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0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肿瘤学   2篇
  2022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魏子龙  黄强  储亮  刁艺  董军  王爱东  兰青 《肿瘤》2007,27(6):437-440
目的:探讨干细胞标志物ABCG2与肿瘤血管生成相关蛋白VEGF、CD34、VLA-2α在荷人脑胶质瘤裸小鼠移植瘤中的表达,同时运用CD34-PAS双染法观察移植瘤中的血供模式。方法:建立人脑胶质瘤裸小鼠皮下移植瘤模型30例。所有标本同时行HE染色和免疫组化检测,以正常人脑组织6例作为对照。光镜下检测上述基因的表达率和表达部位,并观察移植瘤中的血管生成模式。结果:ABCG2、VEGF、VLA-2α在移植瘤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均为100%,平均阳性细胞占有率分别为(3.93±1.438)%、(34.84±6.212)%、(30.33±4.428)%;CD34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VD)计数平均达29.78±5.88个;内皮细胞被覆的血管、马赛克血管及拟态血管三种血供模式在移植瘤组织中均存在。结论:ABCG2高表达的细胞有亲血管分布趋向,VEGF、VLA-2α在移植瘤血管生成中起重要作用;恶性程度较高的移植瘤组织中存在着三种不同的血供模式。  相似文献   
2.
肿瘤拟态血管的发现与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子龙  朱玉德  黄强 《肿瘤》2006,26(10):960-963
肿瘤血管生成对于肿瘤的发生、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因此肿瘤血管生成模式的研究意义重大。Maniotis等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肿瘤血管生成模式——拟态血管生成,他们利用CD34-PAS双重染色等方法来区分拟态血管和传统的肿瘤血管。拟态血管发生的分子调控涉及许多与内皮细胞和造血干细胞表型相关基因的异常表达。目前研究认为恶性程度高的肿瘤中才有拟态血管,所以对其研究可以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和判断预后。肿瘤学界对拟态血管生成现象还存在许多争论,焦点集中在拟态血管是否是一种假象,以及其鉴定的可靠方法。拟态血管生成现象对目前单纯针对传统的肿瘤血管的治疗策略提出了挑战,它可能成为未来治疗高度恶性肿瘤的一个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DNA结合分化抑制因子1(ID1)在3种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系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其表达水平差异与放疗敏感性之间可能存在的联系。方法利用Real-time PCR以及蛋白质印迹法分别检测T98G、A172、U251这3种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系中ID1的mRNA以及蛋白表达水平,比较其表达差异。结果 3种胶质母细胞瘤细胞中,IDl mRNA表达情况为T98GA172U251(P0.05)。进一步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发现,3种细胞系中ID1的蛋白表达水平如下:T98GA172U251。结论 mRNA水平、蛋白质水平双重证实在3种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系中ID1的表达情况为:T98GA172U251,与其放疗敏感性强弱相符,推测ID1可能会影响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的放疗敏感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在针对胶质瘤发生,发展相关组织芯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事先制作好的布有不同恶性程度胶质瘤临床标本、裸小鼠移植瘤标本、体外细胞系球体、脑肿瘤干细胞球体和相应对照标本共118例的组织芯片,进行EGFR的SABC法免疫组化染色,分析其表达率及表达强度。同时运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芯片中包含的几个细胞系EGFRmRNA表达量,对芯片中蛋白水平的研究进一步验证。结果EGFR染色主要位于细胞胞膜。在71例人脑胶质瘤组织中,EGFR阳性表达率为46.5%,各级别人脑胶质瘤组织中EGFR阳性表达率分别为Ⅰ级11.1%,Ⅱ级28.0%,Ⅲ级60.9%,Ⅳ级78.6%;各级别阳性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15.668,P=0.001);并且EGFR的阳性表达率与病理级别呈直线正相关(r=0.991,P=0.009)。在正常人脑组织、正常裸小鼠骨髓及神经干细胞球体中EGFR均呈阴性表达;在裸小鼠皮下移植瘤、人脑胶质瘤体外细胞系球体及脑肿瘤干细胞球体中EGFR均呈阳性表达。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显示EGFR mRNA在人脑胶质瘤体外细胞系球体及脑肿瘤干细胞球体中表达含量高,在神经干细胞球体中表达含量极低,与芯片中蛋白水平的检测相一致。结论EGFR在正常组织和神经干细胞中未见表达,而在肿瘤中特别是脑肿瘤干细胞中高表达,并且是随着肿瘤恶性程度的增高而表达量增加。因此可作为胶质瘤发生发展的分子病因作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神经胶质瘤干细胞(glioma stem cell,GSC)是神经系统肿瘤组织中具有干细胞基本特性的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其不对称分化导致的表观遗传修饰异质性有望成为基础研究和临床精准治疗的关键因素。TET酶家族被认为是抑癌基因的重要表达产物之一,其功能紊乱与神经胶质瘤发生相关,TET酶家族介导的DNA去甲基化过程及其表观修饰产物是治疗和诊断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 multiforme,GBM)的关键切入点。目前关于TET酶家族在GSC分化调控中的作用结论尚不一致。本文对TET酶家族在GSC分化过程中通过去甲基化调控基因表达的具体机制及其在DNA损伤应答和修复过程的作用加以阐述,进而说明TET酶家族表达缺失对GSC致瘤性和耐药性的影响,并对干预TET酶家族及其上游基因的功能治疗神经胶质瘤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持续颅内压(ICP)监测在自发性脑出血破入脑室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100例自发性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其中50例患者行侧脑室穿刺引流加持续性ICP监测(ICP监测组),另50例患者单纯行侧脑室穿刺引流(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脱水剂用量及再出血发生率。结果 ICP监测组与对照组患者的预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CP监测组患者血电解质紊乱、肾功能损害的发生率及甘露醇使用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0.01)。两组其他并发症及再出血的发生率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持续ICP监测并不能改善自发性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的预后,但可以减少甘露醇的使用量及部分并发症的发生率;并能及时预警患者病情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五味子甲素对胶质瘤干/祖细胞耐药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自人胶质瘤细胞系SHG-44中分离培养胶质瘤干/祖细胞SHG-44s,予五味子甲素0、12.50、25.00和50.00μmol/L联合长春新碱400、800和1200 nmol/L,细胞活性检测试剂盒CCK-8细胞毒性实验检测SHG-44s细胞增殖活性,罗丹明123染色检测SHG-44s细胞泵出药物能力,实时聚合酶链反应(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SHG-44s细胞ATP结合盒转运子B1(ABCB1)基因转录和翻译能力。结果五味子甲素50μmol/L即可抑制SHG-44s细胞增殖活性(P=0.001,0.001,0.039),剔除这一浓度后无论长春新碱浓度为400、800或1200 nmol/L,联合应用五味子甲素均可抑制SHG-44s细胞增殖活性(长春新碱400 nmol/L组:P=0.007,0.001;长春新碱800 nmol/L组:P=0.001,0.000;长春新碱1200 nmol/L组:P=0.000,0.000)。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五味子甲素12.50μmol/L组和25.00μmol/L组SHG-44s细胞可见明显绿色荧光。流式细胞术显示,随着五味子甲素浓度的增加,SHG-44s细胞罗丹明123染色阳性细胞比例分别为10.40%、39.20%和45.20%。实时PCR法显示,五味子甲素12.50μmol/L组和25.00μmol/L组SHG-44s细胞ABCB1基因表达水平较0μmol/L组降低(P=0.027,0.006),尤以25.00μmol/L组显著(P=0.034)。Western blotting法显示,随着五味子甲素浓度的增加,SHG-44s细胞P-糖蛋白表达水平下降。结论五味子甲素通过抑制胶质瘤干/祖细胞表面已存在的ABCB1基因编码的P-糖蛋白泵出药物能力并降低ABCB1基因转录和翻译能力,逆转胶质瘤干/祖细胞耐药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亚低温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保护作用以及对分化抑制因子2(inhibitor of differentiation 2,Id2)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72只成年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常温组和亚低温组.应用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亚低温组给予低温处理[肛温(33±1)℃,鼓膜温度(31±1)℃].分别在缺血再灌注6、12、24和72 h时采用改良神经功能损伤严重程度评分(modified Neurological Severity Score,mNSS)评价神经功能缺损,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检测梗死体积,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缺血皮质Id2表达水平.结果 缺血再灌注6、12、24和72 h时,亚低温组mNSS评分均显著高于常温组,梗死体积均显著小于常温组(P均<0.001).蛋白质印迹分析显示,亚低温组脑缺血再灌注6、12、24和72 h时缺血皮质Id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常温组(P均<0.05).结论 亚低温能减轻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功能缺损和缩小梗死体积,其机制可能与下调Id2蛋白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术后脑内再出血的临床对策。方法 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本院收治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再出血患者共80例,其中对照组40例患者采用常规方式即出血直径大于5mm切开出血处的蛛网膜和软脑膜,研究组40例患者采用全部切开出血处的蛛网膜和软脑膜,6个月后生存质量评定。结果研究组术后再出血发生情况远低于对照组(P=0.007),并发症发生率尤其是肺部感染(P=0.014)、电解质紊乱(P=0.034)和消化道出血(P=0.008)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等级资料的秩和检验表明研究组GOS分级好于对照组(P=0.033)。结论全部切开出血处蛛网膜和软脑膜,可有效降低术后再出血的高致残致死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24例术前伴有双侧瞳孔散大颅脑损伤病人的救治体会。方法对24例术前双侧瞳孔散大颅脑损伤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4例术前伴有双侧瞳孔散大颅脑损伤病人中死亡8例,存活16例,其中良好4例,中残4例,重残3例,植物生存5例。结论尽早气管插管,通过绿色通道尽早手术清除血肿、大骨瓣减压前预减压,术后尽早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维持内环境稳定,积极防治并发症等方法能提高救治双侧瞳孔散大颅脑损伤病人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