用手术及保守治疗(骶前双腔管冲洗引流加肛管引流)。结果:共行低位保肛手术348例,术后发生吻合口漏11例,吻合口漏的发生率为3.2%。患者的年龄、吻合技术和肿瘤组织学分型与吻合口漏的发生无关。而患者的性别、肿瘤的大小与吻合口漏的发生密切相关(P〈0.05)。11例患者中有3例行手术治疗(HA手术),8例采用保守治疗后均痊愈出院,吻合口漏发生至出院时间平均为10~15d。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和良好的吻合技术是防止吻合口漏发生的关键。正确判断吻合口漏的发生及采用正确的处理方法是治疗的前提,双腔引流管加肛管引流是保守治疗吻合口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后发生吻合口漏的原因及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吻合口漏的原因及合理有效的防治方法。方法:对我院近10年来出现的低位直肠癌全系膜切除低位吻合手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及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吻合口漏的患者采用手术及保守治疗(骶前双腔管冲洗引流加肛管引流)。结果:共行低位保肛手术348例,术后发生吻合口漏11例,吻合口漏的发生率为3.2%。患者的年龄、吻合技术和肿瘤组织学分型与吻合口漏的发生无关。而患者的性别、肿瘤的大小与吻合口漏的发生密切相关(P<0.05)。11例患者中有3例行手术治疗(HA手术),8例采用保守治疗后均痊愈出院,吻合口漏发生至出院时间平均为10~15d。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和良好的吻合技术是防止吻合口漏发生的关键。正确判断吻合口漏的发生及采用正确的处理方法是治疗的前提,双腔引流管加肛管引流是保守治疗吻合口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Schatzker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长途转送途中骨筋膜室综合征的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6月至2010年6月采用外固定支架、石膏和真空夹板固定并进行长途转送的SchatzkerⅥ型胫骨平台骨折63例的病例资料,其中外固定支架组24例、石膏组19例、真空夹板组20例。对比三组患者长途转运前后的X线片情况及骨筋膜室综合征发生情况。结果外固定支架组的骨筋膜室综合征发生率明显低于石膏组和真空夹板组(P<0.05),石膏组和真空夹板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外固定支架组骨折移位发生率明显低于石膏组和真空夹板组(P<0.05),石膏组和真空夹板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外固定支架固定SchatzkerⅥ型胫骨平台骨折,能有效控制损伤,提高患者长途转运的安全性,防止骨筋膜室综合征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复发性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锥型疝环充填物和成型补片治疗 37例复发性腹股沟疝患者 ,其中斜疝 2 9例、直疝 8例。结果 术后患者 2 4h可下床活动 ,伤口疼痛时间 2d ,阴囊血肿 1例 ,无切口感染 ,住院时间 4~ 9d ;术后随访 34例 (6~ 1 5个月 ) ,无复发。结论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具有手术操作安全、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1 临床资料 ①一般资料:1991年2月-2001年12月共收治肠梗阻病人468例,其中粘连性肠梗阻275例,男152例,女性123例,年龄16~76岁,平均为51.3岁。本组病人均有腹部手术史,有不同程度的腹痛、腹胀、停止排便排气。X线立位腹部平片有小肠阶梯状气液平面,B超声像特征为肠腔扩张、肠袢积液、肠粘膜水肿肥厚和肠蠕动增强。血常规WBC(6.0-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肝癌干细胞外泌体对肝癌细胞增殖和耐药性的影响.方法 流荧光细胞技术筛选人肝癌细胞株MHCC97干细胞,超速离心提取干细胞外泌体.MTT和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情况;MTT法检测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程度,实时荧光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增殖和耐药相关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实验肝癌细胞各时间点OD值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和普通组(P<0.05).实验组肝癌细胞对5-氟尿嘧啶和阿霉素的半数抑制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和普通组(P<0.05).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实验组肝癌干细胞外泌体中survivin、c-myc、ras、ABCG2、MDR-1、MRP-1基因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较对照组的普通肝癌细胞明显增强,而P53和PTEN的表达则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癌干细胞外泌体能促进肝癌细胞的增殖,诱导肝癌细胞对化疗药物的耐药,其机制可能通过调控细胞增殖和耐药相关基因蛋白表达来实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中予以眩晕患者静注小剂量安定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小结127例眩晕患者,在院前予以静注小剂量安定,观察其疗效和安全性。结果:静注小剂量安定后,127例眩晕患者中有33.9%症状完全缓解,55.9%症状明显缓解,10.2%症状缓解不明显;静注小剂量安定后,0.0%患者出现呼吸循环抑制,56.7%出现嗜睡,11.8%出现呃逆。结论:只要避免对已有呼吸循环功能抑制表现者使用安定,并严格控制静注安定的速度和剂量,在院前急救中予以眩晕患者静注小剂量安定,疗效显著,安全性大。  相似文献   
8.
外伤性脾破裂常规行脾切除 ,但术后常引起凶险的感染、粘连性肠梗阻等严重的并发症 ,故目前应用非手术治疗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我院自1990年 3月~ 2 0 0 1年 9月 ,非手术治疗儿童外伤性脾破裂 2 0例 ,收到较好效果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儿童外伤性脾破裂 2 0例 ,其中男 12例 ,女 8例 ,年龄 3~ 14岁。 2 0例外伤性脾破裂患儿均有外伤史和不同程度的腹痛 ;检查有腹膜炎体征 3例 ,腹腔穿刺抽出少量不凝固血液 8例。 2 0例患儿均行B超或CT检查提示脾破裂 ,根据美国创伤外科协会提出脾外伤程度分级 :分为Ⅰ级 8例 ,…  相似文献   
9.
探讨气管切开术后并发致死性大出血在救护车上长途转送过程中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两种不同院前急救模式对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0年12月南京市急救中心诊治的80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院前急救模式的不同分为治疗-转运组和转运-治疗组,各40例。治疗-转运组采取先治疗后转运的急救模式,转运-治疗组采用边转运边治疗的急救模式。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转运组总有效率(80.0%)显著高于转运-治疗组(5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运-治疗组在搬运过程中2例出现呼吸、心脏骤停5,例出现呼吸抑制,而治疗-转运组无1例出现安全问题。结论急性左心衰竭明确诊断后,采取先治疗后转运的院前急救模式能显著降低患者意外事件的发生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