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6篇
综合类   9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3 毫秒
1.
[目的]观察健脾清化散瘀饮对脾虚湿热血瘀证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治疗作用及对胃黏膜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p53、Ki-67表达的影响,探讨健脾清化散瘀饮治疗CAG作用机制。[方法]选择脾虚湿热血瘀证CAG患者28例,口服健脾清化散瘀饮3个月,观察临床疗效,检测健脾清化散瘀饮治疗前后胃黏膜TNF-α、p53、Ki-67表达。[结果]28例脾虚湿热血瘀证CAG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症状治疗有效24例(85.71%)。胃镜下改变有效22例(78.57%)。病理改变慢性炎症减退25例(89.29%)。脾虚湿热血瘀证CAG黏膜TNF-α表达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黏膜TNF-α表达水平降低(P<0.01)。脾虚湿热血瘀证CAG黏膜p53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黏膜p53表达水平升高(P<0.01)。脾虚湿热血瘀证CAG黏膜Ki-67的表达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Ki-67表达水平升高(P<0.01)。[结论]健脾清化散瘀饮治疗脾虚湿热血瘀证CAG有效。TNF-α在CAG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促炎作用,p53在治疗CAG的组织抗损伤中起着重要作用。TNF-α、p53、Ki-67在脾虚湿热血瘀证CAG治疗前后黏膜中表达改变,推测健脾清化散瘀饮可能通过下调胃黏膜TNF-α,上调p53表达,促进上皮细胞增殖而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  相似文献   
2.
1 病例报告 男,83岁.20 d前B超发现膀胱三角区占位,性质待定.2005-07-24以膀胱占位待查入住我院.查体:t 36.8 ℃,R 20次/min,P 78次/min,BP 180/80 mm Hg.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出血.浅表淋巴结未扪及.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罗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经验方"健脾清化散瘀饮"治疗隆起糜烂性胃炎(REG)的效果并探索其治疗机制。方法选择36例脾虚湿热血瘀型RGE患者作为治疗组,予"健脾清化散瘀饮"口服3个月,比较其中医临床证候、胃镜、病理及IL-8、TNF-α、IL-10、EGF、b FGF指标在治疗前后的变化,并选择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中医临床证候、胃镜及病理方面总有效率分别为93. 3%、76. 7%、86. 7%。治疗组治疗前胃黏膜IL-8、TNF-α、IL-10及EGF、b FGF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组治疗后胃黏膜IL-8、TNF-α、IL-10及EGF、b FGF的表达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 0. 05)。结论"健脾清化散瘀饮"疗效明确,其治疗机制可能通过降低胃黏膜IL-8、TNF-α、IL-10及EGF、b FGF的表达来起作用。  相似文献   
4.
研究石斛合剂对高糖、高脂+STZ造模糖尿病大鼠胰岛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Bax、Bcl-2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大鼠高脂、高糖饲养1个月后腹腔注射STZ(30mg)制备糖尿病模型,经石斛合剂(7.5、15.0、30.0g.kg-1)治疗2周后检测胰岛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基因Bax、Bcl-2mRNA的表达。结果石斛合剂可显著地降低糖尿病大鼠空腹血糖(P<0.05或P<0.01);石斛合剂可显著减少糖尿病模型大鼠胰岛细胞凋亡(P<0.05),降低Bax mRNA表达(P<0.05),增加Bcl-2mRNA表达(P<0.05或P<0.01))。结论石斛合剂可降低血糖、减少大鼠胰岛细胞凋亡,可能与其降低糖尿病模型大鼠胰腺组织Bax、增加Bcl-2表达有关。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清化饮对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和胃黏膜蛋白质表达的影响,为识别鉴定清化饮治疗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相关蛋白质奠定基础。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患者30例(治疗组),给予清化饮治疗1个月后观察临床疗效,并利用双向凝胶电泳技术分离健康对照组及治疗组治疗前后的胃黏膜总蛋白,获得双向凝胶电泳图谱,经GS710扫描仪扫描后使用PDQuest 8.0软件分析获得差异蛋白质点。结果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96.67%,胃镜下疗效总有效率为93.33%,病理疗效总有效率80%。健康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前、治疗后胃黏膜蛋白质点数依次为(510±22)个、(527±49)个、(526±30)个。经图像分析统计后发现:治疗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有21个蛋白表达上调,10个蛋白表达下调;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表达上调21个蛋白质中治疗后有18个表达降低,而表达下调10个蛋白质中有9个表达增强。结论清化饮能有效减轻临床症状,改善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患者胃镜下及病理表现,清化饮治疗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可能是通过调节胃黏膜蛋白质的表达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肺癌中医证型分布及肺癌组织ERCC1表达及其对预后意义.方法:回顾性研究96例肺癌中医证型特点和分布规律,检测96肺癌组织ERCC1蛋白表达.结果:肺热阴虚、气滞血淤、痰湿蕴肺、脾肺气虚、肺肾两虚各证型ERCC1表达结果有显著差异(P<0.05).各证型生存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05).结论:肺癌各证型中痰湿蕴肺、气滞血淤预后好于其它各型,各证型ERCC1表达存在差异并与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男性胃畸胎瘤的诊断治疗.方法:分析我院近来诊治的男性胃畸胎瘤1例临床病理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临床表现为腹部肿块呕吐或血便.结论:男性胃畸胎瘤罕见,易引起误诊.B超,CT,胃镜均有较高的术前诊断价值.确诊有赖于病理检查.治疗为手术切除肿瘤及胃部分切除.  相似文献   
8.
高尤亮  王晨  曾德华  万丹  王婷 《吉林医学》2014,(7):1392-1393
目的:了解福州地区消化系统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近年来的流行趋势。方法:回顾性调查福州三家医院有明确病理诊断的消化系统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患者资料,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及其变化趋势。结果:2006年~2011年消化系统神经内分泌肿瘤共389例,消化系统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患病呈升高趋势,389例患者平均(55.38±13.32)岁,患者年龄逐年增高,男女比例为1.75∶1,男女差别逐年减小,肿瘤的最常见部位是直肠(32.98%)、胃(32.20%);神经内分泌瘤是主要病理类型(58.35%),20岁后随年龄增加,神经内分泌肿瘤患病增加,神经内分泌肿瘤患病年龄高峰在50~67岁。结论:福州地区消化系统神经内分泌肿瘤检出率较低,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患病呈上升趋势,神经内分泌肿瘤分布在性别、年龄、部位、病理分类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9.
高尤亮  王晨  曾德华  万丹  王婷 《海南医学》2013,24(2):285-287
目的了解福州地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近年来的流行趋势。方法回顾性调查福州三家医院有明确病理诊断的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患者资料,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及其变化趋势。结果 2006-2011年神经内分泌肿瘤共714例。714例患者年龄平均(55.19±13.63)岁,患者年龄呈逐年增高。男女比例为1.64:1,男女差别逐年减小。肿瘤的最常见部位是消化道(54.62%)、肺(21.71%);神经内分泌癌是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主要病理类型(53.36%)。20岁后随年龄增加,神经内分泌肿瘤患病增加。神经内分泌肿瘤患病年龄高峰在50~69岁。结论福州地区神经内分泌肿瘤检出率较低,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患病呈上升趋势。神经内分泌肿瘤分布存在性别、年龄、部位、病理分类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隆起糜烂性胃炎(raised erosive gastritis,REG)脾胃湿热证、脾胃虚弱证及正常胃黏膜G细胞、D细胞、壁细胞数目以及G、D细胞数目比值(G/D),研究三者之间上述指标的差异.[方法]选择REG中医辨证符合脾胃湿热证、脾胃虚弱证患者65例,并设正常对照组11例,所有受试者均空腹行胃镜检查,取胃窦大弯标本行快速尿素酶试验及组织染色法检测幽门螺杆菌(Hp)及G细胞、D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取胃体大弯标本行苏木精-伊红染色检测壁细胞.[结果]REG组及其Hp阳性、阴性者的G、D细胞数目均较正常对照组有下降趋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G/D比值比较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壁细胞数目均非常显著的低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REG组Hp阳性与阴性者之间的G细胞、D细胞、壁细胞数目及G/D比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o.05);脾胃湿热证组、脾胃虚弱证组较正常对照组的G细胞、D细胞数目有下降趋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G/D比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壁细胞数目则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P<0.01);脾胃湿热证组与脾胃虚弱证组G细胞、D细胞、壁细胞数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脾胃湿热证组的G/D比值显著高于脾胃虚弱证组(P<0.01);脾胃湿热组、脾胃虚弱组Hp阳性与Hp阴性者G细胞、D细胞、壁细胞数目及G/D比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EG患者壁细胞数目较正常人低,脾胃湿热证者的G/D比值较脾胃虚弱证者高,针对REG可以尝试以保护胃黏膜为主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