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46篇
特种医学   8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26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06 毫秒
1.
近年来,我们以开塞露保留灌肠治疗23例顽固性便秘患者,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同期收治的90例顽固性便秘患者,男36例,女54例;年龄3个月~82岁;均曾口服果导片或番泻叶治疗,效果欠佳,未排大便时间7~21d。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各30例,其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A、B组分别采用0.1%肥皂水500~1000ml和生理盐水500~1000ml行常规不保留灌肠。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严重肝病伴糖尿病患者大肠埃希菌血流感染的临床特点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至2012年住院的严重肝病合并糖尿病血流感染大肠埃希菌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药敏结果。结果严重肝病合并糖尿病血流感染大肠埃希菌患者共47例,基础疾病以肝硬化为主,感染来源以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为主,ESBL阳性22株,阳性率46.81%。ESBL阳性大肠埃希菌耐药性高于 ESBL 阴性大肠埃希菌,但两者在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原发病灶、体温峰值、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等方面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发生感染性休克者的病死率要高于无感染性休克者。结论严重肝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血流感染病情危重,预后不良,应尽早进行正确的综合治疗和抢救以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3.
1病例报告患者1,男,37岁,因发热、腹痛、腹泻就诊,以头痛、乏力、全身酸痛、食欲减退为首发症状,继而出现阵发性腹部绞痛,腹泻8~10次/d,伴里急后重,于2011年7月15日入我院。入院检查:体温38.6℃,脉搏116/min,血压120/70mmHg(1mmHg=0.133kPa)。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  相似文献   
4.
气单胞菌不同种的流行及耐药性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加强对气单胞菌感染的认识,我们分析了141株气单胞菌不同种感染的分布特点、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及不同种耐药率的比较.为临床估计病情及选择抗菌药物提供客观依据。方法:有感染的临床表现者标本常规进行培养、分离和鉴定,同时用纸片扩散法及琼脂稀释法测定了气单胞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气单胞菌的构成占肠道外分离菌的6.9%.占肠道感染菌的3.2%。气单胞菌主要来源于血液,其次为粪便和腹水。141株气单胞菌,包括嗜水气单胞菌54株(38.3%)、温和气单胞菌53株(37.6%)、豚鼠气单胞菌19株(13.5%)及简氏气单胞菌和杀鲑气单胞菌等其他气单胞菌15株(10.6)。主要发生夏秋季.71.6%产生β-溶血素。气单胞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以氨苄西林最严重为78.3%,其次为头孢唑林48.0%、复方磺胺甲噁唑28.8%和头孢美唑30.5%,对亚胺培南及第三代头孢菌素也有一定程度的耐药。肠道感染的气单胞菌虽然均为院外感染,但除对氯霉素、磷霉素及左氧氟沙星外的其他抗菌药的耐药率均在10%以上。气单胞菌3个种的耐药率比较,无明显差别。结论:气单胞菌感染以嗜水气单胞菌及温和气单胞菌为主.易发生于夏秋季节,致病性强.对抗生素的耐药较普遍,气单胞菌3个种的耐药率比较多无明显差别。临床医师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5.
磷霉素对腹泻病原菌敏感性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观察磷霉素对腹泻病原菌的敏感性及临床疗效,寻找一种方便且有效的抗感染性腹泻的药物。方法 检测腹泻患者培养阳性的病原菌2792株,用KB法药敏试验后,比较磷霉素与其他抗生素对腹泻病原菌的敏感率,并观察磷霉素临床治疗急性腹泻40例的效果。结果 磷霉素对腹泻病原菌的敏感率达96.9%,显著高于广谱青霉素类、喹诺酮类和氨基糖苷类(P〈0.001),与第三代头孢菌素相当(P〉0.05)。2000年到2004年的5年间,磷霉素的耐药率无升高(P〉0.05)。磷霉素治疗腹泻的治愈率达到100%,细菌转阴平均时间为3d。结论 磷霉素对腹泻病原菌有较好的敏感性和临床治疗效果,用药方便,即可以口服,也可静脉用药或序贯治疗,提示磷霉素可作为治疗腹泻的选用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肝炎患者念珠菌感染及药物敏感情况。指导临床合理治疗。方法通过APIATB系统和ATBFUNGUS试剂盒,对326株真菌培养阳性标本进行鉴定并对感染的念珠菌进行药敏测定与分析。结果在326株真菌标本中,念珠菌感染率最高占78.8%,其中白念珠菌感染占念珠菌的75%。标本以痰的检出率最高,在各类念珠菌感染标本中占55%;抗真菌药物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眯康唑、益康唑和酮康唑对念珠菌的敏感率分别为95%、96%、96%、76%、51%和43%。结论肝炎患者真菌感染以念珠菌占首位,真菌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临床用药应根据念珠菌的药物敏感试验结果,综合分析,正确应用。  相似文献   
7.
6例布氏杆菌病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加强对布氏杆菌临床及实验特征的认识,以利及时诊断与治疗。方法分析我院诊治的布氏杆菌病6例。患者标本进行常规血液培养,鉴定,药敏及血清凝集试验。结果6例患者均为疫区的农民,临床表现有发热、呈波状热、畏寒、大汗、关节痛。6例中有4例有肝炎及肝炎肝硬化病史,脾大,白细胞均偏低,血红蛋白3例,血小板3例均低于正常值。血沉检测5例中3例高于正常,转氨酶5例高于正常。细菌呈小球杆状或短杆状,单个、成对或短链排列,革兰染色不宜着色,延长时间呈革兰染色阴性,生长缓慢。培养阳性的5株布氏杆菌对四环素、米诺环素、复方磺胺甲口恶唑、左氧氟沙星等均敏感。用广谱抗生素无效,细胞内抗菌药联合应用效果明显。结论城市医院临床及检验医师应高度重视布氏杆菌病,早期诊断,正确治疗。  相似文献   
8.
2000—2003年北京地区1542株腹泻病原菌药敏试验结果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监测北京地区2000—2003年与腹泻有关的肠道致病菌的组成及耐药状况,为本地区的流行病学研究、疫苗的制备及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常规大便培养,筛出致病菌后经生化及血清学进一步鉴定到种、群或血清型,并以纸片扩散法测定了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 肠道病原菌1542株,以男性为主,儿童和青年发病为多,7~9月为腹泻发病高峰。病原以志贺菌属居首位占65.1%,其次是弧菌属占23.4%,而单胞菌属、沙门菌属及大肠杆菌分别占5.7%、4.4%及1.5%。各菌属对抗菌药物的敏感率有差异,福氏志贺菌和沙门菌属多重耐药较多。而宋内志贺菌和弧菌属对多种抗菌药物敏感。结论 北京地区感染性腹泻的病原种类多,有性别、年龄、季节的分布特点,耐药性不同,应重视监测。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针对血液和腹水的全自动细菌培养进行直接药敏的尝试,探讨直接药敏试验在临床治疗慢性肝病患者血液和腹水感染中的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志贺菌不同群的特征,为临床正确诊断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志贺菌及沙门菌(SS)大便培养,将志贺菌经生化及血清学进一步鉴定到种、群,并用纸片扩散法测定了13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探讨不同菌群的特征.结果 10年分离的福氏志贺菌群和宋内志贺菌群共1554株,分别1015(65.3%)株、539(34.7%)株,宋内志贺菌逐渐增加;宋内志贺菌感染以14岁以下儿童为主,而福氏志菌以31-50岁的中青年为主:二者的临床表现有差别;福氏志贺菌对青霉素类、喹诺酮类、氯霉素、复方磺胺甲噁唑耐药率高于宋内志贺菌;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明显低于宋内志贺菌.结论 福氏志贺菌和宋内志贺菌特征差异多,耐药性不同,临床诊治应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