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1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CXCR4/SDF-1对乳腺癌细胞MCF-7增殖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XCR4/SDF-1生物学轴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生长与增殖的影响. 方法:采用Western Blot免疫印迹法检测MCF-7细胞CXCR4蛋白的表达. 以CXCR4单克隆抗体(CXCR4 mAb)作用MCF-7细胞,通过MTT比色法、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和细胞周期检测观察MCF-7细胞的生长情况;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MCF-7细胞的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 结果:MCF-7细胞表达CXCR4蛋白;CXCR4 mAb作用后,MCF-7细胞生长能力明显降低,并且PCNA蛋白含量由对照组的(91.6±5.3)%降为(78.1±3.6)%(P<0.05). 结论:CXCR4 mAb可明显抑制MCF-7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XCR4单克隆抗体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凋亡的影响。方法:以CXCR4单克隆抗体作用于MCF-7细胞,通过DNA梯状电泳、Hochest33258/PI荧光染色进行凋亡定性分析,以Annexin V/PI双染法定量检测MCF-7细胞的凋亡。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XCR4单克隆抗体作用后MCF-7细胞出现凋亡,凋亡率明显升高。结论:CXCR4单克隆抗体明显促进MCF-7细胞的凋亡,提示CXCR4/SDF-1生物学轴对乳腺癌细胞MCF-7的凋亡也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模拟失重对大鼠肠系膜小动脉舒张功能昼夜节律的影响以及血管舒张调控分子大电导钙激活钾离子(BKCa)信号的时间节律特征。 方法 采用1周尾部悬吊大鼠模型,检测大鼠肠系膜小动脉的舒张功能,继而在一天24 h内不同的6个授时因子时间点(Zeitgeber time,ZT)(ZT 0、4、8、12、16和20)以膜片钳电生理学方法记录BKCa通道的全细胞电流,以Western blot分析和RT-PCR检测BKCa通道a亚基的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 结果 对照组大鼠肠系膜小动脉的舒张功能表现为白天升高(ZT4,中午12:00)、夜晚(ZT16,凌晨12:00)降低的趋势;而悬吊组大鼠后肠系膜小动脉舒张功能在白天与夜晚均显著下降(P < 0.05),且其昼夜波动幅度明显降低(P < 0.05)。对照组大鼠肠系膜小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BKCa通道电流密度、a亚基的蛋白与mRNA表达水平均呈现“昼高夜低”的节律特征;而悬吊组可显著降低BKCa通道在白天与夜晚的电流密度、a亚基的蛋白与mRNA表达水平,而且其通道活性和蛋白表达的昼夜波动幅度也显著降低(均P < 0.05),但mRNA表达水平的昼夜波动幅度没有明显变化,提示存在转录后修饰调控。 结论 模拟失重可通过BKCa信号调控大鼠肠系膜小动脉血管的昼夜节律变化,深入研究BKCa通道昼夜节律特征,对揭示航天飞行后心血管功能失调和血管疾病的发生机制均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钟控基因PER1、PER2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明确时钟基因表达在乳腺癌中的作用。方法:取60例乳腺癌患者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分别用免疫组化办法检测PER1、PER2基因蛋白表达,与病理和临床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PER1、PER2基因在乳腺癌细胞和癌旁组织中阳性表达率有显著差异(P<0.01)。乳腺癌PER1蛋白表达和ER、PR、c-erbB2表达、组织分级有显著相关性,和年龄、肿瘤大小和分期无相关性。PER2表达和c-erbB2、组织分级有显著相关性,和年龄、ER、PR、肿瘤大小和分期无相关性。结论:钟控基因PER1、PER2表达缺失和乳腺癌发生有关,在乳腺癌发生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了分析三阴性乳腺癌切除术后骨转移与血清泌乳素(PRL)、白细胞介素(IL)-1β及骨唾液酸蛋白(BSP)关系,回顾分析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病例。结果显示,术后,发生骨转移患者的血清PRL、IL-1β及BSP水平均显著升高,血清PRL、IL-1β及BSP水平在不同年龄骨转移患者中存在显著差异,且PRL与IL-1β,IL-1β与BSP,PRL与BSP水平间均呈正相关。结果说明,三阴性乳腺癌切除后发生骨转移与年龄因素有关,血清PRL、IL-1β及BSP与三阴性乳腺癌切除后骨转移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RGD)类短肽对金黄地鼠颊囊癌生长和血管形成的影响.探讨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缬氨酸(RGDV)抗肿瘤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8周叙利亚金黄地鼠,建立二甲基苯丙蒽(DMBA)诱发的颊囊癌模型;运用RGDV进行干预;从整体水平上观察RGDV对肿瘤生长的影响;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肿瘤中BrdU和vWF-VⅢ的表达.结果:RGDV具有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瘤体抑制率达到53.36%;RGDV能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降低肿瘤组织中微血管密度.结论:RGDV可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及肿瘤新生血管形成而发挥抗肿瘤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miR-25对人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在人TNBC细胞株MDA-MB-231中转染miR-25抑制性核苷酸(AS-miR-25)或对照核苷酸(NC oligo),通过MTT法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细胞的增殖和凋亡;采用实时定量PCR(qRT-PCR)和Western blot测量凋亡调节因子1(modulator of apoptosis 1,MOAP1)蛋白质和mRNA表达水平变化,采用双荧光素报告系统检测miR-25对MOAP1的直接调节。采用AS-miR-25和MOAP1 siRNA共转染MDA-MB-231细胞,MTT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增殖、凋亡的变化。结果:下调miR-25后,MDA-MB-231细胞的增殖能力较对照明显降低(P<0.05),凋亡显著增加(P<0.05),MOAP1 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0.05)。双荧光素报告实验显示MOAP1受miR-25的直接调节。共转染AS-miR-25和MOAP1 siRNA可显著缓解下调miR-25引起的增殖抑制和诱导凋亡。结论:miR-25可通过下调MOAP1表达水平调节TNBC细胞增殖和凋亡,提示miR-25在TNBC恶性生物学进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Slit-Robo信号对口腔癌Tb细胞凋亡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Slit-Robo信号对人舌鳞状上皮癌细胞系Tb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以Robo1受体胞外区单克隆抗体R5作用于Tb细胞,采用克隆形成实验,流式细胞仪,DNA梯状电泳和Hochest-PI活细胞吸收分析法检测Tb细胞凋亡的发生和凋亡率,并通过Westernblot免疫印迹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fas和fasL的表达。结果在R5单克隆抗体作用下,Tb细胞增殖能力减弱,凋亡率增高(61·3%);fas和fasL蛋白表达水平上调,吸光度值分别为2022±243·989和2577±261·222。结论Slit-Robo信号可能抑制口腔癌Tb细胞的凋亡,这种抑制作用可能是通过fas-fasL蛋白的表达调控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Slit蛋白在口腔黏膜癌变过程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血管形成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40例人口腔鳞状细胞癌、18例上皮单纯增生、20例上皮异常增生、20例原位癌及19例正常口腔黏膜标本Slit、VEGF的表达和MVD。结果:口腔鳞癌组中有34例Slit表达阳性,与正常黏膜组及癌前病变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19例正常口腔黏膜仅有1例表达为弱阳性,与原位癌组及上皮异常增生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VEGF的表达趋势与Slit蛋白一致,Slit蛋白和VEGF表达均与MVD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口腔鳞癌癌变过程中Slit蛋白阳性表达与其恶性程度呈正相关,Slit在口腔鳞癌中有促血管形成的作用,并可能对口腔鳞癌的发展过程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Slit蛋白在地鼠颊囊癌发展过程中的表达变化及与肿瘤新生血管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6~8周龄叙利亚金黄地鼠60只,建立DMBA诱发的颊囊癌模型。免疫组化法检测在颊囊癌癌变过程中Slit蛋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范德华因子(v-WF)的动态表达,计数新生血管微血管密度(microvasculardense,MVD)的变化。结果:Slit蛋白在原位癌和鳞癌中高表达,与癌前病变和正常黏膜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VEGF阳性表达率及微血管密度(MVD)与Slit蛋白的表达呈一致性。结论:Slit蛋白在地鼠颊囊癌的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促进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而发挥促癌作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