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4篇
综合类   4篇
  2014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评价4种常用保肝药物治疗药物性肝损伤的经济学效果.方法 构建决策分析模型,率值参数来源于文献资料的Meta分析结果,效果参数来源于专家意见,成本参数如使用规格、数量和单价来源于文献资料、专家意见、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最新发布数据等.结果 4种用药方案中,双环醇组治疗效果(4.5118)最好、成本-效果比(86.2667)较小,增量成本-效果比(245.0118)最小且安全性最好;硫普罗宁肠溶片组治疗效果(4.1352)较差,但成本(296.9536)最低;以显效率作为产出计算,双环醇组显效率(73.10)最高,且成本-效果比(5.32)最低,增量成本效果比(4.93)最小.敏感度分析证实这一结果可靠.结论 双环醇可安全、有效的治疗药物性肝损伤,且具有成本效果优势.  相似文献   
2.
治愈播散性马内菲青霉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内菲青霉菌感染在东南亚某些地区已成为艾滋病最常见的机会性感染之一[1],近年来在我国南方也相继报道了少数散发的病例.播散性马内菲青霉病病情发展迅速,如不及时治疗,病死率极高[2].我们应用伊曲康唑注射液和胶囊及口服液序贯治愈1例播散性马内菲青霉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1,HIV-1)在垂直传播的个体间病毒基因型和准种的差异性研究揭示HIV-1在垂直传播过程中的变异规律.方法提取HIV-1感染母亲及其子女共4例的血浆中总RNA,通过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获得HIV-1包膜蛋白(env)基因的C2-V5区域片段,纯化后装入T载体,转化至Top10大肠埃希菌内增殖,通过蓝白筛选获得阳性克隆,阳性克隆为模板行PCR,产物进行构象敏感性凝胶电泳(conformation sensitive gel electrophoresis,CSGE)分析,挑选优势准种和劣势准种测序.结果第1对母亲准种复杂性较其子女低,母子之间各准种的核苷酸序列高度同源,均为C亚型;第2对母亲准种复杂性较其子女高,母子之间各准种的核苷酸序列高度同源,母子均为AE亚型.结论HIV-1在垂直传播过程中亚型不发生变化,病毒准种在传播过程中可能具有选择性,进入新宿主后因环境变化而被重新筛选,二者可能共同导致优势/劣势准种的变化.此外,母婴之间准种的复杂性与其宿主的免疫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4.
患儿,女,1个月24d。因“反复腹泻、渐进性消瘦17d”于2003年10月12日入我院。患儿于2003年9月25日无明显诱因出现腹泻,每日约10余次,性状多为黄色蛋花样或水样便,量较少,含有少量黏液,曾在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生理性腹泻”,间断给予“健脾婴儿散”口服治疗10d,患儿病情无好转,于2003年10月6日到重庆某医院住院诊疗,超声心动图示:房间隔卵圆孔未闭,诊断为“腹泻病、肺炎、酸中毒、低钾血症、营养不良、卵圆孔未闭、心肌炎”,给予静脉滴注“庆大霉素、青霉素”等药物治疗5d,腹泻明显好转,解黄色糊状大便,每天3~5次,无黏液脓血,但患儿逐渐消瘦,于2003年10月11日出院。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30岁。因发热、咳嗽、乏力、消瘦2个月;颜面、躯干、四肢出现皮疹半个月于2004-06-17就诊于我院皮肤科。2004-04出现发热,体温38.5~39.5℃,同时伴咳嗽,咳白色泡沫痰,乏力明显,于当地就诊,予静脉注射“头孢呋辛钠”等抗感染治疗1周,症状无好转。05-20因怀疑“肺结核”,予以“利福霉素、异烟肼、吡嗪酰胺、链霉素”等治疗1周,发热症状仍无缓解。05-28患者颜面、躯干、四肢突然出现散在绿豆大同肤色丘疹,以面部为重,不伴痒痛等自觉症状,发疹持续约3d,疑为“药疹”,停用上述抗痨药物,皮损未继续加重。发病2个月体重下降约5kg。其配偶有…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HIV-1准种变化与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cocyte antigen,HLA)限制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CTL)表位的相关性。方法从2对母婴传播HIV-1感染者血清内提取HIV-1核酸,进行逆转录-套式PCR(RT-nested PCR)扩增,产物克隆后,挑选阳性克隆行CSGE分析,对优势和劣势准种进行克隆测序分析,对氨基酸序列中可能的CTL表位进行分析。结果第1对感染的母子:母亲YJ体内存在的CTL表位在其54d的女儿WYF体内都存在,而WYF体内存在1株突变准种,其CTL表位在YJ体内不存在;第2对感染的母子:母亲CM和其12个月的儿子ZDB体内HIV-1 env准种无相同的CTL表位。结论HIV-1在改变宿主后,随着时间的延长,HIV-1突变准种所导致HLA限制性CTL表位发生改变的概率增大。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索经垂直传播HIV-1env区突变准种改变HLA限制性CTL表位的方式机制。方法从2对垂直传播的HIV-1感染者血清内提取HIV-1核酸,逆转录-套式PCR(RT-nestedPCR)扩增,产物克隆后,挑选阳性克隆行CSGE分析,对优势,劣势准种克隆测序分析,对氨基酸序列中可能的CTL表位进行分析。结果第一对母子:母亲YJ体内存在HIV-1准种env区CTL表位在其54d的女儿WYF体内都存在,而WYF体内存在一株突变准种,其CTL表位在YJ体内HIV-1准种中不存在;第二对母子:母亲CM和其12mo的儿子ZDB体内HIV-1env准种无相同的CTL表位。结论HIV-1在垂直传播后,随着时间的延长,母子之间HIV-1env区突变准种所导致HLA限制性CTL表位发生改变概率增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